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生態保護修復交出階段性答卷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1-10-19 12:05:47 編輯:何靜怡

重慶的綠水青山,又一次在世界面前亮相。

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日前在昆明舉行。自然資源部從全國篩選出18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在大會上向全世界展示。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渝北區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兩個案例入選。

這意味著,重慶近年來創新機制、積極踐行、深入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已經涌現出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案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事實上,今年7月啟動的重慶市首屆生態保護修復十大案例評選活動,正是一份階段性答卷。通過這次評選,重慶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成效首次系統、全面地展現在市民面前。

展示實踐成果,助推重慶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打好全市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組合拳”,全市生態保護修復取得積極成效。其中,2018年重慶獲批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是全市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8年10月,重慶以中心城區長江與嘉陵江交匯的“兩江四山”(即長江、嘉陵江,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區域成功申報國家工程試點,是全國唯一在大城市進行的生態修復試點項目。

截至目前,工程試點的289個子項目已累計完工286個,累計執行投資額約76.41億元,中央專項資金執行投資額為16.91億元,12項國家績效考核指標已全部完成,取得“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的修復成果。

不僅如此,工程試點中的“生態地票”“森林指標橫向交易”等創新政策還入選自然資源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十大典型案例,廣陽島生態保護修復入選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程試點入選自然資源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佈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典型十大案例,獲“重慶市民最喜歡的十大改革項目”之一,初步探索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經驗。

好事辦好,更要讓社會知曉。評選中,眾多優秀案例同臺亮相,市民可以通過視頻、圖片和文字介紹,對生態保護修復成果有直觀了解,真正讀懂重慶生態保護修復的階段性答卷。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項工作,只是重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紮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開始。

下一步,重慶將著力構建以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帶等“一帶三屏”為核心的全市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總體佈局,力爭到2035年,全市森林、草地、河湖、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品質明顯改善,全市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優質生態産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市民踴躍參與,20個入圍案例獲讚超過789萬次

評選啟動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全市69個推薦案例中篩選出的20個入圍案例,在為期6天的網上投票中,共獲得超過789萬次點讚。其中獲讚最高的2個案例點讚數均超過100萬次。

“生態好了,我的心情也變好了。”“生活要幸福,好的生態不能少!”眾多後臺留言反映出同一個結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月29日,玉帶河礦坑生態修復綜合整治的綜合性工程——榮昌區玉帶河生態文化公園正式建成開園。該公園位於榮昌區黃金坡新區,總佔地614畝,生態修復礦坑7座、綜合治理河道4.6公里。

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樣能作為生態産品,轉化為社會效益。渝北區文旅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接待遊客5.5萬人次,公園停車場每天都“滿員”。

而在涪陵區大順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後優質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各類産業入駐,有效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農業産業發展,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2021年,大順鄉新興村被黨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一位來自高校的評審專家表示,這些案例,是重慶在努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集中體現,一系列典型案例,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景永存,一系列修復治理,讓“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普及生態保護修復知識,促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參評的案例,類型十分豐富。包括礦山生態修復、濕地保護修復、國土綠化、石漠化治理、水環境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消落帶治理、土地整治等。

“生態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林業等多個部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保護修復絕不是只看‘外表’,還要考慮保護修復是否恢復了生態系統功能,更要考慮長效影響。”一位生態修復領域的評審專家表示,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必須科學佈局和組織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程,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因此,簡單地“種花種草”不等於生態保護修復。今後,重慶要走的路還很長。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協同治理。

第一,要深化川渝跨流域合作,加快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沱江、岷江等“六江”生態廊道建設,充分發揮川渝兩地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示範作用。

第二,要加快推進三峽庫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四山”保護提升、“兩江四岸”綜合整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等重大工程實施,助力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

第三,要強化科技支撐能力。一是加大重點實驗室、生態定位研究站等科研平臺建設,加快生態保護和修復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技術整合示範推廣與應用,研究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的標準規範;二是強化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監測監管,綜合利用多源衛星遙感、無人機、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加快構建實時、高效、準確、自動化、全方位的監測體系。三是依託自然資源“一張圖”與國土空間資訊平臺,完善生態修復系統,實現生態保護修復資訊管理、整合展現和深度挖掘。

可以預見,今後,重慶生態保護修復將交出更加紮實的答卷。

十大典型案例亮點一覽>>>

廣陽島生態修復:

創新生態修復理論技術體系、産品材料工法體系、組織實施管理體系,叫響了“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綠色新名片。

縉雲山北碚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結合縉雲山地理環境、氣候、植物生長規律開展系統治理修復,打造了“縉雲山生態修復的樣本”。

榮昌玉帶河礦坑生態修復綜合整治:

“變廢為寶”,以生態-人文-遊憩一體為理念,治理效果明顯,為市民提供了親近大自然的場所。

開州漢豐湖消落帶生態系統修復:

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和諧畫面,為國內大型湖庫消落帶生態修復的工程應用提供了可推廣、可複製的技術方法。

九龍坡跳磴河生態修復綜合整治:

實施上游湖庫、流域河道、沿線管網改造,構建“智慧水務”,24小時實時監測水質,開展群防群治。

梁平雙桂湖生態修復:

提出“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理念,統籌開展生態移民等18項生態工程。

江北鐵山坪覓香湖森林生態修復:

通過林相改造,有效提高了森林涵養水土、防火防蟲,生物多樣等生態功能。

重慶高速冷水棄渣場治理修復:

把“渣場”變成了生態營地。成為企業、家庭及個人旅途休閒的理想地。

渝北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

目前,銅鑼山礦山公園(一期)已對社會公益開放,人氣火爆。

涪陵大順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優化生産、生活、生態空間,改善了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助力産業聚集,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資料來源: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記者申曉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