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揭榜挂帥”“東數西算”……2022年,這些璧山發展的關鍵詞頻繁被提及。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近年來,璧山區緊扣“高品質發展樣板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發展定位,堅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以功能佈局創新、成果轉化創新、市場主體創新、要素供給創新的“四輪驅動”,加速構築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新優勢。
數據顯示,璧山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至3.2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86件,研發機構數量達249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1%。
功能佈局重“三城”“築巢”發展有底氣
去年11月,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黨工委、管委會在璧山高新區管委會授牌成立,標誌著以“一核四片多點”模式合作共建的西部(重慶)科學城進入了新階段,“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夢想正照進現實。
察勢者智,順勢者贏。在新發展格局下,搶抓戰略機遇已經成為各地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看家招數”。“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打造中新(重慶)科技城、建設重慶大學城(西區)是璧山聚焦功能佈局創新的務實舉措。”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三個城的建設各有側重,以此來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築巢”。
其中,科學城按照“一城多園”模式,高水準規劃建設新能源裝備産業園、半導體産業園、“專精特新”産業園、中小企業家園等特色産業園;科技城突出“數字引領、活力之城”定位,佈局中新科技創新組團、中新産教融合産業組團、中新數字經濟産業組團、中新生命健康産業組團、重慶東盟合作中心等5大組團;大學城以産教融合為方向,瞄準大數據智慧化、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大健康、應急安全等産業需求,引進應用研究型本科高校(含研究院)和職業教育院校。
具體來看,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已先期開工2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達274億元,5.5平方公里的曙光湖“智慧之眼”片區開發全面啟動;中新(重慶)科技城已簽約落戶43個項目、總投資200多億元,重慶東盟合作中心、緬甸推廣中心等8個項目投入運營,國家量子通信網路“成渝幹線”正式貫通;重慶大學城(西區)正加快建設重慶中醫藥學院,與重慶郵電大學璧山分校、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院等院校達成初步意向,同95家成渝院校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成果轉化有妙招“育苗”發展有實力
奈米銀柔性觸控屏智慧黑板、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功率器件、氫燃料電池……走進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中試線,研發人員每天都在開展新品測試,一系列創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我們為入孵企業匹配要素資源,全流程護航成長,現已孵化出2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匯聚發明專利200余件,在孵項目超20個,這些企業累計獲得逾6億元訂單,相當於打造了一座産業園。”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負責人陳錦説。
發展新經濟,新技術是源頭之水。而如何將一系列新技術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邁向“市場化”,才是關鍵所在。璧山給出的答案是:打造多個科技創新母體,形成以院強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興産的“研究院經濟”。
在拓寬科技成果引進渠道方面,與中國科學院、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20余所高校、50余家科研院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定點孵化科技成果;建設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已入駐科創團隊31個,2020年到2021年研發投入4.1億元;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聯盟,聯合77家骨幹企業組建企業科技創新聯盟,匯集高校教授及行業專家1000余名、科技成果111項。
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方面,深化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授權經營改革,建成“篩選引入、論證評估、組建模擬公司、成立新科技企業、中試製造、産品推向市場”的暢通管道;加速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成果孵化全鏈條,培育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部級星創天地1個;引育創業黑馬、中關村e谷(璧山)智創中心等孵化平臺12個,力合清創等3家孵化器獲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在孵企業團隊累計達463家。
推動科技成果孕育産業方面,推廣“總部基地+研究院+産業集群”模式,建強比亞迪動力電池研究院,引進比亞迪軌道交通全球總部;攜手康佳集團共建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採取“研究院+産業園+基金”模式,前瞻性開展Micro LED顯示屏技術研發,完成1203件全球有效智慧財産權提案,康佳半導體光電産業園加快建設。
市場主體轉型快“固本”發展有質效
作為一家傳統發動機製造企業,位於璧山高新區的重慶大江動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迎來新變化。去年,通過成立智慧終端技術研究院,企業不斷開發高附加值、新能源、智慧化的終端通機産品,推動傳統通機産品升級轉型,正逐步實現從製造商到設計製造商再到品牌渠道運營商的轉型。
“通過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後,大江如今已成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大江動力相關負責人看來,這也是該公司實現産值逐年以30%速度增長的秘訣。
大江動力的發展僅是璧山區市場主體創新的個例。製造業是璧山區工業經濟的支柱,如今在科創引領下,這一支柱産業已開始升級成為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先進製造業。
今年以來,璧山區以戰新促轉型,實施“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出臺支援科技創新“1+9”政策文件,鼓勵企業採取“技術並購+自主研發”等方式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市級以上創新研發機構達133個,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佔比達50%;打造智慧裝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大健康四大産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産值佔比均達到35%;完善“科企—高成長科技企業—高企”梯式培育路徑,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1462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301家,躍居全市第5位。
以智造促變革。實施智改數轉綠提工程,“一企一策”定制技改轉型方案,推動汽摩、消費品、電子、裝備等傳統優勢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邁進;引導企業設備換芯、生産換線、機器換人,成立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完成智慧化改造項目71個,新增智慧工廠2個、數字化車間13個,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工廠12家;分層次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國首個“創客中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産業園落戶,已培育工信部“小巨人”企業8家、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89家;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建成工業網際網路賦能中心,獲評國家二級標識解析節點,已有300余家企業上雲上平臺。
以鏈群促集約。全面推行“群長制”“鏈長制”,實行“一群一策”“一鏈一圖”,推動支柱産業集群式發展;加大強鏈補鏈力度,集聚新能源汽車上下游配套企業500余家,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規上工業産值實現391.8億元;圍繞“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引進以中科曙光、腦陸科技、上海白盒子、恒渝光刻膠等企業,推動形成上游原材料—晶圓製造—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的半導體全産業鏈,半導體産業集群規上工業産值實現178.8億元。(熊浩/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