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出臺的日子臨近,有關“網售處方藥解禁”的討論和爭議已經達到白熱化。屆時,一旦處方藥網上銷售放開,對於醫藥流通企業而言,則意味著醫藥電商市場將正式開啟。
據了解,2004年,原國家藥監局曾先後頒布過《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管理辦法》、《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但這兩個部門規章已不符合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需要。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0年整個醫藥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2億元;2011年規模翻一倍至4億元;2012年則增長到15億元;2013年線上醫藥市場規模達到40億元。
2014年5月28日,食藥監總局發佈了《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辦法》遵循的原則是,注重風險、抓住重點、減少審批範圍、下放審批許可權。”消息人士表示,《辦法》對醫藥電商審批做出了重大調整,只要符合資質和條件的企業都可以開辦醫藥電子商務活動。
在意見稿中,官方還明確指出“解禁處方藥網上銷售、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非連鎖藥店企業或可網上售藥以及承認天貓醫藥館等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合法性”。原本網上藥房只允許銷售保健食品與OTC(非處方藥),對售價更高、市場更廣的處方藥一直不予批准。而此次在徵求意見稿中,處方藥禁令首次被刪除,轉而以“銷售處方藥、甲類非處方藥的,建立執業藥師線上藥事服務制度,由執業藥師負責處方的審核及監督調配,指導合理用藥”作為指導意見。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隨著《方法》的正式出臺,中國醫藥電商行業將産生巨大市場。有人預計,如果網售處方藥開放,市場預期值達1萬億元的處方藥將有30%轉投線上,市場規模或達3000億。實際上,目前包括京東、天貓等電商巨頭均對處方藥的網上銷售虎視眈眈,順豐、郵政物流等都在等待食藥監總局對第三方物流承接藥品配送的相關細則出臺。
多位醫藥電商人士指出,此次徵求意見稿的出臺是順應時代需求、市場發展趨勢,符合消費者利益之舉。醫藥電商的興起有助於藥品價格透明化、促進藥品價格合理化,解決部分地區藥品稀缺問題,對解決廣大患者的“買藥難、買藥貴”等問題有直接的作用。
然而,藥品作為特殊屬性的商品,線上上網路渠道流通,對於安全性一直質疑不斷。
從國外情況看,各國對網上售藥的態度並不相同。義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完全禁止網上售藥。德國規定只能在網上銷售非處方藥,日本在今年6月以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均禁止在網上銷售,而值得關注的是,日本自2014年6月12日解禁網上銷售非處方藥以來,一天之內就查出306起違規行為。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對網上銷售處方藥和網上售藥的準入資格也有嚴格的控制。
四川省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四川德仁堂董事長鄒康祿表示,若盲目降低網上藥店準入門檻,藥品配送過程的運輸條件將難以保證,將直接威脅藥品內在品質。不僅如此,網際網路出售處方藥放開,將使網路銷售假處方成為可能。
自2000年我國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開始,普通患者購買處方藥需要憑專業醫囑開具的處方方可開藥。而相關數據顯示:現階段到藥店買藥的消費者中,僅有30%左右具備正確的非處方藥使用知識,對於藥學原理複雜、誤服副作用明顯的處方藥知識更為缺乏。
中國非處方藥協會副會長王偉直言,在監管體系還很不成熟的情況下,貿然放開處方藥銷售,必然造成假藥氾濫和處方藥濫用的嚴重後果。開放網上售藥是大勢所趨,但不可操之過急,必須制定嚴密的監管體系。
就在醫藥電商們還在為網售處方藥或解禁歡呼之際,一封聯名上書信正發往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商務部。參與聯名上書的主要有國藥旗下國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等數十家連鎖藥店,以及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等近10家國家、地方級行業協會。
在這些“線下派”上書食藥監總局的材料中指出:“簡單放開網上售藥準入門檻和經營範圍,將嚴重威脅藥品安全,監管難度巨大,且降低準入門檻將威脅藥品供應網路安全,會影響患者購藥”,並建議“現階段藥品配送不能採取第三方委託方式配送,網上售藥應實現藥學專業人員與顧客面對面的藥學服務”。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的醫療體制當中,長期存在“以藥補醫”的問題,截至目前非基本藥物在公立醫院銷售依舊可以有15%的合法加成。依照目前的藥品流通體制,藥品從廠家到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多個流通環節,以最簡單的“兩票制”流通方式為例,即允許流通過程中經手兩次,若非基本藥物每次15%加成,即意味著30%的加價。一直難分難離的“醫”與“藥”,這次或將有望借助網際網路逐步理清關係。不過,可以預見,由於牽涉到各方利益,“醫”和“藥”的分開將是逐步的,而非一蹴而就。
一方面是藥價虛高,一方面是廉價藥供應出現短缺,在業內專家看來,價格問題是醫藥市場的核心問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的關鍵環節是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核心是切斷藥品、耗材與醫院及醫務人員的經濟利益。
網購處方藥的即將放開,被認為可有效助推破除以藥養醫的機制。但在網上購買處方藥,涉及到幾個核心的環節,看病後獲得電子處方、網購後自費購買或用醫保和商保支付以及物流配送。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電子商務課題組核心專家谷軍表示,醫藥電商一旦可以賣處方藥,那麼處方社會化將會成為現實。
“一旦網上可以銷售處方藥,那麼將會倒逼醫院加快改革,將處方社會化,以便患者能夠用醫保卡在網上購買處方藥。”谷軍表示,所謂處方社會化,是指醫院醫生開完處方,將處方網上進行上傳,全社會可以享受這個處方。患者可以拿著這個處方在網上買藥。
有評論指出,從患者角度來講,網購處方藥相當於在以往閉合的醫藥流通領域辟出一個全新的渠道。經由這個渠道,患者不僅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醫院對藥價的壟斷,也能在眾多藥店中選擇中意的價格。從經濟性、便捷性來看,有著傳統渠道難以比擬的優勢。儘管此前也有患者從醫院“跑單”,到外面藥店購藥,但零散的個體嘗試與成規模的網購相比,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對於處方藥網路銷售開禁的問題,有藥店經理表示:“光從藥店來説,增加可銷售品種,擴大網店規模,肯定是個利好。”但他也擔心,這只是一個美好的“畫餅”。
網售處方藥首先涉及處方外配和處方電子化問題。處方的電子化並不難,處方外配則涉及醫生和醫院動力問題,因為這意味著失去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正因如此,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一位專家直言,網售處方藥的前提必須處理好醫生、醫院的問題。
醫保是否可以報銷的問題,也將影響處方藥網售的效果。以目前業內普遍期待的慢病用藥放開為例,該類處方藥的消費群體多為退休職工,對報銷的需求強烈。國藥控股高級研究員幹榮富表示,“網上銷售處方藥若不能實現向線下一樣的醫保定點,你看會有多少人去購買?”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醫藥分家如果不進行系統改革,藥店一樣拿不到處方。如目前很多處方藥品種,藥企只供醫院不供給藥店,藥店就一樣進不到藥。有藥店負責人表示,重提醫藥分家、處方外流都是次要問題,核心問題是,藥店能否和醫院一樣納入醫保統籌,享受醫保支付。“目前顧客在藥店使用醫保卡只能刷個人賬戶,如果不能納入統籌,患者拿著處方到藥店自主購藥的熱情定會大大減少”。
有評論指出,已經運作多年的以藥養醫的利益格局,很難通過網購徹底破局。以阿裏健康APP試水的石家莊為例,幾乎所有大醫院都採用“一卡通”,醫生的處方與藥房直通,病家很難拿到處方,如何能拍照、上傳、競價、搶單?不僅如此,作為醫療費用的一大塊,醫保等政策性花費還未與網購打通。凡此種種,均使得網購這一新生事物註定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資料來源:經濟參考報、京華時報、南方日報、21世紀藥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