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穩,人們最先想到的多半是羊肉。
近年來,重慶市綦江區安穩鎮在不斷發展“安穩山羊”的同時,依託紅色文化高地建設,創新“紅色文化+”,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奮力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安穩山羊
近日,綦江區安穩鎮安穩村4組的養殖大戶張元平,正在打造黑山羊産業種養結合示範點。該基地150畝土地用於種植柑橘、牧草,1000平方米的圈舍用於養殖黑山羊。
“就在前天,貴州桐梓縣坡渡鎮的一位養殖戶,通過別人介紹來到我的羊場,考察一番後,預定了50隻羊崽。”張元平介紹,他投資近百萬元打造的這個羊場,經過一年多時間,從最開始96隻羊崽,發展到現在存欄200余只,張元平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安穩,像張元平這樣的養羊戶還有很多。該鎮採取種養結合模式發展山羊養殖業,總體規模保持在年存欄3.2萬隻。
山羊有了,下一步就是延長産業鏈,發展深加工。
近日,位於安穩鎮的鴻強食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正忙碌且有序地進行切割、炒制、裝袋、稱重、密封等工作。據車間工人介紹,當前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羊肉進行分裝,分裝50斤羊肉成品需要近兩小時。
“現在最受市場歡迎的就是50克包裝的小袋羊肉,每天都供不應求。”綦江區鴻強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宗強介紹。
作為村集體經濟企業,鴻強食品有限公司與138戶貧困戶簽訂了利益連結協議。同時,該公司還與脫貧戶和困難戶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以高於市場價1元的價格收購其山羊。
目前,綦江區安穩鎮擁有兩家深加工企業,已研發10余種羊肉食品,與京東、菜壩網等電商平臺合作,年銷售10萬餘斤,産值達1000余萬元。培育壯大上規模的羊肉美食餐飲門店8家,年銷售額900余萬元。
近年來,綦江區安穩鎮以培育打造“安穩山羊”品牌為抓手,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培育完善養殖、屠宰、冷鏈、餐飲、深加工一體化的産業鏈條,形成優質、高産、高效、生態的山羊優勢産業。通過多年努力,逐步形成産學研、産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安穩山羊”産業化發展格局,培育産值達10億元以上的鄉村振興特色支柱産業,建成全區龍頭品牌、全市知名品牌、全國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
綦江區安穩鎮崇河村位於渝黔邊界,自古以來就是渝黔咽喉,交通要道,全村幅員7.4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53戶、人口2064人;海拔800—1000米,距離重慶中心城區1個半小時車程、綦江城區1個小時車程,210國道貫穿其中,擁有長征文化、鹽馬古道文化、統戰文化、抗戰文化等獨特文化資源,區位優勢明顯,人文、生態環境優越,非常適合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産業。
依託崇河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年來,綦江區安穩鎮按照“打造一條紅軍街、培育一批好産品、做活一條紅軍路、探索一條致富路”總體思路,推進紅色文化與網紅經濟跨界融合,探索“紅色文化+綠色資源+鄉村旅遊”的文農旅發展模式。通過紅色旅遊聚人氣,帶動餐飲、民宿、農特産品等旅遊創收300萬元。
不僅如此,綦江區安穩鎮還不斷拓展“紅色文化+”外延。探索“紅色文化+黨建”,成立了安穩鎮紅軍村聯合黨委,由鎮黨委書記任書記,融合區、鎮、村18個黨組織,搭建紅色黨建引領的大舞臺,推行“黨員承諾事項責任清單”,辦成民生實事179件,提高群眾滿意度5.1個百分點;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深入挖掘整理了一批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楓香樹下1935紅軍街等6個紅色教育基地;探索創新“主題黨日+”、團隊共建、黨建研學等主題教育模式,累計接待研學團隊320余個、2萬餘人,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0余萬元。
基層治理
近年來,綦江區安穩鎮以黨建為引領,讓黨員幹部沉下去,讓基層群眾動起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桃源論道’和‘安穩鎮領導幹部下訪接訪’活動,大家有什麼問題意見,暢所欲言。”日前,在安穩鎮麻溝村桃醉亭,安穩鎮副鎮長胡航同該村村幹部代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共聚一堂,聽建議、聊發展。
胡航話音剛落,村民羅昭勤立馬出聲。“淘汰煤炭落後産能後,村上的發展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很多村民認識不夠,我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大家心中有數、心裏有底。”
在安穩鎮,領導幹部下村接訪已成為常態。
2022年以來,綦江區安穩鎮共召開院壩會218場,15個村(社區)138個組實現全覆蓋宣講走訪,收集意見建議110條,其中村級58條、鎮級52條,並專門召開會議對52條鎮級意見建議進行專題研究採用。
同時,綦江區安穩鎮還推出了“積分制”,將村規民約劃分為思想政治建設、遵紀守法、公益事業、鄰里關係、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村民自治等15類22項,根據情況制定1分、2分、5分等的梯度獎懲機制,讓村民主動參與基層治理賺取積分,再用積分兌換獎品。
目前,綦江區安穩鎮率先在黃桷橋社區、崇河村等6個村居推行試點,每個村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如黃桷橋社區就是以基層社會治理為重點,崇河村就是以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因地制宜,強弱項、補短板,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接下來,該鎮將在其餘村居全面推行積分制,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魏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