監管部門對於銀行理財行業去嵌套、去通道要求趨嚴,無論是借道保險資管配置高息存款,還是使用信託平滑機制調節産品收益,此前行業所依賴的“低波穩健”手段面臨失效。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擁抱波動”或成為銀行理財行業2025年的發展主線。
2024年以來,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調,不少儲戶資金流向了銀行理財市場。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是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名副其實的“大年”,目前行業規模已突破30萬億元,産品吸引力不斷提升。
從收益率角度來看,2024年底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固收類理財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較2023年底有所下降,而混合類理財産品和權益類理財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則較2023年底有所上漲。
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固收類資産的投資收益率正在變薄,因此提升權益類資産佔比成為銀行理財機構的共識。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於銀行理財行業去嵌套、去通道要求趨嚴,“擁抱波動”或成為行業2025年的發展主線。
産品收益率有升有降
“以前只選存款,現在的存款利率越來越低,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購買了某只中風險(R3級)的固定收益類雙週定期開放式理財産品。8月21日買的,本金只有5000元,現在持有收益接近60元了,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6.7%。打算等年終獎發下來後追加購買。”12月30日,北京白領小張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相較于利率持續走低的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産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銀行理財産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3.34%,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1.88%,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3.47%,混合類理財産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3.39%,權益類理財産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6.61%。
相較于去年同期,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與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有所下降,而混合類理財産品與權益類理財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則分別上漲約2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2022年銀行理財破凈潮出現後,非銀同業存款成為銀行理財機構配置的重要資産。前段時間,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倡議,相當於壓降了非銀同業存款利率,將導致大量配置此類資産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收益率下行。”談及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收益率的變化原因,某城商行理財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固收類理財産品收益率下行,則是因為今年以來市場上高息資産變得愈發稀少,以及債市回調等因素。
“銀行理財機構是近年來擴張最猛的債券市場重要參與群體,配置了大量信用債。除了直接持有債券,銀行理財機構還配置了大量債基,希望借助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精細化操作等,彌補銀行理財自身短板。同時,銀行理財機構希望通過委外方式,減輕自身資産管理壓力等。”華泰證券研報認為。
並非所有的固收類理財産品收益率都在走低,其中部分“固收+”類理財産品收益率表現亮眼,給投資者帶來驚喜。例如,有投資者表示,多款“紅利+”理財産品(R3級)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超過業績比較基準下限接近1個百分點。
資産配置邏輯生變
“我們有幾款低波紅利策略固收增強類理財産品,賣得相當不錯,其中一款季開型理財産品,最近的開放購買日期是2025年1月2日,已有1800多位客戶進行了預約購買,其風險等級是R2級,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接近4%。”近日,工商銀行北京市豐台區某支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在解釋為何此類理財産品能夠實現較高收益時,多位業內人士提到,“紅利+”理財産品大多采取“固收+高股息”策略,既投債券,又投股票。債券部分,主要配置銀行二級資本債和高等級信用債;權益部分,精選高股息股票,此舉既有機會“低買高賣”獲得資本利得,又有機會獲得股息收入。
産品收益率表現不錯的“固收+”、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産品有一個共性,即加大了對權益類資産的投資力度。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銀行理財機構佈局權益類資産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分散風險,利用股市上漲機會為客戶創造更多收益,平衡整體收益率水準,減少債券市場波動對理財産品的負面影響。
“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理財領域資産收益與負債成本間的匹配難度越來越大,滿足客戶低波穩健投資需求的難度也較大。”工銀理財總裁高向陽坦言,目前,銀行理財行業的産品結構不夠均衡,必須積極推動産品結構優化和投資模式創新,提升中長期限産品佔比,提升含權類産品佔比,調整負債來源結構、積極拓展行外渠道、優化投資策略結構、提升收益彈性等。
“我們將逐步加大中長期限封閉式産品、定開式産品的佈局力度,尤其要圍繞‘固收+’理財産品探索新策略,研發與權益投資等長期投資相適應的理財産品,持續提升投研能力。大力提升中長期限、含權類産品的投資收益,真正滿足理財客戶多類型、多層次的財富管理需求。”高向陽説。
2025年將“擁抱波動”
回顧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整體呈現“量升價穩、波動收窄”的特徵。這一年,行業迎來兩輪規模擴張高峰,主要源於債牛催化與存款搬家效應。從産品角度來看,銀行理財行業“去存款化”趨勢延續,同時權益市場升溫帶動含權與不含權理財産品的收益分化。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於銀行理財行業去嵌套、去通道要求趨嚴,無論是借道保險資管配置高息存款,還是使用信託平滑機制調節産品收益,此前行業所依賴的“低波穩健”手段面臨失效。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擁抱波動”或成為銀行理財行業2025年的發展主線。
展望2025年銀行理財市場,中信建投研報認為,基於監管政策、行業因素、居民偏好、理財産品收益率提高四個因素,預計2025年銀行理財規模將增長15%,達到35萬億元。
“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以及資産價格回升週期的背景下,銀行理財機構資産配置中,現金及銀行存款佔比將下降,而公募基金和權益類資産佔比會顯著提升。債券類資産的佔比會應時而變。預計2025年理財産品結構將發生顯著變化,混合類和權益類産品的規模和數量將提高。”中信建投研報認為。
“預計2025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擴張與階段性贖回風險並存,比價效應依然是驅動規模變化的主要因素。”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2025年銀行理財機構如何在新一輪市場週期中實現“穩規模”和“穩凈值”,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議題。
溫彬認為,在産品端,銀行理財機構需要進一步完善多資産多策略産品體系,含權類産品和“固收+”類産品機遇值得關注。在銷售端,拓寬代銷渠道依然是穩規模的重要手段。在資産端,預計凈值管理難度將增加,資産配置朝著多元化方向轉型將迎來契機。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