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川渝古鎮古村落保護髮展創新論壇上獲悉,川渝兩地住建部門將進一步探討古鎮古村落數字化保護,共建巴蜀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川渝兩地古鎮古村落資源豐富。據悉,截至目前,川渝兩地共有443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四川333個,重慶110個;共有54個鎮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行列,其中四川31個,重慶23個。
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珍貴的資源?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黨組成員,重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其悅表示,下一步,川渝兩地住建部門將進一步深入探討古鎮古村落數字化保護,共建巴蜀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聯合川渝兩地的高校及相關科研設計單位,共建古鎮古村落保護利用的專家隊伍;挖掘和培養傳統建築工匠,共建巴蜀傳統工匠名錄;發掘整理川渝古鎮古村落建築文化,共同編寫巴蜀傳統建築文化系列書籍,不斷推動兩地古鎮古村落髮展保護走深走實。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經濟師陳福均表示,今後在川渝古鎮古村落保護利用之中,要依託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等媒介,大力開展宣傳推廣,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古鎮+古村落”,加快建設省級傳統村落數字化平臺,充分開展宣傳報道,打造並推出一批鄉村文化振興名鎮名村,擦亮傳統民居的名片。
川渝兩地古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李先逵建議,古鎮古村落保護中還要注重活態保護理念創新,不過度增加新的實用功能,保持外部環境空間形象風貌特色不變,內部空間裝飾地域風格協調適度改造。
在利用方面,中國中冶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石小波建議,實踐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因地制宜開展對古鎮古村落的傳承保護、謀劃運營,推進以古鎮古村為陣地的周邊農文旅康融合發展,創新“投融建運”一體化商業模式。(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桑瑤佳)
觀點>>>
“三化融合”促進智慧建造發展
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3D列印等技術,給我國智慧建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築業要加快推廣智慧建造技術,必須走資訊化、工業化、智慧化融合的“三化融合”道路。
對於重慶而言,“三化融合”是建築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生産方式,它有利於提高重慶建造品質,有利於轉變發展方式,推動住建領域節能減排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原校長周緒紅
“灰綠結合”構建具有韌性的城市生態
海綿城市建設中,污染治理領域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通過自然生態系統(綠)+人工強化系統(灰)結合的方式,構建具有韌性的城市生態。
在農村污染治理的工作中,應以綠(即自然生態系統)為主、灰(即人工強化系統)為輔,不能動輒就把小型化污水處理廠搬到農村去,這將造成經濟和資源的大量浪費。
而在城市或者工業園區污染治理過程中,就要採取灰為主、綠為輔的方式,適當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的凈化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任南琪
住建領域綠色發展應關注人才梯隊建設
住建領域要做好綠色發展,應該關注人才梯隊建設。目前全國建設行業從業人員都很關注綠色發展,但不少人仍存在技能短板,對設備和産業了解也不深入。除了關注人才培養外,川渝住建領域綠色發展應注重科技創新、跨專業融合、示範項目的應用、融資統籌等。
——中煤科工重慶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硯瑤
本組稿件由記者 廖雪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