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土地增減掛鉤”造就美麗新民居

發佈時間:2021-10-28 10:30:36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原來的房子年久失修,居住環境差,這次土地增減掛鉤我們分到了新房,現在主體已經修完,眼看著就能住進新房子了,特別高興……”1027日,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興平鎮吉慶村4組建新安置點前,68歲的陳三洪激動地告訴筆者,新房子統一規劃,寬敞明亮,配套設施也都全部設計到位,很期待入住。

image.png

無獨有偶,在該村7組,筆者看到建新安置點內,一排排整齊的房子坐落在田野邊,青瓦白墻、朦朧山水,倣若“世外桃源”一般。該村支部書記伍洪海向筆者介紹道,土地增減掛鉤是一項民生工程,大家都很支援也很配合,有新房子住,都非常開心。

廣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廖明華告訴筆者,美麗新民居源於廣安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若干擬整理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於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以下簡稱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品質不降低,城鄉用地佈局更合理的目標。

據悉,吉慶村共騰讓土地37畝,規劃有2個建新點,共9畝,涉及村民32戶。將土地增減掛鉤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結合,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生活品質。興平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馬國香表示,這是該鎮啟動的第二次土地增減掛鉤項目,于2019年開始,全鎮共有20個建新安置點,涉及246戶884人,建新面積104畝,騰讓指標280畝,拆舊面積380畝,截至目前,建新主體已完成95%,預計年底村民可以全部入住。

image.png

自2016年廣安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實施增減掛鉤項目23個,已完成15個(其中12個為整合易地扶貧掛鉤項目)。其中已獲取指標項目9個,完成復墾面積2842畝,獲取節余週轉指標2064畝;已實施完成待獲取指標項目6個,完成復墾面積1400畝,預計獲取節余週轉指標1000畝;正在重點鄉鎮實施項目8個,批復控制規模3599畝,已完成復墾面積2308畝,建成農民集中建新區60個,項目實施已進入尾聲,鄉鎮正在開展項目自驗工作。獲取的節余指標中438畝已用於新區土地報徵,1383畝流轉至成都市金堂縣、新都區、高新區,收益可觀。

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過程中,廣安區有什麼經驗?廖明華介紹,主要是整合項目實施、創新項目實施模式、發揮鄉鎮主體作用。2016年,該區為高效率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將全區易地扶貧搬遷農戶整合成12個增減掛鉤項目,涉及24個鄉鎮、400個村,復墾總規模為3408.9畝。目前,這12個項目中第一批6個項目已獲取節余指標1061畝,流轉615畝,協議金額1.84億元,已回收1.31億元。“通過掛鉤項目和易地扶貧的有機結合,既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又利用指標流轉收益緩解了財政壓力,還預留了約500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滿足了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用地需求。”

同時與市屬國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採取區上出資源、國企出資金、指標流轉收益市區財政按比例分成的模式實施掛鉤項目。同時,參照區本級模式,鼓勵區屬國有企業投資參與鄉鎮掛鉤項目實施,獲取的指標流轉收益扣除成本後全部返還鄉鎮,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充足資金支援。積極發揮掛鉤項目鄉鎮實施主體作用,研究制定政策保障鄉鎮政府和群眾權益,多次組織項目鄉鎮參加交流學習和業務培訓,推進項目拆舊建新資訊化管理,保證了拆舊地塊復墾品質,降低了項目管理成本,提高了項目實施效率。(廖小兵、許婷、范海軍、屈洪麗/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