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深圳西部港區的媽灣智慧港集裝箱碼頭,只見自動化龍門吊正有條不紊地裝卸貨物,一輛輛自動駕駛集卡按照指令穿梭于作業區域,平穩運輸集裝箱。
碼頭現場繁忙有序,得益於場內燈塔安裝了覆蓋全港的5G基站,為港口高效運營提供了可靠穩定的信號保障。
“媽灣智慧港前身是改革開放之初建設的傳統散雜貨碼頭,現在是我國首個由傳統碼頭升級改造成的5G綠色智慧港,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口。”招商局港口(華南)營運中心專家講解員楊昊表示,船舶大型化、港口智慧化是大勢所趨。為適應超大型遠洋船舶的裝卸作業需求,媽灣智慧港于2021年完成智慧化改造,匯集招商芯作業系統、北斗系統等9大智慧元素,港口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其中,自主研發的招商芯作業系統打破了長期以來國外碼頭生産管理系統獨大的局面,實現了自主港口系統從“0”到“1”的突破,不僅在國內多個碼頭推廣應用,還成功複製到斯里蘭卡、巴西、吉布地與希臘的多個國外港口。
媽灣智慧港同時還擁有全國單一碼頭最大規模的無人集卡車隊。現有38台5G+自動駕駛集卡,全部採用“單車無人自動駕駛”操作。“我在岸橋司機崗位上工作了20年,以前每次作業都要爬到距離地面52米高的駕駛室裏,低頭俯視操作設備進行裝卸作業。現在能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精準操作,這是以前從沒想像過的變化。”正在媽灣智慧港智慧操作中心進行遠控操作的岸橋司機尹海朋雙眼緊盯前方的顯示屏,一邊操作搖桿一邊介紹,岸橋上的攝像頭充當作業現場的“眼睛”,智慧作業系統使他在辦公室裏輕鬆實現遠端操控,降低安全隱患、改善工作環境的同時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
招商局港口(華南)營運中心操作發展經理鬍子建介紹,相較于傳統碼頭,媽灣智慧港改造效果明顯:人員派工出勤減少30%、安全風險降低50%、碳排放量降低90%,場區作業效率提升46%,外貿通關效率提升30%。
在智慧化改造的同時,推進節能、降碳、減污對綠色港口建設同樣重要。招商局港口(華南)營運中心旗下的蛇口港、赤灣港和媽灣港通過為在港船舶提供岸電服務,減少了在港船舶的碳排放,三大港每年減少柴油消耗約1400噸,減少溫室氣體碳排放約4400噸、二氧化硫排放約992千克。其中,在赤灣港投放了66台新能源拖車,並配套建設換電站,僅需3分鐘即可自動完成單臺車輛動力電池組更換,每天可滿足168台次換電式新能源拖車換電需求,規模為全國最大。
作為深圳綠色低碳港口建設的先行者,深圳最早的外貿集裝箱碼頭——蛇口港自2009年起便在全國率先使用了與德國穩孚勒集團共同開發研製的交流安全滑觸線供電自動接駁裝置,成為國內最早涉足該領域、規模化應用程度最高、技術方案最為成熟的港口碼頭。通過該裝置,轉場過街時間由原來的平均15分鐘縮短為3分鐘至4分鐘,提高了操作效率和設備利用率。
招商局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首席執行官徐頌説,近年來,招商港口努力開拓創新、銳意進取,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産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積極打造綠色、智慧、高效的現代化港口。去年,招商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019.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3.5%,完成散雜貨吞吐量12.5億噸、同比增長69.6%,港口業務規模邁上新臺階。
區域要素流通和共用互聯則在進一步拓寬深圳西部港區貨物進出口路徑。近日,裝載著13個外貿集裝箱和10個內貿集裝箱的船舶“中航938”抵達西部港區大鏟灣港,標誌著大鏟灣港內外貿集裝箱貨物同船運輸業務正式開展。
“內外貿集裝箱貨物同船運輸,是指承運海關轉關監管貨物的境內船舶,同時承運已向海關辦理轉關手續的進出口集裝箱貨物和非海關監管的國內貿易集裝箱貨物。”深圳海關所屬大鏟灣海關船舶監管科科長袁小軍介紹,通過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船公司可整合目的地一致的內外貿貨物,同船配載,提高艙位利用率,進出口企業也能就近辦理報關、查驗、放行等手續。碼頭可與其他港口形成港區聯動,有效利用外地港口的航線,降低水運物流成本。“為推動這一業務順利開展,我們多次開展‘關長送政策到府’服務,現場研究解決碼頭、船公司遇到的業務難題,指導企業提前完成境內船舶備案,全流程跟進,保障船舶、貨物快速通關。”袁小軍説。
中山市華暉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玉錦表示:“大鏟灣碼頭內外貿同船業務的開通,豐富了中山市經大鏟灣碼頭出口的物流路徑,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能為駁船公司節省約30%的成本。”
深圳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深圳各大海港進出口集裝箱吞吐量超1160萬標箱,同比增長14.6%;深圳西部港區(含媽灣智慧港、蛇口港、赤灣港、大鏟灣港)進出口集裝箱總吞吐量達621.91萬標箱,同比增長18.55%。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