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看雲陽⑦】解碼雲陽環湖綠道的運籌之“道”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8 16:38:23 編輯:何靜怡

編者按:金秋時節,重慶雲陽喜迎金秋節,喜上加喜,“七年磨一劍”的雲陽環湖綠道也全面建成,33公里的綠道,串起八大主題公園。這些公園,有的因江岸治理而生,有的因文脈傳承而建,有的因市民所需配置,這些公園就像珍珠,通過綠道串在一起,共築梯城雲陽最美的風景線。因此,環湖綠道也是文化綠道、生態綠道、民生綠道。讓我們通過不同維度,深入了解綠道的運籌之道。

一江四河,分疇化野;兩岸青山,一庫碧水。

從出土刻有“禁止塘水,不準污穢”的清朝飲用水源保護石碑,到落實1958年5月毛主席來川視察經過雲陽時看到光頭山的造林指示;從21年前三峽移民,整城搬遷完整保留龍脊嶺山脈的決心,到濱江一帶不搞建設,為未來發展預留下綠色空間的魄力。闊步新時代,雲陽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加快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範地”,以矢志創新的實幹擔當,扛起上游責任,擔起上游使命,做好生態加減乘法,擦亮環湖綠道這一城市名片,“一道兩江”呈現出“七彩生活”。

寫實減法

江岸“傷疤”變綠道 不搞大開發

1999年,因三峽工程,雲陽縣城溯江遷建,成為庫區遠距離全遷的縣城之一。長江與澎溪河在新縣城交匯,形成一道狹長的濱江空間。

如何寫好這片生態綠地的文章,為城市高品質發展賦能?

大移民伴隨大建設。十餘年間,濱江地帶遺留了不少問題:城區原有規劃保留的衝溝廊道,被不同程度佔用和破壞;濱江沿線土地破壞嚴重,亂堆亂放、亂取亂倒。

更頭痛的是,沿江庫岸30米的消落區,裸岩、裸土較多,水土流失嚴重,塌岸、滑坡庫岸地質隱患突出,對庫岸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這江邊哪個願意去喲,垃圾隨便倒,到處搭著爛棚子,還有人挑糞種菜,不成樣子。”市民對此怨聲載道,濱江帶成了群眾心裏的一條“傷疤”。

對房産商來説,這條“傷疤”卻是一塊香餑餑,沿線33公里背山面水,風景獨好,非常適合開發建成江景房。發展房産市場,拉動當地經濟,這種模式在全國各地並不少見,對於彼時的雲陽決策者來説,誘惑足夠大,好在抵住了誘惑,“再窮不賣看門狗,再餓不殺下蛋雞,保護生態不該子孫賬,要堅決守住濱江一帶的建設紅線,預留生態空間”。

這一決定順應了民意,也為可持續發展贏得了空間。

2014年,針對濱江帶遺留問題、沿線庫岸消落區無整體規劃、缺乏親水步道以及親水準臺等痛點,雲陽縣委縣政府亮出實招——實施縣城沿江庫岸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簡稱環湖綠道),並再次強調明確“不容許有污染企業、不搞商業房地産開發”。

規模宏大的環湖綠道項目,沿長江和澎溪河分佈,東始復興黃嶺,西至人和街道,南傍張飛廟景區,北達黃石高鐵站,全長33公里,總面積約500公頃。雲陽縣住房城鄉建委、水利局、城市管理局、規劃自然資源局等多個職能部門打破藩籬,組建環湖綠道建設指揮部,縣領導挂圖作戰、靠前指揮,逐步掃清亂搭亂建、亂種亂植以及非法沙石碼頭,推動生態項目往前走。

寫深加法

消落帶變綠地 守護庫區安全

給生態做加法,首先要加的就是庫岸安全治理。

西南片區最大的人工草坪——雲陽月光草坪公園是環湖綠道重要節點之一,因形似月亮而得名。這裡除了大面積草坪,還在消落帶栽種了根系發達、生長快、耐水淹、無污染的竹柳等植物,為消落期的地皮披上了“綠衣”。

“在消落帶,耐旱植物在蓄水期會被淹死,而耐淹植物在枯水期會幹死。沒有植物,水土會被江水沖刷。因此,消落帶治理被稱為世界級難題。”雲陽縣公園管理所所長李祖安説,雲陽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長江兩岸研究,見到生命力強的植物,便挖回試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試種成功的植物,被移植到消落帶,不僅穩固了水土,亦有效改善了這裡的景觀。

環湖綠道海拔145~175米消落帶,主要分為三種處理形式:坡度較為平緩的區域採用自然恢復,撒上香根草籽,水退之後自然長草形成綠色草甸;坡度較陡,海拔145~155米區域採用天然石塊拋石;海拔155~175米區域採用植生連鎖磚,或者格賓擋墻進行工程治理;坡度十分陡峭的岩土邊坡,則用工程錨噴加固。

結合滑坡治理、岸庫變形處理、消落帶生態修復和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等目標,環湖綠道採取了工程治理、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等多項措施,不斷強化庫區安全。

寫美乘法

無人島變公園 綠道今非昔比

生態修復,白鷺歸來。

藍天碧波中,成群白鷺齊飛,蹁躚起舞,如詩如畫的風景,吸引市民遊客前往白鷺公園。這座公園也是環湖綠道打造的景觀之一,主體位於陳家溪半島,這裡原本荒廢已久,雜草叢生,緊鄰城市卻人跡罕至,唯有200多只白鷺棲息於此。

“為了保護白鷺棲息地,我們打造了開放式公園,定期撒魚苗,新建觀鷺臺、悅湖灣棧道、夏季廣場等活動平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雲陽縣環湖綠道建設指揮部副主任何丹説。

沒想到以前的“荒島”變成了白鷺公園,可以和鳥兒和諧相處,知道“底細”的雲陽市民紛紛感嘆。

改變市民看法的,不只是白鷺公園。

因地制宜、變“廢”為“寶”的城市公園,在環湖綠道上共有8個,每個主題公園又有不同的景觀節點,再通過一條全程貫通的自行車道和步道串聯起來。

9月28日,綠道全線貫通,並接受市民和遊客的檢驗。七年間,從江岸“傷疤”到城市名片,環湖綠道的建設過程,也是雲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見證。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環湖綠道的生態建設實踐更加堅定了雲陽綠色發展的前進道路,“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提出要加快建成綠色發展示範地。“未來,雲陽將堅定不移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基本發展戰略,厚植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生態優勢,統籌好生産、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構建好山脈、水系、路網三大骨架,建設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具有山地特色的公園城市體系,用生態文明引領高品質發展,推動高品質生活。”雲陽縣委書記覃昌德表示。

“上游使命”一棒傳一棒,“上游擔當”一茬接一茬,“上游精神”一代傳一代,堅決扛起保護長江的“上游責任”,133萬雲陽人正在進行一場“生態接力”,以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譜寫新時代“長江之歌”。

聯合報道

中國網-新重慶外宣平臺  郭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羊華  王鈺

雲陽融媒體中心  段斯斯

圖片由雲陽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