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速運營里程突破3600公里 中心城區及周邊1小時公路通勤圈基本形成

發佈時間:2021-10-19 10:24:13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10月18日12時,隨著一輛輛汽車有序駛入合(川)長(壽)高速公路,標誌著全長427公里的重慶“三環”高速全線貫通,主城都市區正式進入“三環時代”,重慶高速路運營里程突破3600公里。

對重慶交通來説,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意味著主城都市區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相鄰區之間30分鐘內可通達,中心城區及周邊“一小時公路通勤圈”基本形成。

一環

全長76公里環內面積330平方公里

“一環”即內環快速路,是國家高速公路G50、G65和G75在重慶主城區自然成環

包括

G75北環段至上橋段 G50北環至東環段 G65東環段至界石段 G75上橋至界石段

內環快速路于1996年開工建設

二環

“二環”為繞城高速公路全長187公里環內面積2737平方公里

是國家高速公路中的城市環線高速G5001

2005年,先後開工建設繞城高速東段、西段、南段、北段

2009年12月全線貫通

三環

全長427公里環內面積1.2萬平方公里

由9段高速路組成

包括

銅(梁)合(川)銅(梁)永(川)

永(川)江(津)江(津)綦(江)

綦(江)萬(盛)南(川)萬(盛)

南(川)涪(陵)長(壽)涪(陵)

合(川)長(壽)高速路

串起13個區縣(經開區)

渝北、北碚、合川、銅梁、大足、永川、江津、綦江、萬盛經開區、南川、武隆、涪陵、長壽

2009年,三環高速公路首個項目南涪高速開工建設

2021年10月18日,三環高速公路實現全線貫通

從“一環”到“三環”

重慶高速公路“加速”跑

交通運輸,是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産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與群眾生産生活息息相關。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自古被交通所制約。從一環(內環)高速到三環高速形成,恰是重慶高速公路“加速跑”的縮影。

直轄前,重慶只有一條1994年建成的成渝高速,全長114公里。直轄之初,重慶有近1/3的區縣到中心城區需12個小時以上。

破解交通之困成為當務之急。

直轄以來,重慶先後提出“一環四射”、“二環八射”、“三環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目標。

2003年12月,渝萬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長萬路(長壽至萬州)全線通車,“一環四射”高速路路網規劃基本形成。

2005年1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03-2020年)》。該《規劃》首次提出“三環”高速概念:到2020年,形成“三環十射三聯線”的高速公路網路佈局,在中心城區周邊構建一小時經濟圈。當年,“二環八射”高速公路建設全面開工,重慶高速公路建設迎來大發展時期。

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重慶高速公路網規劃先後經歷了“三環十二射多聯線”、“三環十八射多聯線”的變遷,但“三環”高速的主骨架沒有改變。

2009年底,繞城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運營,中心城區正式進入“二環”時代。

2009年6月,“三環”高速第一個項目南(川)涪(陵)高速開工建設,拉開了我市步入“三環”時代的序曲。之後,南(川)萬(盛)、江(津)綦(江)等項目相繼開工、通車。

昨日,合川至長壽段通車,標誌著重慶“三環”高速公路全面形成。

高速公路成網,市民出行半徑明顯變長,人流、資金、資訊流越來越聚集,也推動了中心城區不斷擴容。

數據顯示,“一環”即內環高速,全長76公里、內環以內面積約330平方公里。如今,內環高速已成為城市道路——內環快速路,成為中心城區的交通大動脈,承擔市域交通與城市交通連接轉換重要作用。

“二環”即繞城高速全長187公里,城市規模和發展水準均實現大跨越,環內面積已達2737平方公里,較“一環”環內面積增長近9倍。

“三環”全長427公里,由銅(梁)合(川)等9段高速公路組成,環內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較“一環”環內面積增長約40倍。

工業園區串點成線

沿線産業插上騰飛翅膀

駕車行駛合長高速公路,你會發現,這條76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在合川境內就串起三個園區:天頂汽車城、重慶網路安全産業城和沙溪工業園。

“以前,相鄰園區之間車程約45分鐘,現在縮短至15分鐘。”合川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大大便捷園區間的交流與合作。

不僅如此,合長高速還拉近了園區與中心城區的距離。以合川網路安全産業城為例,以前到兩江新區需要1小時,現在只需半小時。

合川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産業城已入駐涉及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數據安全等方面的硬體、軟體企業40多家,全區網路安全産業已累計實現産值近600億元,“合長高速開通後,將極大助推産業城實現1000億元産值,也有利於其成為全國網路安全産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新高地。”

有業內專家表示,“三環”高速猶如一條延伸的玉帶,目前,已經串聯起長壽晏家國家級工業園區,以及大足萬古、雙橋,涪陵龍橋,南川水江等市級工業園區,增強各城市産業集聚能力和綜合實力。

如江津雙福新區,借助繞城和“三環”高速,快速由農業小鄉鎮變為工業發達、人居環境良好、産城高度融合的新城。截至2020年,城市人口達30萬人,共入駐工業企業600余家(規上125家),年稅收收入約23億元,年商貿流通額約700億元,工業數字經濟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56家,累計引進大數據智慧化項目30余個。

數據顯示,重慶高速公路建設每投資1元錢,給沿線地區帶來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將達幾十元。

“三環”高速形成,對沿線經濟帶動作用更加明顯。今年上半年,主城都市區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萬億元、佔全市77.8%,其中主城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佔全市比重提高到42.7%、成為工業主戰場。

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環”高速還將進一步拉近合川、潼南、銅梁等主城新區到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時空距離,將強化主城都市區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經濟聯繫。同時,還激活了“養在深閨”的美景,將旅遊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如合長高速串聯起合川釣魚城,北碚區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渝北區周家山觀景臺以及重慶兩江影視城等旅遊資源,對沿線旅遊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

未來主城都市區

高速公路將繼續加密

儘管主城都市區已經進入“三環”時代,但高速公路建設並未停止,未來將會繼續加密高速路網。這意味著未來主城都市區居民駕車出行將更加便捷。

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主城都市區在建的高速公路有渝湘復線高速公路、渝遂復線高速公路、渝武復線高速北碚至合川段等射線高速公路,以及合川-璧山-江津、永川至江津、合川雙槐至錢塘、重慶至赤水至敘永等聯線高速公路。這將進一步織密主城都市區高速公路網,有力推動主城都市區同城化。

日前召開的全市交通強市建設推進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實施成渝高速擴寬改造,推動涪陵北環、合川西環、永川至璧山、南川西環、榮昌東南環等高速公路建設。

與此同時,我市正在規劃實施長壽支線(長壽支線二期)、綦萬擴能(綦江段)、璧山七塘至合川草街、巴南豐盛至接龍、永川雙石至大足龍石、南岸迎龍至涪陵梓裏、涪陵白濤至豐都等高速路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構建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

“隨著這些項目建設完工,將極大提升主城都市區交通出行條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聯互通,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澎湃動能。”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楊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