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4日訊(記者 暢帥帥)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受訪人供圖)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在接受中國網財經專訪時表示,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和發展路上搭建平臺和構建生態很重要,同時要創新傳承,走市場化路徑,讓作品變成商品、精品,從而邁向國際舞臺。
中國網財經:您一直都致力於幫助貴州苗繡走向産業化,然後也向全球展現多元中國美,您能談一談您的初衷,以及您多年來是怎麼做這件事情的嗎?
夏華:我建議中提到建立可複製的苗繡産業數字經濟模型。我們發現一個繡娘刺繡的能力其實很難成為一個産業,它是個體的能力,是世代相傳的能力。
如何把個體能力轉換成群體能力,再轉換成産業能力,這是依文探索了近20年的模型。首先我們這些年一直堅持在做數據化,讓個體能夠接單。就是説如果産業化的話,它必須得具備一定的規模能力。如果沒有數據化平臺,我們很難知道每一種技法、繡法背後到底有多大的産能。
所以這些年我們做了兩個數據庫,一個是紋樣的數據庫,就是少數民族傳統紋樣的數據庫,讓這些紋樣變成現代設計的線稿、色稿,然後可以大規模被應用。一方面是手藝人的數據庫,就是包含很多深山村落裏的手藝人的資訊,他們分佈的村落,他們到底都會繡什麼?數據庫都有統計。
通過數據庫的建立,我們將工時進行標準化,為訂單分配繡娘,對産品做好品控。目前我們數據庫裏已有近2萬多個繡娘,所以我們才有可能實現一些規模化訂單的製作,以及産品的批量化生産。
第二步是産品化。如何將苗繡等傳統手工技藝變成一件件漂亮的服裝時裝、包包、鞋子,這個過程其實繡娘只完成了一半,後面還要有産業做支撐。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我們的設計和運營,讓這些産品能夠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需求。
比方説一個特別漂亮的苗繡包,繡娘完成的是繡片這一部分,而其他比如配上什麼樣的五金件,做什麼樣的包型,然後研究消費者體驗和喜好等都是要由企業來完成的。
第三塊是市場化。我們搭建了深山集市這樣一個市場化的平臺,讓任何一個手工藝的愛好者,或者深山裏的繡娘都有機會在市場上展現作品。我們近5年開了上百場線上線下的集市,從國內到國外,從北上廣深,到巴黎、米蘭、倫敦,讓全世界的消費者了解苗繡等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知曉這些技藝不僅僅是用來欣賞的,還可以應用在生活中任何一個時間段或任何生活方式裏面去。
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兩個要素就是搭建平臺和構建生態。多年來,我們在大山裏建了1200多個工坊,將工廠建在村子裏,繡娘等手藝人的家門口,雖然這樣會使得我們工作量非常分散,增加管理難度,但是這樣的生態是可持續的。
因為幾乎每一個繡娘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離不開養她們的這個土地。將工坊建在村子裏,這樣繡娘既可以照顧生活、照顧孩子,然後又可以用自己的手藝賺錢養家,所以構建生態也是我們這些年反覆測試的、最難的一個模型。
但是一旦構建起生態,你就會發現它像雨後春筍一樣,有更多的人逐漸加入進來,甚至很多繡娘已經到城裏打工了,然後又回到村子裏。這個生態不僅僅是幫助他們傳承了手藝,還讓這些繡娘脫貧致富了,更很重要的是,她也能同時照顧了孩子和老人,讓整個當地的“生態”也變良性了。
中國網財經:《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于近日發佈,實際上,我國一直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優秀傳統文化等的傳承發展,但是當前依然面臨很多困難。您認為這其中有哪些難點和痛點?針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您有哪些建議嗎?
夏華: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達成共識並且創新傳承”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難的。
在依文的工作中,好多時候我們去的地方,人們有固定的模式和習慣,比如很多繡娘習慣花很長的時間繡一幅“滿繡”,像是花三年的時間給女兒繡一件衣裳,或者經常繡很多鞋墊。
這個時候我們要花很大的精力説服他們,要把整塊的繡作分拆開,用創新設計讓它變成産品、商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一門手藝從滿足一個村子的消費需求變成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這種創新型的傳承,或者叫活態的傳承,這是比較難的、比較大的一個痛點。
有很多非遺大師拿出來一幅完整的作品很震撼,但是這不是商品化的路徑,它不是一個産品,更不是一個商品。商品是基於消費者的喜愛,或者説基於市場的需求可以購買的,可以應用的,但是目前在很多非遺場景下往往是作品的形式。
所以從一幅作品到一種産品、到一種商品的路徑需要創新的思維,既要去懂設計、懂市場,然後更要懂消費者。所以我經常説情懷的路上懂比愛更重要。我們都很愛這些東西,都覺得它很珍貴,但是我們如何去懂?我覺得我們要懂得這些繡娘,懂得他們每一個人辛苦的勞動,懂得這些繡種上千年傳承的不容易,另一個我們要懂消費者的需求,這個是比較不容易的。
第二個非常難度大的是培訓,讓這些産品真正成為精品。我們發現全國各地其實很多繡娘是可以做一些産品出來的,但是它不是精品,真正要做成中國美學的精品,是需要嚴格培訓的。
我們組織一場培訓,常常面臨的情況是大家從四面八方來,甚至有的繡娘因為沒有交通工具,要走很遠的山路。但是通過持續的定期的培訓,她們的技藝才能形成精品,最終邁向國際化的市場。它既實用又很美,然後又很規範,或者説是精細化的。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針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覺得一定要用好龍頭企業的力量,因為畢竟是市場化的過程,想要傳承技藝並且發展就必須産生價值。
所以我就建議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政策引導,企業探索商業模式,然後龍頭企業拉動中小企業、拉動這些個體,一起去形成産業生態,這樣才能夠長久且可持續發展。
中國網財經:經濟復蘇是今年的主旋律。您來自消費行業,對於消費行業的復蘇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夏華:今年整個的經濟復蘇,重點落在了消費的復蘇上,或者説促進消費上。我認為今年服務型消費復蘇見效會比較快。
要長久的拉動消費,非常重要的就是拉動實物性消費。實物型消費或者是體驗式消費,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鼓勵創新。經過這幾年疫情以後,現在消費者對於花錢也比較慎重了,所以你必須有真正有創新的、好的産品,能夠讓消費者産生消費動力的産品。
同時,經濟在疫情三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現在如果説一下子生産出大量的産品賣不出去,成為庫存,下一步就更舉步維艱了,得讓生産出來的産品真正賣出去,所以我覺得鼓勵創新對釋放實體經濟活力非常重要。
當前我覺得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政策來鼓勵創新型的産品出現。産品創新了,有了新的功能和亮點,消費者就更有動力去買,依文除了傳統服裝之外,今年我們推出了時尚黑科技的産品。
第二個是鼓勵創新型體驗式的消費。比如我們今年會開啟依文數字消費的體驗店,讓消費者數字選款、選原料、選花樣,甚至體驗現場參與製作、現場拿走服裝。這些創新體驗場景的打造,讓消費者在消費實物産品的時候享受到消費過程的快感,那麼我覺得就會聚集更多的流量,然後才能夠真正地引發消費者花錢消費,以及更多地參與體驗。
中國網財經:作為企業家,您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嗎?
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我們是做實體産業的,中國人説衣食住行,服裝産業在中國有十四億的消費基數,而且隨著文化自信,我們的消費者越來越喜歡中國品牌了,我們這幾年能深切地感受到,無論是依文旗下的品牌,還是深山集市我們創建的民族手工藝品的品牌,都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由於消費者的喜愛,我們對於引發新一輪的消費爆品的創造,以及對整個市場的消費信心都比較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一些創新的産品一投放市場馬上就會引起消費者的熱議,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非常有信心。
我們迎來一個消費的高峰期,也將迎來“倍增”。我們制定了“倍增計劃”,希望今年不是簡單的增長,而是翻倍的增長。
實際上從我們開年的數據來看,對比已經實現了倍增,我們已經感受到消費的回暖,無論是to B還是 to C都有回暖。
從變化來看,依文數字板塊是服務很多中小企業的,今年我們發現線上線下的小賣家明顯在增加,他們的日銷售在增加,然後他們的信心就比較足,所以我們現在新款推出來的速度非常快,他們響應的速度也非常快,良性迴圈開啟了,消費者的熱情也起來了。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