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經濟半年報 “三個聚焦”打好今年經濟下半場 | 中國世界觀.022

發佈時間: 2020-07-19 11: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本期主題: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揭曉,中國經濟實現“轉正”。世界銀行于近日預測,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5.2%,其中主要發達經濟體(美日歐)均為負增長。巨大挑戰下,中國經濟回升實屬不易。中國經濟半年報傳遞出哪些信號?當前外部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今年中國經濟下半場怎麼走?

本期微評:中國已從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擺狀態中完全走出來。三大産業投資全面增長,顯示了産業結構的極大優化。外商投資累計正增長,説明中國吸引外資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消費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的短板和弱項。預測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將高於IMF1%的預期,可能在2%到3%之間。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應聚焦三方面:保民生、保就業,在如何管理預期影響投資者和民眾的信心方面多做工作,應對疫情短期影響的舉措和長期結構調整任務相結合。當下我們更需要將已頒布的各項政策更快更好地落實,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期待出臺更多的新政策上。

特約評論人:陳玉宇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本期責編:張寧銳 江虹霖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經濟半年報發佈,經濟增速由負轉正。這份成績單足以令世界矚目。然而我們仍需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雖然已經從一季度經濟停擺狀態中走出來,但世界範圍的疫情及疫情的長期走向,給中國及世界經濟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如果我們對經濟的動態觀察不清晰,就會使我們過於簡單化地理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造成“診斷偏差甚至錯誤”。由此,通過“拆解”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我們會從中獲知一些有益資訊和判斷。


中國已從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擺狀態中完全走出來

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GDP為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

從-6.8%到3.2%,意味著中國已經從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擺狀態中完全走出來,步入疫情防控與經濟重回正軌的道路上。

目前市場上對經濟形勢的一些解讀比較謹慎,是因為看到統計局發佈的一些經濟指標中,上半年累計增速是負增長。其實這主要是受一季度的拖累,5、6月份一些指標都實現了比較高的增速,比如投資甚至超過了去年同期水準。

如果我們動態地觀察經濟數據,就會發現累計數據降幅的逐月收窄,意味著單月的大幅增長。只有單月大幅增長才能抵消降幅,才能形成降幅逐月收窄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並沒有影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而是延續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新動能加速孕育。


三大産業投資全面增長 顯示了産業結構的極大優化

固定資産投資發展態勢強勁,成為經濟復蘇的助力。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

雖然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增速為負,但是通過推算,今年6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高達12.9%。6月份單月的同比增速不僅轉正,而且是大幅度正增長,基建投資增速還有可能達到兩位數。投資增長勢頭非常強勁,已經超過疫情之前的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的增速是一二三産業的全面增長,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具體來看,製造業投資1-6月同比下降7.4%,相比1-5月收窄3.5%,可計算出:6月份中國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第三産業投資1-6月份下降1.0%,相比1-5月降幅收窄2.9%,同理計算出6月第三産業投資同比增長高達15%。可以看出,第三産業投資增速最快,比製造業高出5個百分點,這顯示了産業結構的極大優化

此外,外商投資已累計正增長,説明中國吸引外資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改革開放的力度在不斷加大。數據顯示,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投資同比下降3.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1%;港澳臺商企業和外商企業投資分別增長0.6%和3.9%,1-5月份分別下降4.4%和0.2%。


消費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的短板和弱項

當前,生産端的修復已基本完成,但相比之下需求端的復蘇稍顯乏力。消費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的短板和弱項。從歷史上看,消費的變化往往比較緩慢。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聚焦性消費、電影等娛樂活動還將受到影響。消費在短期之內仍顯低迷。

消費與居民收入息息相關。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是正的,但實際下降1.3%。

消費不僅與當前收入有關,還與預期有關。疫情帶來了人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雖然很多人感到收入降低了,但是銀行存款增加了,老百姓的儲蓄率提高了,説明大家減少了一些奢侈性的、不必要的支出。

面對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應當在如何管理預期影響投資者和民眾的信心方面多做工作,以降低由疫情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延期消費的影響。


預測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將高於IMF預期 下半年應聚焦三方面

關於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三四季度的GDP增速可能會回升至5%-6%,全年的經濟增速可能在2%到3%之間。下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聚焦于三個方面:

第一,上半年出臺的各種宏觀經濟政策,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夠保證整個金融系統流動性的貨幣政策、以及針對中小企業的結構性的紓困政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半年應繼續落實“六保”任務,保民生、保就業是“六保”政策中的關鍵點。

第二,充分落實提振經濟需求的政策。有兩個著力點:一是財政上要創新工具,讓積極的財政政策迅速落實。中國財政政策的餘地和空間很大,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財政收支情況處在最有優勢的狀態。因此要加快創新工具,如果落實到位,就會表現為基礎設施的投資增速加快。同時,政府或政策性銀行支援的一些農業、農林水以及社會投資也會得到提振。二是做好預期管理。政府宏觀政策及各種投資項目的實施應變得更加透明。公共投資和政府投資的增加會在無形中帶動民間信心,若企業家、投資者及消費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政策後續推進的情況,將會更利於他們判斷經濟形勢,減輕疫情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另外,要多措並舉提振消費,著力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和未來的良好預期。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等弱勢群體,各項補貼政策還可以做到更加精準有效。

第三,應對疫情短期影響的舉措要和長期的結構調整、改革開放結合起來,這才是從根本上提振需求、行穩致遠的良藥。應當建立良好的市場制度和激勵機制。若沒有發生危機,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收入增長一定會帶來需求結構的變化,需求結構的變化一定會帶來産業結構的變化。然而,産業結構如何去變,如何去滿足新的消費需求,並非簡單地只需要中央政府給予刺激政策,而是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力量,更好地保護民營企業家們的探索精神、更好地實施中國的破産法。沒有企業會永遠活著,企業的生生死死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中國的經濟活力在穩定的法制框架下、在産權得到充分保護的情況下,能夠讓中國的企業、市場活動的參與者都有長期穩定的預期,十分關鍵。

只有這樣,人們才會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去增加未來有前途的領域內的投資,去探索更新、更高品質的産品、服務形式以及服務品類,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那麼,過剩産業則會自動得到收縮。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有利於促進中國的資源再配置。並不是所有産業都能在疫情過後會重新獲得活力,疫情將會加快産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因此,在疫情造成的綜合性危機期間,結構調整的任務變得尤為重要。

另外,很多人對一些刺激政策的見效過於心急。其實,很多政策(比如增加特別國債和赤字)的實現都需要時間。通過剛剛發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我們已經看到政策實施後的效果。當下我們更需要將已頒布的各項政策更快更好地落實,在執行深入方面下功夫,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期待出臺更多的新政策上。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往期精彩:

須做好與美“脫鉤”最終難以避免的準備丨中國世界觀.021

中醫藥走出去並非坦途 做強自己更能被世界接受 | 中國世界觀.020

疫情加劇全球人才競爭 出國留學長期看可能遇困難|中國世界觀.019

擊碎美國無理索賠 亟需國際化法律人才支撐 | 中國世界觀.018

疫情讓中國成為國際投資首選地 中國外貿具備V形反轉實力 | 中國世界觀.017

詆毀和挑撥終將被唾棄 中歐無根本利害衝突前景可期 | 中國世界觀016

中美鬥爭是遭遇戰持久戰  需建國際和平發展統一戰線| 中國世界觀015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逆勢突圍 但要防帶貨變“帶禍” | 中國世界觀.014

全球供應鏈再配置 中國要力求從中下游升級到上游 | 中國世界觀.013

疫後經濟復蘇需更大力度 建議出臺4.88萬億所有政策丨中國世界觀.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