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閉幕

發佈時間:2021-10-18 13:53:40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10月15日,第十三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支洽會”)落下帷幕。此次洽談會在三峽庫區的腹地——重慶市萬州區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匯聚此處,為合力推動三峽庫區引領渝東北、川東北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添磚加瓦。

自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重大決策以來,“支洽會”就成為三峽庫區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區市及沿海發達地區開展經貿合作、承接産業轉移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和以往相比,本屆“支洽會”呈現出從受援地區單方受益到支援受援地區合作共贏的新特點。

三峽庫區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從幫助三峽移民順利搬遷安置,到助力三峽庫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再到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對口支援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2014年至2020年的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期,對口支援累計為三峽庫區引進項目1989個,引進資金總額1499億元,其中不少項目是通過“支洽會”平臺引進。在此次“支洽會”上,102個項目落戶三峽庫區,簽約金額達1046.88億元。其中,重慶庫區簽約83個項目,簽約金額836.3億元。

當前,得益於通道能級的提升,三峽庫區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在國家“雙迴圈”發展格局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正使重慶乃至成渝地區成為全國交通“4極”之一,萬州也被確定為“國家級交通運輸樞紐”。依託鄭萬高鐵、渝西高鐵、沿江高鐵,特別是長江黃金水道的巨大優勢,讓以萬州為核心的三峽庫區,由交通閉塞、偏僻邊遠的山區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向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的開放門戶,成為東部、中部發達地區進入西南大市場的橋頭堡,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0月14日,在本屆“支洽會”的主要活動之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上,專家就三峽庫區如何抓住對口支援的機遇,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提出了建議。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李權認為,三峽庫區區縣應抓住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契機,以萬開雲同城化發展為引領,推動渝東北、川東北一體化發展,促進三峽庫區全方位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對口支援釋放綠色發展動能

本屆“支洽會”的主題是“深化對口支援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原國務院三峽辦研究員周維介紹,長江經濟帶以不足全國21.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4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淡水資源和糧食産量均佔全國的1/3以上。因此,加強對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如何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背景下,實現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近年來,庫區區縣抓住“支洽會”機遇,引入優質企業,在對口支援協作中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奉節縣引進遼寧企業成立重慶夔江紅豆杉制藥有限公司,在當地發展5萬畝紅豆杉,並建起了紅杉醇、紫杉醇、中藥材飲片加工廠,工廠年産值達8000萬元左右,帶動1000余名群眾就業,當地綠色發展動能強勁。

綠色發展的理念也在今年“支洽會”簽約項目中得以體現。在簽約落戶重慶庫區的83個項目中,不乏新能源、生態旅遊、大數據智慧化項目。以新能源項目為例,遠達環保萬州生態能源項目、重慶武隆頁巖氣新能源綜合産業園、雲陽縣洞鹿風力發電、巫山縣鄉村振興新能源項目、巫溪縣國能光伏項目等,都充分考慮了當地的區域特點和功能定位,有效利用了當地的特色資源。此外,一批生態旅遊項目也將助力重慶庫區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高品質發展,如忠縣“三峽庫心·盆景小鎮”産業園項目、豐都“南天夢想城”項目等。在本屆“支洽會”上,還有一批高科技項目落戶重慶庫區,如忠縣智慧焊接機器人製造項目,將在忠縣投資9億元興建智慧焊接機器人生産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

當前,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推動三峽庫區高品質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區域合作與協調發展也成為對口支援工作主線。這一趨勢在本屆“支洽會”簽約項目中得以凸顯。今年,華峰集團有限公司與涪陵區再簽協議,將投入71億元,在涪陵建設年産40萬噸己二酸和年産30萬噸差別化氨綸項目,並成立華峰新材料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是華峰集團落戶涪陵的第11年。自2010年響應對口支援號召落戶涪陵以來,華峰集團已在涪陵連續啟動建設項目15期,累計投資超150億元。

對於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重慶市神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澤輝深有體會。2010年,神女藥業借助廣東省對口支援平臺落戶我市巫山縣,從事中藥材産業化經營。11年來,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業務已從當初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GAP)、産地初加工,延伸到中藥飲片加工(GMP)和藥品流通(GSP),一躍成為重慶市農業産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巫山縣首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吳澤輝説,廣東是中醫藥大省,中醫藥産值佔全國半壁江山,而巫山有悠久的中醫藥文明和豐富的優質藥材,兩地産業資源高度互補。神女藥業抓住這一機遇,創新將合作模式從過去單一供應原料深化為共同開發中成藥,採取由神女藥業提供原藥料,廣藥白雲山等品牌藥企負責藥品批文號和生産,生産出來的藥品由神女藥業負責總銷的協同模式,目前已共同打造出多個有市場潛力的藥品。

“在共建中互動,在互動中招商引資。”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建議,三峽庫區城市應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充分開放協同結合起來,同援建方加強協同,在互動共建與招商引資中實現庫區綠色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曉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