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四岸”規劃又有新進展!12月1日,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發佈消息,《重慶嘉陵濱江生態長廊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日前印發。根據《規劃》,重慶將打造岸線全長約138公里的嘉陵濱江生態長廊(以下簡稱“生態長廊”),有序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統籌嘉陵江岸線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結合智慧之城功能定位,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
生態長廊北起北碚與合川交界的草街航電樞紐,南至朝天門,涉及渝中區、沙坪壩區、北碚區、江北區、兩江新區。生態長廊河道中心線長69公里,兩側岸線共長138公里,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25平方公里(按175米水位線以上計算),水域面積約23平方公里。生態長廊範圍內規劃有122公里的濱江步道,今後市民可以近距離享受嘉陵江生態之美。
原生態
這裡有重慶中心城區最長的原生態濱江岸線
嘉陵江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江河,生態長廊佈局其中有何特殊之處?
“這裡有重慶中心城區最長的原生態濱江岸線。”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生態長廊約138公里岸線中,有105公里原生態岸線,約佔76%,在中心城區的河流中是“獨一份”。
並且,嘉陵江在生態長廊範圍內的69公里河道蜿蜒曲折,天然形成了溫塘峽、觀音峽2處峽谷,沱口、江家沱等4處回水沱,北碚廟嘴、水土等6處碚石,黃果磧、簡家梁等12處磧石,順水寺、鳳棲沱等3處石崖,白鶴灘、徐家灘等11處江灘及天然草甸,竹溪河、後河、馬河溪等17處溪流入江口,還有眾多半島和江灣。
重慶典型的江峽風光元素,如峽、灣、沱、灘、島灣、溪河、草甸、崖壁等,在生態長廊範圍內都能欣賞到。這裡可説是中心城區的“江城特色地貌博物館”。
不僅風光好,生態長廊範圍內的生態資源也十分豐富。
根據市規劃設計院項目組實地踏勘和專家調查,該範圍內的植物包括杜仲、喜樹、樟樹等保護植物,黃葛樹、皂莢等具有保護價值的古樹,還有甜根子草、狗牙根、五節芒等濱江濕地植物,縉雲黃芩等特色植物,馬尾松等野生林木,金蕎麥等野生重點保護物種,以及中華秋沙鴨、蒼鷺、紅嘴鷗等鳥類。
正因如此,《規劃》將生態保護和修復放在最優先位置。生態長廊範圍內,78%的區域為生態保護區和生態修復區,禁止人群入內。其餘22%的生態空間合理利用區,也將通過微利用等方式,最小限度地改造,最大限度地體現自然之美。
根據《規劃》,生態修復的內容包括結合天然林保護和植被恢復,營造濱江立體風景林帶;對沿江具有塌方隱患及土壤裸露區域及時進行地災治理和生態復綠;對因工業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對現狀濱江路、隧道口、沿江外露雨水排放口等進行綠化、美化、柔化和治理提升等。
合理利用
新增多個山城陽臺,濱江路“後退”留出生態綠帶
生態長廊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優越的生態資源,市民怎樣才能欣賞到?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目前,生態長廊範圍內已經建成總面積達310公頃的公園,包括金海灣公園一、二期,九曲河濕地公園、五彩濱江公園、悅來濱江公園、北碚濱江公園等。市民走進公園,就能欣賞江景,親近自然。
今後,根據《規劃》,重慶將通過如江峽相擁、生態島灣(溫塘峽、觀音峽)、青山掩映、曲流匯江、濕地草甸(同興老街等)、田園風光、清江錦石(北碚廟嘴、金海灣公園等)、臨江石崖(江北順水寺等)、水鳥翔集等標誌性場景構築生態名片。今後,這些生態名片都有望成為市民的“打卡點”。
至於哪看風景最好,《規劃》也為市民選好了地方。生態長廊範圍內將佈置多處可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山城陽臺,彰顯山城、江城特色。
同時,還會建設一批地質構造、野生動植物、生態技術等類型的科普營地,借助多樣化的生態資源,讓市民更了解嘉陵江。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還準備開展濱江馬拉松等公共活動。
前面提到的122公里濱江步道,也將讓市民更加親近嘉陵江。市規劃設計院項目組負責人介紹,濱江步道分兩段貫通,其中磁器口至北碚段92公里,磁器口至朝天門段30公里,將按照親水濱江步道、坡地濱江步道、路側濱江步道三個層級進行優化完善。除了過於陡峭而不適合貫通步道的溫塘峽區域,步道基本連通了生態長廊內濱江區域。
為了讓市民更好地欣賞生態長廊,《規劃》還提出,要讓新建濱江路“後退”,留出生態綠帶,提升濱江路休閒功能,嚴禁因新建濱江路造成高擋墻、高切坡、高架橋,阻擋視線。同時結合生態長廊智慧管理系統,營造智慧化的場景,豐富遊覽體驗。
城市提升
磁器口、金剛碑、同興傳統風貌區、特鋼廠等將獲得進一步保護提升
在生態長廊沿線,還有深厚的人文資源。今後,這些資源將“串珠成鏈”,獲得進一步保護提升。
市規劃設計院項目組負責人介紹,生態長廊範圍內有磁器口、金剛碑、澄江3個歷史文化街區,中心城區唯一的公益車渡——三勝渡口等碼頭,還有施家梁、井口等江鎮,以及特鋼廠、嘉陵機械廠等工業遺存,將通過鄉愁江鎮、工業記憶等標誌性場景彰顯城市內涵。
具體來説,要保護磁器口、金剛碑、澄江老街3個歷史文化街區及同興傳統風貌區,對施家梁、水土井口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傳統風貌特色、凝聚人文鄉愁的街區、古鎮、街巷和傳統建築等進行系統保護修復,保持其風貌的原真性、完整性。並通過濱江風貌整治、江岸治理、業態升級等方式提升品牌效益。恢復水土碼頭(水沱驛)等江鎮碼頭渡口,保留三勝渡口特色車渡,打造水上特色交通節點,展現傳統文化特色。
同時,要對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第二十四兵工廠等文保單位,特鋼廠舊址等歷史建築,抗戰內遷藥廠建築群等工業遺産進行保護。對特鋼廠、嘉陵機械廠等有保留價值的舊工廠片區進行轉化改造,保護建築品質較好的濱江工業建構築物,打造標誌性的工業時尚公共空間,激發工業遺産活力,引入文創産業,打造文化藝術創意街區、工業文創園等。
此外,還要通過提升現狀建築顏值、優化天際輪廓線、控制建築高度、控制沿江建築面寬,加強未建未出讓地塊形態風貌管控,注重生態長廊內設施建築風貌、防洪堤及其他基礎設施風貌管控等,提升生態長廊沿線城市風貌。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將配合有關區政府積極推進實施工作,將生態長廊建設成為山水生態畫卷、人文風景珠鏈、智慧遊憩秀帶。(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