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之內,五大關鍵利率接連下調,不僅為穩固宏觀經濟大盤,營造出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更通過多個創新性制度安排,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步入深水區。未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將更高效,金融資源配置會更合理,現代貨幣政策框架也有望進一步完善。
主要政策利率,牽一髮而動全身。7月22日,作為未來利率調控之“錨”,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率先下調10個基點,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同幅度下調。25日,為應對LPR下調後的息差壓力,六大行下調存款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則“加場”操作並降息20個基點,以呵護市場流動性、彌合與市場利率之間的偏差。這套“降息”組合拳,釋放出三個方面的重要信號。
首先,站在全年經濟“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時不我待”的積極姿態,應對宏觀經濟中的困難挑戰。多個關鍵利率下調,表明貨幣政策採取支援性立場,發揮政策托舉作用,呵護經營主體信心與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回望二季度,儘管出口、工業等領域不乏亮點,但經濟復蘇依然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等掣肘,增長動能有所放緩。通過政策利率下調,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可以推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壓降,有利於提振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需求。LPR下調後,部分城市房貸利率步入“2時代”,一些企業貸款利率維持在“3字頭”,實際利率也將隨著物價回升趨於下行。
其次,立足於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的新起點,新的利率傳導機制在本輪“降息”中雛形漸顯。作為資金的價格、宏觀調控的重要變數,利率的市場化是經濟金融領域的一項核心改革。近年來,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基本形成了“政策利率—市場基準利率—市場利率”的利率體系。
未來,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是我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的重要一步。就此,央行已經明確了目標: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要進一步彰顯,MLF利率的政策色彩則要有所弱化。這主要是考慮到,短期政策利率的引導效果更好,而作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時常與同期限市場利率走勢出現偏差。
近期的一系列利率政策調整,已經體現出上述轉型思路。LPR報價開始與MLF利率“脫鉤”,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掛鉤”。7天期逆回購操作採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政策利率屬性進一步強化。兩大利率的政策屬性強弱變化,符合利率調控轉型方向,有利於理順貨幣政策工具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機制。
最後,著眼于貨幣政策支援高品質發展的未來,貨幣政策正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更加注重發揮利率調控等價格型調控的作用。近期密集的利率政策調整,正凸顯價格型調控的重要性。
向外看,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大多以價格型調控為主。今年,全球掀起貨幣政策轉型浪潮,日本央行設定了新的短期利率目標,歐洲央行也調整了貨幣政策框架,以確保政策執行有效、強勁、靈活和高效。
向內看,適應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需求,也應摒棄“規模情結”,淡化對“量”的追求。目前,我國廣義貨幣(M2)超30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突破250萬億元。在經濟轉型背景下,過度追求金融總量增長會導致資金空轉套利等問題。與數量型調控相比,價格型調控更有利於引導資金供求和資源配置方向,提升金融支援高品質發展的能力。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