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觀數據描繪經濟脈絡,從細微之處透析發展機遇。中國網財經《財訪間》欄目聚焦“低碳中國”,專訪能源、氣候等領域專家學者,解題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網財經6月15日訊(記者 張世福 暢帥帥 王晨曦)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7部門發文明確,2022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定為6月13日至19日,全國低碳日定為6月15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節能先行”。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對全人類生存發展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走向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識。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中央和地方路線圖陸續出臺,當前進度如何?面臨哪些機遇?企業該如何踐行雙碳目標?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了知名經濟學家、創投專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
中國網財經: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日益嚴峻,您認為有哪些有效的解決方式?
張奧平:
目前來看,氣候變暖是近幾十年當中全球性的問題,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因素的影響。
有的經濟體對這個問題很看重,有的經濟體的重視程度偏弱,但主要經濟體對氣候變暖問題普遍達成了共識。所以我們看到,近10年以來,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新能源的發展和建設。
我認為目前真正有效的解決方式,應該還是更多的去統一全球低碳綠色化的發展目標,讓大家凝聚共識,而不能只有主要經濟體在努力。
雙碳目標提出近兩年的時間,如何看待我國雙碳目標當前的進展?
張奧平:
目前來看,我國圍繞雙碳目標部署的政策舉措,是比較務實並且有效的。然而在推進過程中部分地方和企業也遇到一些問題,政策也都處於不斷地調整當中。
比如去年部分地方實施“運動式”碳減排,造成了去年上半年能耗雙控、限電限産等現象,有企業被動停工停産。現象發生之後,也非常快速地糾正過來了。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時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雙碳目標要放到“十四五”統一來考核,不再按單年度考核。
所以我國的雙碳目標當前的進展是務實且有效的。此外,在推進過程中,我認為有一些政策目標要更加精耕細作地完成,這個需要各部門、各地區統一目標,因地制宜,防止單打一、一刀切。
正如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所説,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複雜系統。要防止出現合成謬誤,不把分兵把關變成只顧自己、不及其餘,避免局部合理政策疊加起來造成負面效應;又要防止分解謬誤,避免把整體任務簡單一分了之,更不能層層加碼,導致基層難以承受。制定和實施政策,都要堅持系統觀念和實踐標準,遵循經濟規律,以實踐效果檢驗政策的成敗優劣。
在碳減排目標的實施中,各部門和各地方也要注意避免合成謬誤,只顧自己、不及其餘。
中國網財經:從能源角度來看,我國推進雙碳目標面臨哪些機遇?未來的能源靠什麼?
張奧平:
機遇分為幾點,首先從中觀産業來看,毫無疑問雙碳目標讓我國整個技術改造實現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製造業投資實現了整體的轉型升級,達到了新的突破點。過去的製造業投資中,涉及到的技改目前佔比已經達到40%以上,它是一個主要的項目。
所以如果能夠把一些新能源發展,尤其是綠色低碳化的發展通過技術改造更加高效地實現,讓整個有效投資中的製造業投資實現更好的突破,對於我國當前需要提振房地産投資以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的現狀,將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站在整個産業發展的角度看,目前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中,新能源相關的低碳綠色化技術的投資對産業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僅只是某一個單獨的産業技術,而是一個普適性的技術,能夠給很多行業帶來價值,這個是我認為的機遇。
關於未來的能源,毫無疑問一定是一些能夠實現應用的新能源。當然,站在投資、風投的角度來看,很多人認為未來會引進一些更加先進的能源或者先進能源的技術。
我認為要站在市場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未來的能源。從大量的市場主體、企業以及居民消費者所使用的産品出發,去探究這些産品所消耗的新能源中更重要的是哪個?那我們當下應該更多的圍繞這些點去發展,而不是急於去攻破一些所謂的新技術。因為這些技術未必能夠帶來一定的商業價值。
中國網財經:2022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定為6月13日至19日,全國低碳日定為6月15日。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節能先行”。企業該如何踐行雙碳目標?
張奧平:
雙碳目標帶來的是整個經濟系統的變革,在靠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大變革下,它是一個重要的支撐。
創新驅動被很多市場主體簡單理解為是一種科技創新投資,或者硬科技型投資,而比較忽視能源的發展,很多企業都會覺得專精特新、數字化改革很重要,很少考慮“綠色低碳化”。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對於“綠色低碳化”不太敏感,確實“綠色低碳化”距離大部分中小企業相對較遠。但這個“遠”其實是當下應該去抓住的機會,這個機會是一種長期發展的戰略,對於企業而言就是一個潛質。
換句話説,圍繞整個綠色低碳化的發展來看,涉及技術改造的一些相關項目,國家會拿出大筆資金、資源支援發展,因此哪些企業能更早走在産業變革趨勢之前,就能提早抓住機會,打好基礎。
延伸來看,綠色低碳化其實跟朝著數字化、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是一樣的,都是“一把手工程”。
建議企業的創始人及董事長一定要親身理解綠色低碳化,親自去抓這件事情。它不是單一的單元式的改變,而是一個企業方方面面的變化,它可能涉及到企業生産,甚至涉及到企業宣傳。把綠色低碳化宣傳出去,就很有可能會引入一定的資金,甚至有些風險投資機構已經把企業的綠色低碳化當成一個考量指標。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