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曬出“成績單”

發佈時間:2021-12-02 10:16:18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廈。受益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2020年,該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3493.8萬人次。(資料圖片)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12月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設立五週年新聞發佈會。重慶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2020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85.4億元,較2016年翻一番;臨空産業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1.6%,較2016年提高5.4個百分點。江北國際機場樞紐集散功能明顯增強,與航空關聯的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2016年10月,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兩個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之一。示範區總面積147.48平方公里,功能分區格局為“一核五區”。其中,“一核”,即臨空經濟示範核心區,主要依託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中新合作航空産業項目;“五區”,即臨空製造區、臨空商務區、臨空物流區、臨空會展區和臨空保稅區等5個功能片區。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朱江介紹,在臨空經濟帶動下,2020年臨空經濟示範區固定資産投資724.6億元、同比增長18.7%,“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16.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産值1821億元、規模以上高技術産業産值1342.1億元,智慧製造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21.9%、較2016年提高17.6個百分點,實現臨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受益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2020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3493.8萬人次、位居全國第4位;實現貨郵吞吐量41.1萬噸,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13.4萬噸、居西部地區第1位。國內外航線達372條、較2016年增加114條;其中國際航線達到101條、較2016年增加42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達68條。

産業方面,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補齊航空配套産業鏈條,在全國第三批自貿區中率先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業務,截至2020年底已有9架飛機可供租賃;華夏航空維修基地一期、國航模擬機訓練中心均已建成。臨空物流快速發展,全球排名前5的物流投資商均已入駐臨空經濟示範區,入駐物流企業達91家。同時還著力打造千億級智慧終端産業集群和千億級汽車産業集群。

此外,新型業態發展態勢強勁。臨空保稅港區主要經濟指標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約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的1/4,成功開行跨境電商出口專列。5年來,臨空經濟示範區累計舉辦大型會議400余場、大型展24場,近2000萬人次參展參會,帶動會展經濟近1000億元。引進華為雲等150家企業,新增國家級研發平臺2個。

渝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廖紅軍介紹,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全域全部位於渝北行政區域內。2020年,渝北區GDP在全市率先突破2000億元大關,其中示範區佔了1/3,臨空經濟發展指數排名位居全國第六。渝北要充分發揮臨空經濟示範區的機遇,全區2026年GDP的總量要達到3200億元。

朱江表示,“十四五”期間,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力爭在創新驅動、貿易國際化、完善産業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宜居宜業的示範區。

其中,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加強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構建“主基地航司培育+做大轉机業務”雙軌並行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模式;力爭培育一批拉動消費作用突出、建築風格鮮明的特色商業街區,大力拓展以旅遊、餐住、會展服務、商務為支撐的臨空消費;積極引入一批航空製造、研發等“鏈主”企業,培育壯大航空基地服務、航空商務、航空培訓、航空維修等航空服務業,補強臨空産業鏈。還將大力發展以智慧終端、汽車零部件、軟體資訊、積體電路等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引進一批國際化、高水準的會展項目,做強一批與本地優勢産業密切相關的專業性展會,培育重慶特色主題自辦展等。(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