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引擎作用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7-27 16:52:37 編輯:珍珍

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口岸等各類開放平臺提檔升級、協同發力。

作為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5年來,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重慶該如何進一步推動自貿區平臺能級提升,聚力書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新篇章?

近日,市政協聚焦“自貿區新高地雙迴圈新引擎——聚力書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新篇章”主題,舉行“智匯經濟圈”第二期活動。來自相關領域的市政協委員、市級有關部門和自貿試驗區相關板塊的負責人等,走進重慶自貿試驗區展示中心及“一帶一路”商品交易展示中心,開展協商議政。

圍繞主題,市商務委和各自貿板塊相關負責人曬亮點、談打算,政協委員們出主意、提建議,重慶海關、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等部門現場回應關切。

曬亮點

五年來各板塊碩果纍纍

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5年來,取得怎樣的成效?

“‘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是自貿試驗區的初心和使命。”市商務委主任章勇武稱,過去5年,重慶自貿試驗區重點開展首創性、整合化、差異化探索,總體方案151項任務全面落地,國家部署的改革創新措施落實率超過90%,較好地發揮了改革發展排頭兵、開放發展制高點、創新發展先行者作用。

其中,重慶自貿試驗區始終將制度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著力發揮改革創新“試驗田”的作用,累計培育重點制度創新成果88項,7項向全國複製推廣,66項在全市複製推廣。

與此同時,各區域板塊也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取得系列成果。協商現場,各板塊相關負責人分別曬亮點。

兩江新區是我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放新區,也是重慶市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兩江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秦淑斌列舉了亮點成效:果園港物流樞紐成形,果園港獲批西部地區唯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自貿業態創新涌現,在中西部地區率先試點跨境電商“前店後倉+快速配送”模式等。

重慶唯一一個集自貿試驗區、“中新項目”承載區、中央商務區“三區疊加”的板塊就是渝中區板塊。渝中區委常委、副區長鄧光懷介紹了渝中區的經驗:聚焦重點領域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主動融入服務國家戰略;著眼一流傾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江北區板塊近年來圍繞特色金融、保稅、口岸等物流優勢,推進“組團式”創新協同發展。江北區副區長蘭廷春表示,江北板塊自成立以來累計新增市場主體超5000家,形成創新案例15個,改革創新引領開放發展;江北嘴金融組團帶動金融産業和功能集聚,全區金融機構數量493家,産業集聚提升開放能級;與成都經開區聯手共建“無水港”,成渝兩地貨物週轉率提升40%,開放包容促進區域協同。

作為中歐班列(渝新歐)和陸海新通道的起點,沙坪壩板塊在內陸國際物流樞紐體系建設上卓有成效。沙坪壩區委常委、副區長戶邑説,中歐班列和陸海貿易新通道已通達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5個港口,對外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已經形成了整車、冷鏈、醫藥及跨境電商等四大特色産業集群,特色優勢産業加速集聚。

西永綜合保稅區位於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內,是我國規劃面積最大的綜合保稅區,5年來,其憑藉電子産業優勢,成為“重慶智造”面向國際的重要窗口。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顯銘曬出的亮點是:大力引進外資,發展壯大智慧終端産業;搶佔産業制高點,發展積體電路産業;著眼創新驅動,引育科技研發機構;依託國際物流大通道,發展新型貿易業態;深化改革,提升內陸開放平臺競爭力。

提建議

委員建言協同開放創新

協商現場,委員們認為,關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必關注自貿區,研究深化改革必研究自貿區,推進制度型開放必試水自貿區,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必激活自貿區。立足自身工作實際和走訪調研,委員們就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貿區示範引領作用,提出系列建議。

市政協委員、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長期深耕宏觀經濟問題,對自貿試驗區發展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深化消費品通關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有利於集聚國際消費資源、匯集消費人流、吸引市場主體,進而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對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去年7月,國務院批准重慶等五座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對重慶發展寄予厚望。易小光認為,重慶有必要在通關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進一步深挖潛力,助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具體可以從持續優化貨物通關和監管流程、全面加強資訊化建設與應用、完善經認證的經營者制度、協同共建成渝口岸物流體系四方面著手。

推動開放平臺能級提升,還需要各類開放平臺協同發力。

對國際貿易問題有著豐富經驗的市政協委員、新加坡豐隆集團城市發展集團(中國)總裁廖紅海認為,要切實創新舉措,一體化推進自貿試驗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建設,特別是要強化自貿試驗區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協調聯動,推動政策共用、舉措共商、資源共用。

此外,黃偉、楊昌學、周向東、谷晶、李雷霆等政協委員也提到,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需要進一步擴大港口、機場口岸開放,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以及加大金融開放創新力度,為跨境投融資、跨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打通關節、保駕護航”。

去年,重慶機場穩定運營了18條國際貨運航線,數量居西部首位。重慶高端製造業的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航空物流為重慶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市政協委員、重慶機場集團總經理黃偉説,未來要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發揮樞紐機場更大作用,除了軟體、硬體同步提檔升級,還要做好客運與貨運、空中與地面、四川與重慶的協同發展。

説到加快推動國際郵件業務發展,助力自貿試驗區建設,市政協委員、市郵政管理局局長周向東頗為自豪,他們先後推動重慶成為首個突破國際鐵路運郵禁令的城市、首個獲批開展鐵路運郵試點且率先完成雙向鐵路運郵的城市、首個開展郵包疏運並全國首發“中國郵政號”專列的城市,也是全國首個開展中歐班列進出境快件運輸測試的城市。

下一步,市郵政管理局將緊緊圍繞“推動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提檔升級”要求,指導企業完善跨境服務網路佈局,加快海外倉建設;積極爭取國際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許可權下放至重慶,更好助力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進一步完善與口岸物流、海關、交通等部門協作協同機制,積極服務好國內國際“雙迴圈”。

談落實

多舉措推動自貿區發展

市政協委員協商建言後,有關部門迅即作出回應,表示將加大支援力度,持續助推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

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海關監管工作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結合委員建議,2022年,重慶海關將加快落實海關總署支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措施。探索推進成渝兩地海關全業務領域一體化進程,加強跨關區業務協同管理。深化“關銀一KEY通”川渝一體化等創新成果應用,推進綜保區設備零配件跨關區便捷監管、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跨境電商擔保、跨關區集團保稅等領域的創新探索,爭取形成更多協同創新成果。

市中新項目管理局方面表示,在進一步發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作用、加強中新項目與自貿試驗區的協同開放和協同建設方面,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將從兩方面著力:一是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與自貿試驗區有效聯動,協同推進政策創新,助力制度型開放;二是進一步發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渠道資源優勢,推動自貿區重點項目建設。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則表示將從五方面會同相關省區市和市內各部門全面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一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中、東通道運輸效能,加快完善市內樞紐和集疏運設施設備;二是加強區域協作聯動,發揮省際聯席會議作用,共商通道改革舉措和合作事宜,擴大西部地區開放能級;三是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加密開行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開行鐵路聯運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車。推動組建海外公司或建設海外倉,提升供應鏈服務能力;四是創新推動通道發展。擴大鐵海聯運“一單制”、跨境金融區塊鏈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平臺應用範圍,建立健全覆蓋通道全線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資訊平臺和“單一窗口”平臺;五是深化國際産能合作。建立與RCEP國家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動中國-馬來西亞“兩國雙園+通道”、中國重慶-寮國“一通道兩園區”建設。(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