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聯外暢、産業聚集、數字賦能——重慶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擴容升級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3-08-29 11:23:31 編輯:李柯佑

為加快西部地區運輸通道建設,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應運而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經新通道進出口貨值達3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40%。

處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重慶,在全國率先開通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體系,從內陸腹地變身開放高地。重慶也得以匯聚全球要素資源,優勢産業快速發展。如今,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在為陸海新通道轉型發展賦能,為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提供有力支撐。

內聯外暢提升通道能級

在重慶果園港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堆積如山,船來貨往,一片繁忙景象。果園港是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中心和大件散貨集散中心,也是國內最大的內河水、鐵、公多式聯運樞紐港,已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

記者了解到,西部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運作。2022年開行488班次,增長83%;貨值45.7億元,增長203%。今年上半年,果園港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上投放的運力就達到了293列。

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牛賢丹告訴記者,果園港已經開通了上海—果園—南充、果園—攀枝花、果園—西昌、果園—西安等水水轉机和鐵水聯運10多條運輸線路,成為周邊地區外貿貨物的轉机港。

隨著經濟穩步復蘇,果園港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1—7月,果園港實現貨物總吞吐量1555.9萬噸,同比增長3.1%。多式聯運成效凸顯,實現果園港發運滬渝直達快線765艘次,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349班,分別同比增長9.8%、36.9%,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重慶江津區珞璜臨港産業城也在加快通道能力建設。截至今年7月31日,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計開行1476列,共運輸73780標箱;中歐班列、中越班列、中老班列均已實現常態化開行,並且成功打通東盟直達重慶的水果進口冷鏈班列物流通道。

“以前,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水果運到重慶、四川等地,平均需要20多天,如今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最快4天就能抵達川渝地區。”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何説。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介紹,2023年1—7月,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三種主要運輸方式運輸貨物和貨值分別同比增長16%和10%,佔沿線省區市總量的27%。

匯聚全球要素打造産業走廊

通道能級的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佈局,重慶外向型産業加速聚集,電子資訊、汽車、裝備製造等優勢産業拔節生長。

珞璜臨港産業城擁有國家級開放平臺——江津綜保區、重慶五大區域性重點港口之一——珞璜港、全國性鐵路物流中心——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省級特色工業園區——重慶江津珞璜工業園。

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高宇介紹,依託物流樞紐和開放平臺疊加優勢,珞璜臨港産業城吸引了材料、汽摩、裝備製造、智慧家居等優勢産業集聚。截至目前,産業城共有企業1043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83家。

依靠開放平臺疊加臨港物流的帶動效應,江津綜保區先後引入明峰醫療、同瑞醫療、德邦西南總部基地和冷鏈服務基地等重點企業和項目,初步形成産業集聚。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保稅研發、平行進口車、二手車出口及整備、保稅租賃、保稅維修等貿易新業態。江津綜保區2022年度實現進出口貿易額約148億元,同比增長17.97%。

數據顯示,2022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158.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佔同期西部地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1.1%。

加快建設數字陸海新通道

走進珞璜臨港産業城國際物流樞紐智慧調度中心,樞紐吞吐量、班列開行數量、運輸量趨勢、各班列開行實時動態等情況一目了然。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在為陸海新通道轉型發展賦能。

“數字賦能是實現跨越提升的必由之路。”高宇介紹,通過“數據支撐業務、態勢賦能決策、智慧驅動行動”,可提升臨港産業城的服務能力,打破現有各系統獨立支撐業務發展的壁壘。

目前,珞璜臨港産業城正在搭建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將構建口岸監管、勤務輔助、數據分析和應急指揮等應用範圍的口岸智慧服務體系,提供貿易、通關、物流、倉儲相關線上服務,實現商流、物流、資訊流的有效整合。

牛賢丹説,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將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建設重慶智慧之城,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完善港口業務體系。“到2025年,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各類設施全部建成,綜保區和口岸功能健全,通道經濟和樞紐經濟發展壯大,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建成內陸型開放口岸、國際物流樞紐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三合一’的現代化樞紐港。”(記者李亭、蔡博騰、甦醒 參與調研記者:高少華、陳永強、孫歡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