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重慶銀保監局召開金融支援新市民安居樂業專題新聞發佈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發佈會上獲悉,為有效落實加強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重慶銀保監局會同人行重慶營管部、重慶市金融監管局聯合印發了《金融支援新市民安居樂業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據重慶銀保監局大型銀行處副處長宋婷婷介紹,《細則》明確了重慶新市民的範圍,即: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重慶城鎮常住,未獲得重慶當地戶籍或獲得重慶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新引進專業人才、新退伍軍人等。
宋婷婷表示,新市民作為城鎮化進程中規模擴張快、發展潛力大、消費增長強勁的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新市民的金融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還有待提高。重慶也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細則》一共出臺了八章四十一條政策,從促進創業就業、滿足安居需求、助力培訓教育、提升健康保險、加大養老保障、優化基礎金融服務等方面改善對新市民的服務力度。記者注意到《細則》從出臺到實施,具有突出頂層設計,構建跨部門聯動的大服務格局;突出落地操作,推進“數據總線”實現“數字紅利”;突出精準突破,聚焦新市民的“急難愁盼”問題;突出産城聯動,增強重點區域和行業吸納力;突出權益保護,助力民生資金監管和宣傳普及五個主要特點。
重慶銀保監局官網截圖
以下為重慶銀保監局官網《金融支援新市民安居樂業實施細則》原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立足重慶“兩點”定位和“兩地兩高”發展目標,根據《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等相關規定,將新市民金融服務作為實現共同富裕和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促進銀行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實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明確“新市民”範圍。新市民是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重慶城鎮常住,未獲得重慶當地戶籍或獲得重慶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新引進專業人才、新退伍軍人等。
第三條堅持市場化運作。銀行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産品和服務創新,高品質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第四條加強政府引導。重慶銀保監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市金融監管局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推進出臺配套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加快解決新市民服務“瓶頸”問題,促進銀行保險機構不斷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水準。
第二章加強組織保障
第五條完善協調機制。重慶銀保監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市金融監管局依據職責負責牽頭工作,政府相關部門依據職責負責配合落實。牽頭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適時溝通會商,加強工作協調,組織政策宣傳,開展經驗交流。
第六條壓實主體責任。銀行保險機構應由一把手挂帥、高級管理層統籌部署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牽頭及責任部門,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各級責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嚴守合規經營底線,確保各項工作高品質完成。
第七條推進風險分擔。政府相關部門引導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用於新市民創業以及吸納新市民就業的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健全面向小微企業、覆蓋所有區縣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新市民創業就業的增信力度,更好發揮保證保險等險種的融資增信作用,切實解決吸納新市民就業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第八條推動資訊共用。重慶銀保監局加強銀政大數據互聯互通平臺“金渝網”建設和運用,依託“信易貸·渝惠融”等平臺,推動建立公共信用資訊共用整合機制。人行重慶營管部發揮好“1+5+N”普惠小微線上融資服務平臺和“長江渝融通”貨幣信貸大數據系統的支援作用,精準對接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持續加大支援力度。政府相關部門在符合規定條件下,及時共用新市民聚集的區域和行業資訊,以及新市民社保、稅務、住房公積金、水電氣、民政及農民工工資等數據,減少資訊不對稱,降低數據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第九條加強銀保政合作。銀行保險機構應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新市民社保繳存和發放、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農民工工資發放、醫療保險繳存和結算等方面合作機制,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以及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財政補貼等政策,有效滿足新市民金融需求。
第十條加強數字化轉型。銀行保險機構應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多樣性。商業銀行支援建設新市民信用資訊數據平臺,為金融科技和數字化技術應用提供支撐。探索建設新市民信用評價體系,全面分析新市民創業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等,精準評估新市民信用狀況。
第十一條實施差異化考核。銀行保險機構應在人力、資金、內部轉移定價、績效評價等方面實施差異化考核,有效激發基層服務主動性。組建業務條線共創團隊,加強新産品、新業務、新模式研發,增強新市民金融産品服務開發能力。
第十二條加強跟蹤監測。重慶銀保監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市金融監管局應加強跟蹤監測,深入分析研究新市民不同群體金融服務滿足度,適時開展工作評估和監管評價,及時總結和推廣經驗,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持續完善服務舉措。
第三章促進創業就業
第十三條提高下沉服務力度。銀行保險機構應設立專營分支機構或成立專業團隊,依託“1+5+N”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首貸續貸中心和金融服務港灣,積極對接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區縣、城鎮、創新創業基地、産業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為新市民提供專業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支援新市民創業就業,幫助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第十四條加大重點行業支援。銀行保險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應突出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基礎設施領域,培育發展“專精特新”優質中小企業,助力聚集專業人才。聚焦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更好滿足吸納新市民較多行業的金融需求。
第十五條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府相關部門優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將符合條件的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範圍,明確擔保、貼息等政策,簡化創業擔保貸款辦理流程,按規定免除反擔保相關要求。
第十六條加強創業信貸支援。商業銀行應完善新市民信用評估體系,優化新市民創業信貸産品,按市場化原則支援新市民創設小微企業,加大對返鄉入鄉創業企業、工商戶的信貸支援,鼓勵商業銀行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服務收費、靈活設置還款期限等方式,降低新市民創業融資成本。
第十七條加強就業信貸支援。商業銀行應加強小微企業“首貸戶”拓展和信用貸款投放,支援吸納較多新市民就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資金,增加普惠型小微貸款投放。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應健全完善與商業銀行合作的轉貸款業務模式,立足職能定位,加大對相關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
第十八條提高創業就業保障。保險公司應聚焦新市民較為集中的行業,加強與工傷保險政策銜接,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僱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務,給予小微企業投保支援,分擔創業風險,提高新市民創業就業保險保障水準。聚焦建築工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職業風險較為突出的新市民群體,擴大保險保障覆蓋面。
第十九條鼓勵探索銀保擔合作“所有”服務模式,銀行、保險、融資擔保機構共同推動新市民金融服務的讓利惠企。
第四章滿足安居需求
第二十條積極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建設。銀行保險機構應支援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提升人居吸引力,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支援力度,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
第二十一條依法合規提供專業化、多元化金融服務。商業銀行應在保障性住房開發建設、購買、存量盤活、裝修改造、運營管理、配套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環節,提供專屬金融産品。信託公司應積極對接國家政策,發揮自身優勢,依法合規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運營。保險公司應積極發展工程品質保證保險。
第二十二條助力完善住房租賃市場供應體系。支援政府部門搭建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促進增加長租房源供給。完善住房租賃市場信用體系,助力政府部門提高住房租賃市場資訊共用,提升租金公允性,降低租房成本。
第二十三條加大住房租賃企業信貸支援。商業銀行應向專業化、規模化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專屬信貸投放,在授信額度、貸款條件、審批流程及信貸規模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降低住房租賃企業資金成本。
第二十四條加大住房租賃保險市場供給。保險公司應加強保險産品創新,開展出租人責任險、承租人責任險等保險業務,支援長租市場發展。
第二十五條滿足合理購房信貸需求。商業銀行應切實貫徹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符合購房條件的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貸款標準,建立科學審慎的信用評估體系,對符合購房政策要求且具備購房能力、收入相對穩定的新市民,提升借款和還款便利度。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應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提供長期低息的住房公積金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受託銀行應積極滿足符合條件的新市民住房公積金組合貸款的需求。
第二十六條發揮住房儲蓄業務優勢。相關銀行應大力發展住房儲蓄業務,以“先存後貸”、“恒定低息”的特點降低購房信貸成本,精準滿足新市民中遠期購房的融資需求。
第二十七條加強住房公積金服務渠道建設。商業銀行應助力政府相關部門豐富住房公積金手機客戶端(APP)、小程式個人自願繳存功能,暢通新市民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渠道。
第二十八條提供綜合化安居金融服務。銀行機構、消費金融公司和地方金融組織應針對新市民在進城、落戶過渡階段的差異化金融需求,合理提供消費信貸産品,提高本地服務比重。保險公司應宣傳推廣家庭財産保險,提升新市民家庭抵禦財産損失風險能力。
第五章助力培訓及子女教育
第二十九條提供職教培訓金融支援。商業銀行應加強政府、企業、院校合作,支援打造“政校企聯動,産教科一體”的職業教育新模式,優化産品和服務,探索通過地方政府補貼貸款利息等方式,依法合規地促進新市民提高技術技能,增強創業就業能力。
第三十條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相關銀行機構應加強國家助學貸款發放,切實幫扶家庭經濟困難的新市民子女就學。保險公司應積極發展學幼險、子女升學補助金保險、實習責任保險、教育機構責任險等保險業務。
第三十一條優化托育和學前教育金融服務。銀行保險機構應按照政策要求大力支援托育和學前教育,加強新市民聚集區域托育機構金融服務。積極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責任險和意外險業務,助力解決新市民家庭學齡前兒童教育撫養的後顧之憂。
第六章提高健康保險水準
第三十二條推出不與戶籍掛鉤的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産品。保險公司應加強與醫保部門合作,推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效銜接,滿足新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第三十三條提升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的靈活性和接受度。保險公司應針對新市民群體中短期工、臨時工較多的情況,將單日用工、當日結算與保險辦理相結合,為新市民提供更加靈活、實惠、便利的團體健康保險産品。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新市民對商業健康保險的接受度。
第三十四條支援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銀行保險機構應發揮渠道和科技優勢,助力醫保部門深入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進一步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醫。
第七章加大養老保障力度
第三十五條加強養老家政行業信貸支援。銀行機構應合理滿足可持續發展、運營規範、市場口碑良好的養老、家政等相關服務機構的融資需求,推動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支援新市民在常住地就地養老。
第三十六條推出商業養老保險産品。保險公司應積極參加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針對新市民養老需求和特點,推出安全性高、保障性強、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商業養老保險産品。積極推廣新市民長期護理保險,探索異地賠付和快速理賠,滿足新市民差異化養老需求。
第三十七條推出養老理財産品和養老儲蓄産品。地方法人銀行、理財公司應積極研發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週期特點的養老理財産品及養老儲蓄産品,引導資金優先投向本地養老、健康産業。商業銀行應積極推動養老理財産品、養老儲蓄産品銷售試點落地,提升新市民認知度和接受度,拓寬新市民養老資金來源。
第八章優化基礎金融服務
第三十八條著力便民惠民服務。商業銀行應針對新市民特點設計人性化服務流程,加大配套設施投入,優化賬戶開立、工資發放等基礎服務,提供更多樣、更便捷的徵信查詢服務。合理減免個人借記卡工本費、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服務費等費用,確保降費政策應享盡享。保險公司應銜接線上線下,提供全流程、移動化、一站式服務。
第三十九條助力民生資金監管。商業銀行應配合政府部門開展民辦教育機構、養老機構和住房租賃企業等的資金監管業務,配合行業主管部門落實農民工工資專戶管理及銀行代發制度,支援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探索開發農民工工資銀行保函等金融産品,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
第四十條維護新市民合法權益。重慶銀保監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及政府相關部門推進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探索建立糾紛線上調解平臺。重拳打擊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行為,為新市民營造良好金融環境。銀行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應落實主體責任,暢通投訴渠道,加強投訴處理,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水準。
第四十一條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宣傳。銀行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應針對新市民的金融知識需求,深入新市民聚集區域,線上線下相結合,常態化開展理性投資借貸、防範非法集資等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新市民群體金融素養,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和防騙反詐能力。(吳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