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種養迴圈”富了一方百姓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08 15:56:33 編輯:李柯佑

“這片花椒地是哪家的哦?長勢喜人啊!”“這些花椒葉子綠黑綠黑的,是怎麼栽種管理的哦?”“花椒顆粒飽滿,果實都快垂到地裏了,是用的啥子種子?”

近段時間,重慶市黔江區白石鎮復興村2組的青花椒基地即將進入採摘階段,顆粒飽滿、綠黑髮亮的青花椒挂滿枝頭,微風徐來,陣陣酥麻的椒香味充盈山岡,引得路過群眾駐足聞香,仔細觀賞。每當這些或誇獎、或疑惑的聲音傳到基地負責人張茂林的耳朵裏時,他內心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禁不住暗自高興。這片花椒地為什麼長得這麼好,是種子特殊還是管理得當,這其中藏著什麼秘密呢。

肥水流進“外人田”

近日,筆者來到了張茂林家附近的花椒基地,只見漫山遍野的花椒長勢良好,一坨坨花椒密密麻麻地挂滿枝頭,張茂林和妻子王章碧在基地裏查看青花椒的長勢,在他們身後,七、八名工人穿行其中,正熟練地除草、抹芽,提高坐果率,為即將到來的採摘季做最後的管理。

“聽人説,你們這個花椒基地裏面藏著什麼秘密?”筆者打趣地問道。張茂林回答:“其實沒什麼秘密,可能是肥料用得和其他人家不一樣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張茂林一邊樂呵呵地説著,一邊帶著筆者向基地高處的通村路走去。

“看嘛,秘密就藏在這條管子裏面!”筆者順著張茂林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條綠色的塑膠管子沿著公路旁的排水溝向遠處延伸,隨著山岡的起伏,消失在綠林裏。“老張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這條管子裏面有什麼秘密呢?”筆者心裏帶著疑問,繼續和張茂林沿著通村路前進。

沒幾分鐘的時間,張茂林和筆者就到了道路埡口,只見一個養豬場坐落在小山坡腳下,原來,這條管子一頭連著養豬場,一頭連著張茂林的花椒基地,豬場源源不斷的糞水通過管子直接流進了花椒基地裏。“多虧了養豬場的這些肥水,我這片‘外人田’裏的花椒才能長勢良好。”張茂林笑著説,有了養豬場肥水的澆灌,基地裏的花椒長勢一年好過一年,這才引來了群眾的嘖嘖稱讚。

花椒地裏説豐年

黔江區白石鎮生態良好、植被豐富,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花椒生長。但是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的青壯年越來越多,農村的産業逐漸空心化,雖然佔有天時地利,奈何缺了産業帶頭人和人力、勞力,當地的撂荒地增多。

“我們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多年來有散種花椒的歷史,但是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化、産業化,可惜了這麼多的好山好土。”張茂林告訴筆者,他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6年前,經過多方調研探索,決定在當地發展花椒産業。

“我們這裡無霜期長,屬於溫度和濕度較高的區域,加之坡面便於澆灌,離道路和養豬場近,發展青花椒種植前景比較看好。”張茂林説,他從2016年回鄉後,就著手發展花椒産業。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援和幫助下,張茂林順利走上發展産業之路。很快,簽訂協議、整地挖土、增幅擴面、科學栽植的熱火場面在復興村拉開。

據悉,張茂林目前已經流轉了200多畝土地,涉及50多戶群眾,從去年開始,花椒基地開始大規模結果産出。“青花椒零售價每公斤35元左右,我去年僅毛收入就有60多萬。”張茂林告訴筆者,今年花椒的長勢比去年還要好,保守估計,這200畝的花椒基地能帶來70多萬的毛收入。

種養迴圈促發展

張茂林的花椒基地不但帶動了産業發展,也解決了養豬場的糞水直排難題,種養迴圈的模式為農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豬場一年為我們免費提供有機肥2000多噸,可以部分替代化肥,降低了種植成本。”張茂林表示,通過豬場糞水的有效供給,花椒基地每年可以節約肥料成本2萬元以上。

“我們購買了抽糞機器並把管道鋪到了花椒基地裏,養豬場的糞水經過無害化處理後成為了花椒基地的肥料,避免了糞水直排。”豬場相關負責人張茂濤表示,該場現存欄生豬已接近2000頭,圈舍100余間,通過養殖端與種植端的對接,養豬場的部分糞水已經變廢為寶,基本實現了綠色迴圈發展,緩解了豬場的環保壓力。

花椒産業的種植和管護都需要人手,基地每天至少需要5至6個人的勞動力,這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張茂林説道,僅去年,基地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就達9萬多元。“我從2016年就在基地務工,平均一個月能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在花椒基地打工的村民張玉珍告訴筆者,周邊有10多個村民都在青花椒基地就近務工,産業的發展帶動了老百姓增收。

“近年來,黔江區白石鎮積極推廣綠色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黔江區白石鎮人大主席趙剛説,花椒基地和養豬場的種養迴圈模式,促進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農作物産量和品質,帶動了産業發展,實現了種植戶、養殖戶、老百姓三方受益。(徐朝政、王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