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春五月,鳥語花香,萬物豐茂。
在重慶潼南區太安玫瑰園裏,花開正美,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一幅鄉村美景圖躍然眼前。
在潼南城區公園內,各類綠植生機勃勃,小杜鵑、乒乓菊等各色花卉競相綻放,令人心曠神怡。
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地,潼南是聯動周邊、連結城鄉的“橋頭堡”,也是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近年來,潼南區圍繞打造産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城市總體目標,加快建設成渝中部新興産業集聚區、全市鄉村振興示範引領區、重慶都市圈人文康養宜居區,奮力譜寫潼南新時代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城鄉融合發展之花在潼南大地綻放。
突出一體化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2021年11月8日,潼南區涪江國家濕地公園旁的涪江水面,迎來了一群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千余只紅嘴鷗在此悠遊翱翔、覓食嬉戲,公園成了人與動物和諧共生之地。
沿涪江而上,新建的涪江大橋橫跨涪江兩岸,橋上,市民何阿姨正拿著手機拍照。
“新建的涪江大橋美觀大氣,周邊的公園步道乾淨平整,不管是出行還是散步都更方便了。”何阿姨高興地説。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舉措。
近年來,潼南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動計劃,不斷完善“交通網”“水利網”“能源網”“資訊網”等,佈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善。
為此,潼南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重大機遇,著力打造“1小時通勤圈”,開通公交化列車44班次,潼榮高速、合安高速建成通車,“一環六射”高速路網全面建成。
打通了“大動脈”,還要加速“微迴圈”。
近年來,潼南大道、兩橋一環路、雙濱路、新産業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先後貫通,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166公里,村民小組通暢率、行政村通客車率均達100%,區內路網密度居全市第一,縱橫交織的交通網路貫通城市、暢達鄉村。
與此同時,水電氣訊等基礎設施也在城鄉間“無縫連接”。全區新改建供水管網90余公里、城鄉電網2550余公里、天然氣管網1000余公里,5G等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完善,新改建污水處理廠23座、雨污管網270公里,讓群眾生活更加舒心。
突出協同化 特色産業發展壯大
將篩選風乾後的菜籽倒入榨油機,沉澱、過濾、出油……不一會兒,一股濃濃的菜籽油香味便飄散開來,盈滿屋子。
日前,在潼南區佳禾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幾名工人正有序進行榨油作業。來自四川的遊客陳麗國早早便等候在門口,準備買幾桶菜籽油。
“去年來看油菜花的時候,給親戚朋友帶了幾桶菜籽油,這油不僅聞起來香,吃起來味道也巴適,大家吃過之後都説好,今年我又來採購點。”陳麗國説。
“我們榨油坊已經開辦5年多了,榨出來的菜籽油純度很高,現在不僅供應周邊,還遠銷廣東、山西等地。”佳禾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華説,隨著潼南油菜花節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前來賞花的遊客逐年增加,當地的菜籽油也成了遊客爭相採購的土特産。
近年來,潼南區堅持特色化培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品牌化打造,大力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城鄉産業協同聯動更加緊密。
一顆小檸檬、撬動大發展。作為世界三大優質檸檬産地之一潼南的檸檬種植面積達32萬畝、年産量達28萬噸。柏梓鎮則以檸檬産業為抓手,聚焦農旅深度融合發展,以打造“檸檬小院”為目標,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展鄉村旅遊項目。
檸檬節、菜花節、小龍蝦節等鄉村節會已成為一張張“名片”吸引著八方來客,農文旅融合發展,讓潼南鄉村有了人氣,聚攏了財氣。
近年來,潼南堅持“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檸檬油菜、小龍蝦、中藥材、生豬等特色優勢産業,現代農業特色優勢不斷凸顯。2021年,潼南區農業總産值達122.4億元,蔬菜、檸檬、油菜産量居全市第一。
突出均等化 公共服務不斷優化
小渡鎮青雲小學曾是潼南區一所典型的偏遠農村薄弱學校。
“過去,我們學校的水泥操場坑坑洼洼,教學樓很陳舊,也沒有一間像樣的多功能教室。”青雲小學校長徐述富説。
近兩年,青雲小學的教學樓得到改造,教室寬敞明亮,多媒體教室、音樂室、實驗室、圖書館等應有盡有……青雲小學之變,折射著潼南區義務教育之變。
“城市擠、鄉村弱”曾是潼南區義務教育的痛點。為此,潼南持續加大教育投人,新增城區學位2萬個,新改建鄉村學校24所,實施“百名教師進鄉村”行動,成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城鄉發展差距,突出表現在公共服務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必須推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
“我們醫院每月都有區人民醫院的醫生來坐診,還可以通過遠端會診系統讓病人及時得到專家醫治。”古溪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張少雲説。
近年來,潼南以區級醫院為“龍頭”,整合23個鎮街衛生院,組建為2個醫療集團,全面推行醫共體改革,實現醫通、人通、財通,區內就診率達90%以上。
目前,更多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舉措正在潼南落地生效: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潼南校區開工建設,區中醫院成功晉級三級中醫醫院,新一輪基層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面啟動,全民參保計劃紮實推進……
突出市場化 資源要素自由流動
2021年10月15日,在潼南區崇龕鎮臨江村的一片稻田裏,村民正忙著捕撈、清洗、分裝膏肥脂滿的大閘蟹。稻田另一邊,重慶稻夢空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潼南區返鄉創業大學生滕文強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我們申請到創業貸款10萬元發展稻蟹、稻蝦特色種養,去年綜合種養基地規模已達600畝,公司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滕文強説道。
近年來,潼南大力實施“英才潼行”工程,累計引進碩士及以上專業人才1010名,回引1500余人返鄉創業就業。
推動城鄉融合,就是要對城鄉優勢資源統籌利用。
為提高城鄉“融合之效”,近年來,潼南聚焦“人、地、錢、技”等要素,著力破除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
在城市,潼南在全市率先出臺城鄉人口雙向流動辦法,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實行實際居住情況承諾制,多措並舉保護進城農民權益,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好”。2021年,潼南區新增城鎮落戶1萬餘人,城鎮化率提高到59.5%
在鄉村,潼南大力推行“三變”改革,如今已有56個試點村落農村承包地流轉率達46.5%,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9萬農民變股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步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2021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達到32.9萬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鄉村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
下一步,潼南將繼續以高標準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抓手,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著力打造城鄉融合新樣板。(朱楊 時榮孝/文 王華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