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張國家級"金字招牌"將給重慶帶來什麼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8-30 09:28:25 編輯:李柯佑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的“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中,位於巴南區的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赫然在目。

重慶公路物流基地是以“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申報的,它的入選,意味著重慶匯聚了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種國家樞紐類型。

“這是重慶國家物流樞紐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重慶公路物流基地獲批,重慶也成為全國首個擁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

國家物流樞紐給重慶帶來發展新契機

8月27日上午,果園港魚嘴鐵路貨運站南站(以下簡稱魚嘴站南站)顯得有些安靜。經過近8個月建設,該項目已收尾,將在近日投入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佔地541畝,規劃為國際、國內集裝箱班列到發站,建設集裝箱作業區、海關監管區、集裝箱堆場等區域,將成為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果園港的發運點,設計年到發量60萬標箱。

鮮為人知的是,魚嘴站南站的規劃是在果園港獲批國家物流樞紐後才啟動的。2019年9月,果園港進入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名單,成為重慶最早的國家物流樞紐,也是西部地區最早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發展新契機隨之而來。

比如,2022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重慶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調整並更名為“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調整後的綜保區規劃面積6.49平方公里。

再如,2022年1月果園港獲批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今年3月,果園港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順利通過海關總署驗收,成為重慶首個具備直接進口糧食資質的口岸。

“獲批國家物流樞紐,果園港的建設進度,比預期提前了5年左右。”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牛賢丹介紹,在國家物流樞紐這塊“金字招牌”加持下,果園港得到了很多提檔升級的機會,包括基礎設施提升、港口功能完善等。

位於沙坪壩區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以及江津區珞璜,都是重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主要承載地,近年來都收穫匪淺。

以江津區珞璜為例,目前,該區域已經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始發點。2022年,該區域開行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536列,運量位列全市第2位。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物流樞紐的獲批,能讓重慶享受很多開放型經濟帶來的紅利。比如在樞紐經濟上,截至目前,重慶“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及周邊區域累計註冊企業超1萬家,集聚汽車製造、電子資訊、裝備製造、醫藥等企業超過8000家,每年實現工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市場交易額超過7000億元。

“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期待“合縱連橫”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重慶雖然齊聚了“五型”國家物流樞紐,但因為缺乏全市層面的統一性規劃,樞紐之間的協同度還不夠。

比如,果園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江津珞璜物流園都是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始發站,彼此之間存在競爭。

良性競爭有助於重慶大通道建設,“多點開花”的始發站點佈局也利於重慶大通道拓展路線、增強輻射範圍。但從持續性發展角度看,重慶也要考慮如何避免“搶貨源”導致的內耗,讓各大樞紐在貨源組織、班列開行上各有側重。

再如,冷鏈、食品及農産品加工都是重慶公路物流基地的主要産業發展方向,這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存在交叉,後續如何避免過度競爭,甚至是合作共贏,也是雙方要思考的問題。

牛賢丹表示,“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具體怎麼發展,包括規劃什麼産業、確定一個怎樣的發展目標,目前都是以承載地自身為主。他建議從全市層面進行規劃,比如出臺指導意見、行動方案等,統籌五型樞紐形成合力,聯動協調發展。

另一方面,重慶“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地,也有一些難以突破的瓶頸,這也需要重慶通盤考慮。

以果園港為例,因為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其糧食、肉類産品進口政策在水運上適用,但鐵路、公路卻不適用。果園港作為長江上游最大內河樞紐港,鐵路、公路的貨運量也不少,這一限制顯然不利於其發展。

重慶公路物流基地也有相似的訴求。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基地已經獲批了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但有些優惠政策因為缺乏先例,難以落到實處,比如缺乏海關特殊監管區,通關檢驗成本高等。

有物流專家認為,無論是“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地,還是相關市級部門,都很難獨自去解決,需要從市級層面加強統籌,借力自貿試驗區等先行先試政策,爭取各個方面的支援。

一系列破題之舉已在路上

“重慶支援國家物流樞紐的政策不少,但相對零散,分佈在不同的文件中。”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重慶“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缺乏協同等問題,相關部門也正在著手解決。

比如,目前,多個市級部門就重慶“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後續發展已經展開調研,了解各方訴求與問題後,將形成問題清單並上報。

“重慶在積極爭取、申報國家物流樞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重慶物流領域某知名人士表示,能夠連續五年獲批國家物流樞紐,這在全國都是少見的,客觀上證明了國家對重慶的認可與期待。

他認為,重慶齊聚“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為後續加速打造國際樞紐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續,相關單位應加強在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上的聯動,營造一個更開放、更包容的發展環境,推動重慶開放型經濟發展。

“跳出重慶範圍,將視野放得更遠”,牛賢丹建議。“‘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承載地,只看重慶的話,都是各自類別中數一數二的存在。但放眼全國,尤其是跟沿海地區比,就沒有優勢了。”牛賢丹説,希望後續在全市的統籌下,重慶“五型”國家物流樞紐能夠擰成一股繩,提升整體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2019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牽頭髮布5批國家物流樞紐年度建設名單,共包括125個樞紐,實現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全覆蓋。重慶的國家物流樞紐想要脫穎而出,絕非易事。

“我們會按照這一目標,統籌‘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發展,讓其既實現差異化,也做好協同合作、互惠共贏,將重慶齊聚‘五型’國家物流樞紐這一‘優勢’轉化為‘勝勢’。”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席記者 楊駿 實習生 向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