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我滿意。我們在湘北、湘中、湘南都有實驗田。力爭明年通過湖南省審定,再向全國推廣,做更大面積示範和種植。”22日,長沙,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一片歡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育出的新組合經實地測産後,由專家組曬出了産量“成績單”。袁隆平也開心地作出了如上評價。據測産結果,第三代雜交水稻在衡南縣基地的實測實收,平均畝産達1046.3公斤。
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技術截至目前經歷了三代。第一代為以細胞質雄性不育為遺傳工具的“三係法”。第二代為以光溫敏雄性不育為遺傳工具的“兩係法”,這也是現下超級雜交稻的主流育種法。不過,兩者各有缺陷:三係不育係配組受局限,兩係不育係繁殖和制種存在風險。
第三代技術,則有效地解決了前兩代育種法的缺陷,並“遺傳”了其優點。所謂第三代雜交水稻,即利用普通隱性核雄性不育係為母本,以常規品種、品係為父本配製而成的新型雜交水稻。袁隆平認為,這是未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一條理想途徑。
據悉,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現已建立了成熟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體系,選育了一批第三代雜交水稻不育係,並通過秈、粳亞種間優勢利用,培育出了系列苗頭強優組合。今年,團隊在長沙、衡南、湘潭、桃源、赫山等地進行了第三代雜交晚稻試驗示範。
此次,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中國農業科學院、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對團隊在湖南省衡南縣雲集鎮、湘潭市雨湖區及長沙市芙蓉區示範的第三代雜交晚稻系列組合試驗進行了現場觀察與測産。專家認為,這些第三代雜交晚稻組合優勢強,有望帶來産量上的重大突破,成為全球水稻種植的新“福利”。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