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發佈“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6-09 10:25:37 編輯:李柯佑

6月8日,重慶召開《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以下簡稱《合作規劃》)新聞發佈會稱,《合作規劃》已在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17次會議上正式簽署,並於近日正式印發。根據《合作規劃》,到2025年,國內通道沿線各地對東盟貿易總額將達1800億美元。

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局長曾菁華在發佈會上介紹,到2025年,通道鐵海聯運集裝箱運量將達到50萬標箱,跨境鐵路班列將達到2000列,基本實現上下行平衡發展。遠期目標到2035年,形成有效銜接亞歐大陸,惠及中國西部、東南亞、中亞、歐洲等地區的立體多維、高效開放、安全穩定的現代化互聯互通網路。

《合作規劃》還明確了陸海新通道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推進貿易領域合作。比如加快中新“單一窗口”合作,推進兩國互聯互通數據互換,共建“單一窗口”政府間聯盟網路,進一步提升通道貿易便利化水準。通過深化海關關際合作,在“經認證的經營者”(AEO)資質互認、食品通關“綠色通道”、品質監督與標準評定、口岸開放等方面加強合作。

二是推動産業領域合作。比如重慶將利用陸海新通道,開展汽車及配套産業投資,提升重慶、新加坡與沿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産業合作水準,形成穩定可持續的汽車産業供應鏈體系。鼓勵中國西部地區企業與新加坡市場主體在東盟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探索在通道沿線國家聯合打造旗艦園區,建立高標準國際化園區服務平臺。

三是深化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物流合作。重慶將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探討建設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綜合運營平臺和示範基地,鼓勵雙方企業依託通道開展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促進整體運輸物流的高效化和規範化。同時,重慶將推動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高效對接,實現通道物流資源共用。此外,《合作規劃》提出,將積極引導中新雙方企業參與通道沿線的國際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國際快遞物流分撥體系,提升境外快遞物流節點的聯運和集散能力。

四是提升金融服務和投資領域合作。通過加強綠色金融合作,探索在通道項目建設中使用綠色金融工具,支援通道可持續發展。同時,支援陸海新通道相關企業通過中新資本市場融資,鼓勵金融機構為通道項目提供金融服務支援。此外,《合作規劃》明確,要不斷提高中新金融峰會影響力及知名度,增強峰會與實體經濟的聯繫,擴大峰會參會範圍,持續為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金融創新和對接交流創造機會。

五是加強通道數字化建設。《合作規劃》提出,依託中新(重慶)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搭建陸海新通道物流綜合資訊平臺,促進資訊交互共用;在確保數據流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開展國際網際網路數據跨境傳輸試點,形成既能便利數據流動又能保障安全的創新機制。

除了五項重點任務外,《合作規劃》還提出加強人才交流、文旅合作、教育培訓等其他領域的合作。

(首席記者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