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間,傳音控股發佈董事、高管增持股份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公司董事張祺及楊宏、財務負責人肖永輝、董秘曾春擬合計增持金額不低於1080萬—1400萬元,有網友將之解讀為“護盤”,畢竟當下傳音、高通間的矛盾仍在發酵,或對公司股價造成影響。在業內觀點看來,高通、諾基亞等公司,是通信專利領域繞不開的“大山”,如何實現合理費率,也是企業爭議的焦點,就傳音而言,這起發生在印度的訴訟無疑為公司業務拓展帶來阻力,但真正的壓力還是國産手機的海外大戰。
專利糾紛頻發
公開消息顯示,近日高通公司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訴傳音控股,稱其侵犯其四項“非標準必要專利”,傳音控股方面表示,將繼續與第三方展開專利判斷。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聯繫傳音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不適合答覆,請聯繫公開社會介面”。隨後記者聯繫採訪傳音控股,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高通方面已經發佈聲明稱,傳音在其産品中使用了高通的專利,傳音近期就其一部分産品與高通簽署了許可協議,但絕大部分産品至今未獲高通的許可,仍然在侵犯高通極具價值的專利組合。
傳音對此表示,公司的銷售網路覆蓋非洲、南亞等超過70個國家,在這些國家,部分專利權人並未擁有或只擁有少量的專利,卻要求按照全球統一的費率,訴求過高的許可費,並未考慮不同區域的經濟水準差異、專利數量以及既有判例等因素。
圍繞高通的專利權官司屢見不鮮,傳音也並非首個被告的國內品牌,2016年,高通便起訴魅族,指魅族使用其3G、4G標準必要專利時,拒絕繳付專利費用,魅族方面也不甘示弱,稱雙方未能達成協定,是因為高通方面違反了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原則。
蘋果和高通也打得有來有往,2017年蘋果起訴高通,指責其收取過高的專利費,當年9月,高通在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反訴蘋果,稱其侵犯了高通電源管理和Force Touch觸屏技術專利,要求禁售iPhone相關機型。
繞不開的“大山”
在通信專利問題上,高通是一座繞不過去的“大山”,同樣的還有諾基亞、愛立信,這些公司憑藉較長的研發歷史,積累了多項專利,從2G到5G均有很強的影響力。
伴隨這些專利的是可觀的收入,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諾基亞宣稱的5G標準專利佔比為6.82%,以此換算到全行業,一台手機的專利費成本超過45美元。
另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預測,5G手機將在2025年後每年為專利持有者帶來近200億美元的收益,愛立信、諾基亞、高通三家將佔據這些收益的絕大部分。
産業觀察家丁少將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高通等公司賺取專利費無可厚非,畢竟通信領域革新依靠的是晶片、天線等核心技術突破,僅就晶片來看,無論是信號處理、架構設計、電源管理乃至封裝整合,都要對5G進行適配,當基本架構定型後,各家的設計大同小異,很容易就踩到先發者留下的“紅線”。
但專家同時也指出,高通、諾基亞的維權也很容易招致爭議,因為這些專利技術並不能靠“閉門造車”,在發展過程中,高通也需要尋求外部合作以擴大自身影響力,對專利技術而言,推廣與維護往往同時進行,當中的界限比較模糊。
對於這一問題,行業通行的辦法是區分必要標準專利、非必要標準專利,前者必須遵循FRAND原則,專利權人的收費要在合理範圍內;而非必要標準專利,在法律上一般以普通專利保護,在費用收取上的爭議也更大,此次傳音與高通的矛盾就集中於此。
手機海外大戰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傳音方面無疑都會感到壓力,尤其此次的糾紛發生在印度,正是傳音的拓展方向。據傳音控股2023年年報,公司在印度設有工廠和物流倉,據IDC數據統計,2023年傳音在印度智慧機市場佔有率達8.2%,排名第六。
素有“非洲之王”稱號的傳音也在謀求走出非洲,長期以來,傳音靠功能機牢牢紮根非洲市場,但增長空間畢竟有限,如今傳音也開始主打5G智慧機,這就要求公司必須邁向中亞、印度等消費力更強的市場,小米、OPPO、vivo也均在此展開角逐。
從數據上看,2023年,傳音在亞洲等其他地區的收入已經達到約392億元,明顯超過“大本營”非洲的220億元,在新興市場,傳音控股也不惜血本,亞太等地區的營業成本同比增加46.2%,遠超過非洲的2.01%,從增長速度看,去年傳音控股在亞洲等地區的營收同比增長約55%,遠超非洲的6.74%。
有市場聲音擔憂,此次的糾紛是對傳音在印度的“狙擊”,或將影響公司未來業績,另外從最新的一季報數據看,傳音控股業績雖同比增長,但環比下滑,一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下滑9.5%,歸母凈利潤環比下滑1.6%,扣非歸母凈利潤環比下滑16.7%。此外,一季度公司毛利率22.2%,同比減少1.21%,環比減少1.48%。
對於這種聲音,丁少將認為,對手機市場而言,像印度這種潛力大、增長快的地方在全球並不多,可以算是智慧手機的“藍海”,矛盾在此集中爆發並不奇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