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2015-01-14 第62期

奶農倒奶不失為理性之選

近期,國內多地奶農“倒奶殺牛”的新聞頻繁出現在各家媒體上,奶價下降、“牛”不聊生的慘澹畫面讓人不免想起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大蕭條景象。其實,“倒奶殺牛”現象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在無法抵禦成本上升、奶價下跌等風險時,中國奶農唯有靠這一方法止損。

據了解,現在市面上的牛奶按類型分可分兩種:一種是新鮮牛奶,採用巴氏法殺菌,保質期短;一種是常溫奶,採用超高溫殺菌,保質期較長。常溫奶的包裝大部分是採用利樂公司生産的無菌包裝。但是由於其常溫可保存、易運輸,在過去十餘年間常溫已逐漸佔領了市場高地。

誰在逼中國奶農殺牛倒奶

 

一直以來,我們把“倒奶”賦予了太多的意義,中學政治和歷史課本裏,曾把“倒牛奶”作為“萬惡的資本主義”的標誌。在1929年,美國爆發了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為了維持農産品的價格,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産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最終把一整條河變成“銀河”,這也成為我們對“資本主義”最直觀的印象。

 

而如今,奶農“倒奶殺牛”的情況也頻繁發生在了中國,著實令人唏噓不已。中國的牛奶生産經營體制中,牛與奶的生産是分離的——奶農養牛,牛奶加工廠多數只收奶而不養牛,牛奶的生産與加工被分割成兩個利益群體。由於奶農依附於奶企,處在産業鏈條的末端,抗風險能力極低,飼養成本上升、奶價下跌、收奶量下降等情況一旦發生,奶農們就入不敷出,而他們對抗這種困境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倒奶殺牛。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受消費者恐慌心理影響,全國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達到最低點,奶牛養殖效益下滑,直接挫傷了奶農積極性,“賣牛殺牛”現象相當嚴重。2009年下半年開始,由於需求恢復,生鮮乳價格觸底回升,奶業開始恢復性增長。隨後,國家出臺舉措鼓勵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乳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散戶奶農面臨生存壓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衛生不達標”為由拒絕收購散戶手工擠奶,吉林長春等地再次出現“倒奶賣牛”現象。

 

去年至今,“倒奶殺牛”現象再度出現,究其原因,2013年奶價走高,鮮奶價格曾一路飆升,市場紅利下很多奶農擴大規模入場,但2014年鮮奶價格受産量過多影響走低,奶價下跌而成本未降,高額投入和各種成本不及收益,散戶奶農在成本、價格優勢上無法與現代牧場和進口奶源抗衡,最終出現了多地奶農“倒奶殺牛”止損。

為什麼倒奶是奶農的理性選擇?

 

“倒奶”甚至“殺牛”,對散戶奶農而言,都是不願見到的局面。之所以會出現需要倒奶的情況,無非是農産品往往會出現産量的週期性波動,需求也會出現週期性波動,今年供小于求,明年就可能供大於求。在供大於求的時候,擺在奶農面前的選擇無非只有三種。

 

一種可稱“待價而沽”。這點在樓市體現比較明顯,如果某個人有房子出售,但突然遭遇價格暴跌,那他可以選擇不賣,等價格漲起來再賣。但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奶農。因為牛奶保鮮很困難而且成本很高,等到變質時再倒掉,已經付出了無謂的成本。

 

一種叫“降價出售”。但這點對於奶農也不可行。1927至1929年間,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牛奶每百磅$4.79,而到1930至1933年間,美國牛奶滯銷現象嚴重,於是奶農就把滯銷牛奶的價格降到了$3.48每百磅。結果發現,滯銷牛奶的價格,直接帶動了整體牛奶價格下降,最後的收入相比于把滯銷牛奶全部倒掉還要低。

 

還有一種就是“倒奶殺牛”。這種看似殘酷的做法,實際是奶農最優選擇。因為牛奶無論是倒掉或是用來澆地或者用來喂豬,整個牛奶市場就由供大於求朝著供求平衡方向發展,價格自然不會再跌。甚至奶牛殺了賣,也是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大家可以簡單算一算:一頭産奶的牛,每天吃掉飼料和草料的總價在43元左右,而一頭奶牛每天所産鮮奶一般是20公斤左右,鮮奶進入2014年11月份以來的收購價格基本維持在3.3元/公斤,這樣一頭牛一天下來的毛利是23元左右。但是除去人工成本、奶牛看病及配種成本,一頭牛算下來每天的凈利潤就十元左右。進入2014年11月下旬,河北奶農的奶牛所産鮮奶每天有20%交不上去,也就是一頭牛至少4公斤交不上去,四公斤鮮奶的價錢是13.2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天都在虧錢。所以這個時候,殺掉奶牛以低價賣掉,也成了不二選擇。

"倒奶殺牛"不僅僅是奶農問題

在市場經濟的鏈條中,奶農是沒有話語權的。奶企受利益所需,自然會放棄收購國內鮮奶,而採購成本較低的進口奶源,最後吃虧的還是奶農。奶農在揮淚殺牛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國內牛奶産業發展的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相對國外大規模的農場養殖方式,國內奶牛養殖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養殖成本高、效率低下、産業鏈不完善,這些軟肋都致使國內牛奶面對進口奶源缺少競爭力。但目前的競爭是全球的競爭,市場經濟下,一旦國際奶源出現風吹草動,國內奶源就避免不了"難受"。奶業是一個産業鏈長、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的産業,奶業發展不僅是養殖環節生産和品質安全水準的提高,而且是養殖、加工和消費整個産業鏈全方位的升級。

 

奶牛飼養風險大,所以奶牛保險對養牛人來説非常重要。據紐西蘭農業部的數據,奶牛損失的概率一般為2%至4%,加之鮮奶價格波動較大,滯銷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全球最大的牛奶大國紐西蘭,有著一套完善的針對奶農養牛風險的保險。

 

在紐西蘭政府看來,雖然農牧業是支柱産業,但和其他商業企業沒什麼兩樣,風險應當盡可能由自身承擔,所以紐西蘭政府在1984取消了一切對奶農的補貼,牧場主不得不依靠自己購買商業保險,來管理價格和收入波動。

 

但國內的奶牛保險自2004年在內蒙古試點以來,至今進展緩慢。據統計,截至到目前,國內奶牛上保險的比例不足1%。其中還有很大部分,是一些資金充裕的縣,用財政資金給全縣的奶牛上了保險。而商業保險,奶農覺得價格高,並且商業保險只包括奶牛的疾病險種,不包含産品滯銷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政府不應該承擔給奶農買保險的責任,只做好配角,同時,組織行業協會,制定出完善的商業保險制度,豐富險種,讓奶農逐漸形成購買商業保險的意識。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齊魯晚報 金羊網等)

相關閱讀

奶危機蔓延至浙江産奶重鎮

    在浙江,金華的奶牛存欄數佔全省的40%還要多,幾乎就是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4年末,金華的奶牛存欄數相比2013年,少了5000多頭。 [詳細]

河南新鄉鮮牛奶滯銷近一年

    "鮮牛奶滯銷情況已經持續近一年,在近期惡化,此次事件是進口奶粉帶來的衝擊。作為主管部門,我們感到相當急迫。"新鄉市畜牧局副局長宋貽亮告訴記者。[詳細]

河北奶農每日田園倒奶

    河北行唐縣奶農每天多了一項工作任務,把交不上去的鮮奶提到養牛小區周圍的田裏倒掉。很多2014年上半年剛剛高價買入奶牛的河北省奶農們正忍受煎熬。[詳細]

青海奶農因牛奶滯銷倒奶賣牛

    2014年牛奶價格一路走跌,青海部分奶農為避免更大的損失,甚至賣掉奶牛,而因牛奶品質不達標,奶農只能選擇傾倒部分積壓的鮮奶。[詳細]

相關評論
乳業專家王丁棉: 目前,國外奶農實力較強,他們可以長時間地低價銷售,當中國的奶牛大量被殺掉後,他們再提價,這對中國的乳企和消費者來説都不是好事。因此,希望乳企不要看一時之利,應該與國內的奶農合作,多使用國內的鮮奶,讓中國的乳業健康發展。
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 2014年多數乳企在高價收購鮮奶後把剩餘的鮮奶加工成粉後進行了儲備,而花在噴粉方面的資金大約有幾十億元,企業也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因此,希望政府出手,建立臨時儲備基粉的機制,並成立相關基金對奶農進行扶持,對噴粉企業進行資金的支援。另外,政府對進口奶方面也應該通過技術壁壘來減緩進口的數量。
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 中國應對進口奶粉和常溫奶方面的措施沒有跟上,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對乳品産業給予重視,可以考慮對進口奶粉實行雙反政策。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 奶價、拒收、倒奶等問題是所有奶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的階段,當前的問題是我國奶業發展過程中,或者説是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人民日報: 近年來,我國奶源生産出現奶荒、奶剩交替發生現象。2013年和2014年先後經歷了奶源緊張、乳品企業爭搶奶源、抬高奶價和奶源過剩、乳品企業壓級壓價、拒收限收的波動。奶業生産的波動起伏,既有進口奶粉衝擊的影響,也有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的作用。
新華網: 市場反常的背後,存在無理因素。"滯銷降價—倒奶殺牛—緊缺漲價—買牛擴容—滯銷降價"這一魔咒在奶業已存在多年,暴露出的是市場的失序,以及政府的失位。在奶業市場秩序尚未有效建立時,一味放任市場,任由市場之手揮舞,只會加大價格波動,出現更多"倒奶殺牛"極端事件,不但奶農利益遭受損害,也直接危害中國奶業發展。
中國乳業雜誌社社長馮艷秋: 倒奶殺牛現象政府要高度重視。奶牛的飼養週期遠比雞、豬等畜禽長,養2年多才能産奶,存欄基數一旦下降很難恢復,而國內的上游養殖鏈如果斷裂,下游加工企業就會被國外控制。
聯繫方式

策劃:雨田
電話:68735078
郵箱:zhangsl@china.org.cn
官博:http://t.qq.com/chncaijing
出品:中國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