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觀寺村的埂生基(重慶)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脫水、烘乾、分揀、搬運蠶繭……車間外,一輛裝滿蠶繭的大貨車整裝待發,將運往黔江絲廠。
大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土質宜種性廣,自古就有養蠶的傳統和基礎。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大足引進埂生基(重慶)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對傳統蠶桑養殖進行産業升級換代。
該公司以“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農戶”的模式,已發展成員企業17家,覆蓋大足中敖、國梁、珠溪、寶興等7個鎮17個村,建成標準化、集約化桑蔬間作基地2萬餘畝,養殖車間24個。
“依託川渝兩地合作,我們貨源不愁。”蠶繭初加工車間負責人劉曉峰説,“從今年10月起,我們從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自貢市富順縣等地收購了20多噸鮮蠶,加上重慶江津、大足本地的鮮蠶,共50多噸,經過烘乾處理後,全部運往絲廠生産企業進行深加工,單批次産值達400多萬元。”
小小的桑葉,還成為了村民致富的“金葉子”。
“蠶桑養殖是勞動密集型産業,每年的3月初到10月底是桑葉生長的季節。在用工高峰期,僅觀寺村每天就有40位村民採摘桑葉。”李燁表示,如今,蠶桑産業已成為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産業振興的特色支柱産業。
脫貧戶劉玉芬家曾因病致貧,從2019年開始從事桑葉管護、採摘,每年收入達2萬多元,加上其他副業收入,逐步走上致富路。脫貧戶賀根福長年在該公司基地打工,年平均收入2萬餘元。
為了最大限度地延伸産業鏈,中敖鎮還創新迴圈多元化利用模式,圍繞生蠶養殖、桑蠶深加工、桑果採摘等全産業鏈融合發展,建成集分揀中心、桑葉茶生産車間、蠶絲被生産車間等於一體的20畝蠶桑綜合加工體驗區,全年預計生産桑葉茶30萬盒、蠶繭400噸、蠶絲被3萬床;依託果桑採摘開啟鄉村旅遊體驗線路,推出桑果酒、桑葉茶等商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中敖鎮將圍繞生蠶養殖、桑蠶深加工,依託果桑採摘打造鄉村旅遊體驗線路,推出桑果酒、桑葉茶等商品,推進全産業鏈融合發展。(譚顯全、李海、侯小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