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江和嘉陵江在此匯流,而後奮力衝出夔門,平緩往東直至入海。這橫跨西東、匯納百川的一衣帶水,也匯聚了內陸對世界的渴望。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歷史上最早開埠的城市。對外開放是這座城市的記憶,也是這片土地的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重慶考察,強調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要求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今天的重慶,承啟東西、牽引南北、統籌海陸,向世界敞開大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跑在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路上。而這一路,離不開稅收始終相伴相隨,助力前行。
主動對接 讓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
7月22日—24日,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重慶舉行。重慶集中簽約重大項目66個,投資金額達2228.5億元。
“中國這十年的發展讓我相信諾瑪科來對了!”作為最早在中國投資的墨西哥企業之一,墨西哥汽車零部件生産商諾瑪科公司中國區高管奧頓·卡洛斯·伊裏戈延在西洽會上感慨。
——制度創新,國際大通道實現新拓展
長江是重慶通往世界的黃金水道。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第一站便來到當時初具規模的長江上游最大港口——果園港,説“這裡大有希望”。重慶深挖長江黃金水道潛力,如今果園港匯聚綜保區、自貿區、中新多式聯運示範區等內陸開放全要素,2021年貨物總吞吐量超過2087.1萬噸,比2012年增長19倍。地處內陸西部的重慶,從未離世界這麼近!
2022年3月7日,重慶果園港首單啟運港退稅成功辦理。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中國財稅法治研究院研究員王婷婷認為:“啟運港退稅政策增強了果園港在中西部地區的吸引力和輻射力,能帶動周邊城市貨源向重慶港口集聚。”
在稅務、海關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兩路果園港綜保區、西永綜保區、江津綜保區、涪陵綜保區、萬州綜保區、永川綜保區落子成局,連接起四大國際通道,為重慶用活用足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稅務部門擴大國際貨代業免征增值稅的試點納稅人範圍,實現直接貨代、間接貨代均享受免增增值稅優惠政策。僅2021年,重慶運輸行業就因此減稅3.13億元,同比增長61%。
——體制探索,開放型平臺不斷完善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重慶自貿試驗區……重慶已擁有19個國家級開放平臺,這些平臺正成為重慶開放發展的主陣地之一。
2021年,重慶市跨境電商企業超500家,交易額達322.1億元,同比增長63.3%。重慶稅務部門精準落實稅收支援政策,對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實施增值稅和消費稅“無票免稅”政策,及時辦理出口退稅,讓這個新興業態的發展更加迅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表示,重慶跨境電商進口額位居西部第一,表明重慶擁有西部最大的跨境電商消費市場。
開放平臺的良好運轉為重慶八成外貿和六成外商直接投資提供渠道,而政策的支援互通又為綜合保稅區企業打開了新的市場。
2016年起,國家在部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施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重慶市稅務局持續做好該試點政策宣傳輔導,2021年試點企業達18家,同比增長38%,實現銷售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193%。其中,內銷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15%。
同時,重慶市稅務局梳理編制《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成立專家團隊點對點服務相關項目和企業。數據顯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累計簽署合作項目211個,總金額達252.5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5年來,累計培育重點制度創新成果88項,7項向全國複製推廣。其中,重慶市稅務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智慧輔助申報服務”被納入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服務升級,開放型經濟煥發新活力
重慶主動熟悉、對接、引進國際貿易規則,在涉稅方面,重慶市稅務局積極落實境外投資者境內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稅收協定待遇、預約定價安排等政策措施,不斷打造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截至2022年7月,重慶有84戶次企業的境外投資者享受遞延納稅政策,累計擴大在華投資金額超200億元,遞延所得稅稅款超20億元;有3180戶次享受稅收協定優惠待遇,減免稅金額累計29億元。
不斷向好的投資環境,鼓勵著境外投資者持續加大對渝投資。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新增外商投資企業351家,同比增長22.3%;實際利用外資106.7億美元,同比增長3.8%。
更多的外資企業走進重慶,也有越來越多的重慶企業“走出去”。重慶市稅務局數據顯示,2021年“走出去”重慶企業有225戶,比2015年增長83%,遍佈61個國家(地區)。重慶市稅務局發佈並每年更新《“走出去”企業稅收指引》,及時提請解決企業在海外的稅收爭議,護航企業的海外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做好“減法” 讓開放的動能越來越足
在不斷地“引進來、走出去”中,重慶的開放之路走得越來越穩,逐步成為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也實現了西部地區由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的蛻變,並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過去十年,重慶市稅務部門累計組織稅收收入2.4萬億元,為財政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與此同時,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退稅減稅降費政策,讓利於民、藏富於民,用稅收的“減法”換取經濟增長的“加法”,讓重慶對外開放的動能越來越足。
僅2019年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以來,重慶稅務部門辦理新增減稅近千億元,相當於全市稅收收入的10.1%。從企業承擔的稅負來看,2021年全市企業宏觀稅負比2012年降低3.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市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有3297戶,減免企業所得稅204.7億元;10年累計減免企業所得稅超千億元,讓選擇重慶的企業更有感。
“十年來,我們企業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減稅超3億元。”重慶理文造紙公司財務負責人李紅梅表示,企業持續向好發展證明了落戶重慶是正確的選擇。
良好的發展基礎和不斷活躍翻新的市場主體,不僅讓重慶的開放體量變大,而且完成了産業結構的升級蝶變。
“2021年小康集團享受稅收減稅、緩稅和出口退稅優惠政策共6.4億元,是10年前的6倍。”剛發佈了問界M7車型的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市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張興海感慨。
2022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力度空前,1—8月,重慶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546.6億元。其中,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作為重頭戲,重慶已有超367.6億元留抵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為減輕企業負擔、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新型産業體系中,科技型企業是新興産業發展的中流砥柱。作為支援創新發展的稅惠政策之一,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度,重慶共有7192戶企業享受該政策,加計扣除額319.3億元,戶數較2018年增長135.3%,加計扣除額增長160.2%,政策助力企業創新發展作用持續顯現。
“2021年我們出口55.8億元,比十年前增長近3倍。這背後,是近十年來我們享受出口退稅39億元。”宗申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蔣宗貴表示,國家政策給了強力支撐。
十年來,越來越多的“重慶造”走向全球。從出口退稅的數據來看,2021年重慶出口企業備案戶數達6300余戶、辦理退(免)稅的金額216.42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倍、3.2倍。十年來,重慶市場主體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到2022年市場主體已達350萬戶,與十年前相比增長約156%,市場主體總量位居直轄市第一位。
優化環境 讓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
營商環境是關係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風向標。重慶是國務院確定的6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
2014年2月,稅務總局在全國稅務系統創新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稅務總局王軍局長在全國納稅服務示範點重慶璧山發佈《全國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範》,結束服務標準“十里不同天”,使納稅服務走向“車同軌,書同文”時代。這場發軔于早春的“新稅風”已連續9年,每年推出具體舉措,成為四季春風。重慶市稅務局紮實開展“春風行動”,持續深化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堅持在簡政放權上做“減法”,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由87項減少到1項,超過95%的稅費優惠事項由“備案”改為“備查”,減少了50%的資料報送和25%的紙質報表單書。
2021年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重慶納稅指標排名在全國位居前列。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程電子退庫、跨省異地電子繳稅、17個稅費種合併申報……重慶市稅務局打造的“一辦就好”智慧稅務體系被重慶市委宣傳部作為典型經驗推介。
高水準開放越是向前,越要凝聚更多合力。十年來,重慶市稅務局落實稅務總局部署,堅持協同觀念和國際視野,加快擴大精誠共治“朋友圈”:
與16家市級單位簽署協議,依法保障涉稅涉費必要資訊獲取;
與金融機構開展“稅銀互動”,2015年至今,累計投放貸款73.7萬筆,投放貸款金額1391.8億元,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與農業農村部門共建“農品慧”平臺,解決農戶開票不便等問題,實現交易金額5.47億元;
與市高級人民法院聯合製定《關於建立企業破産處置協作機制的指導意見》,為218戶破産企業及時辦結稅務登出,幫助27戶破産企業修復納稅信用,有力地支援了重慶力帆集團、北汽銀翔等大型企業順利重整、起死回生……
踏上新趕考路的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信心堅定、腳步堅實。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國家稅收政策持續賦能重慶開放發展,全面支援開放試點示範任務,深入推進稅收徵管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全力助推重慶躋身對外開放前沿,讓重慶更好地擁抱世界。(重慶市稅務局 渝瑞文/文 平凡、郭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