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走出去並非坦途 做強自己更能被世界接受 | 中國世界觀.020

發佈時間: 2020-07-03 11:4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本期主題: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程度之高,吸引了全球目光。後疫情時代,中醫藥能否進一步打開世界的“朋友圈”?如何面對國內外存在的質疑聲音?中醫藥走向世界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本期微評:中醫藥走向世界之路並非坦途,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中醫藥文化推廣重在三點:先簡單後複雜、培養國際化人才架好傳播橋梁、加強中外政府間更加官方的合作交流。中醫藥不是萬能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人認為中醫藥不再年輕,但中醫藥的思想不老,中醫藥在每個時代都保持著它獨有的“精氣神兒”。中醫藥人要下苦功夫,療效始終是中醫藥擴大影響力的硬核因素。“你若芬芳,蝴蝶自來”,只有做強自己,才能吸引別人。

特約評論人:張洪春 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保健部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

本期責編:張寧銳 江虹霖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醫藥作為“中國藥方”,讓世界感受到其獨特魅力,中醫藥也由此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討論熱度很高,我不妨提供一點冷思考。我個人認為,中醫藥走向世界之路並非坦途

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文化理解與認同。中醫藥體現的是中華傳統文化,其思想、理論與實踐方法是中華歷史文化發展中形成的,蘊含著中國哲學的智慧。可以説,認識、學習中醫藥就是認識、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以中華文化為根基,很難真正理解中醫藥。但是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與認同是需要時間和一定門檻的,我認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要加快,但也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做好總體規劃,循序漸進。當然,國際社會對中國保持開放的胸懷也很重要

推廣中醫藥文化,最重要的要重視三個問題:

第一,先簡單後複雜。我們去國外考察交流,發現國外的中醫藥館大部分做的是針灸、推拿、拔火罐等,這些在中醫藥中是相對簡單的部分,雖然不能完整深刻地體現中醫藥精髓,但其形式更加具象,療效立竿見影,更容易被人接受。另外,五禽戲、太極拳等具有保健功效的中醫健身方式也可先行推廣。只有先讓不了解中醫藥的人産生興趣,才可以談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精髓的深度傳播。

第二,要重視培養中醫藥國際化人才。要培養真正懂中醫、掌握外語並且具有一定臨床水準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才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橋梁,這是我們現在非常欠缺的部分。目前,國外從事中醫藥的大多是僑居當地的中國人,其本國人才鮮少成為中醫藥專家。中醫藥人才的本土化是中醫藥走向世界、服務人類的關鍵一步。各國主流社會人群學中醫、信中醫、用中醫,那中醫藥在世界的影響力會大大提高。

第三,要把中醫藥的核心推廣出去,除了民間交流,要深化政府間合作。中醫藥的飲片、理念、價值觀等是中醫藥的精髓,只有把這些推廣好,中醫藥文化才能真正擁抱世界。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加強國際間交流,尤其要加強政府、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比如,如果中國最知名的幾家中醫藥院校和西方最著名的醫學類院校(或知名大學的醫學院)聯合成立中醫藥研究機構,集納不同學科、不同國家的精英人才參加,研發出能夠解決人類重大疾病的方案,這樣的合作就更有價值。

中醫藥走向世界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標準化的問題。中醫藥想要國際化,,似乎繞不開中藥標準化。對此,我個人的觀點是,標準化有益於中藥生産,更利於把控中藥品質。標準同樣適用於中醫藥知識和診療方案的普及,尤其有利於對年輕中醫藥人的培養。但是對已經具備一定水準的中醫大夫來説,一刀切的標準並不適用。我們都知道那些名中醫,每個人的診斷治療方法都會有差異,名中醫個性化的診療方案是非常寶貴的中醫藥財富,不能用一刀切的手段限制這些高端中醫藥人才。學習中醫藥就是一個認識疾病、認識世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的所見所聞、經歷、感受、思考不同,對中醫藥的理解角度和領悟程度不同,這種差異會體現到方法論上,所以中醫有流派之分,各個流派都有其生命力,都對呵護健康、醫治疾病有價值。我認為標準化的教科書對於培養中醫藥人才是遠遠不夠的,教科書只能傳授最基礎的內容,而較為高深的中醫藥理論、觀念等往往體現在師承教育裏。

中醫藥走向世界,還要能夠回應質疑。其實國內質疑中醫藥的聲音始終存在,甚至衍生出一些“中醫黑”。人們不斷地把中醫和西醫做比較,對於這一點,我認為中醫藥要定好位,中醫藥不是萬能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中醫藥的優勢在於綜合療效強大,並且解決未知疾病的能力更強。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的表現就是很有力的證明。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因此中醫與西醫不是對立競爭的關係,是可以互為補充、攜手合作的。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醫藥已經過時了,一提起中醫藥想到的只有“老中醫”。我認為,中醫藥在中華大地上流傳千年,的確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但中醫藥的思想不老,中醫藥在每個時代都保持著它獨有的“精氣神兒”。中醫藥人士要下苦功夫,比如在一些當前不能解決的醫學問題上取得重大成果,療效始終是中醫藥擴大影響力、增強生命力的硬核因素。“你若芬芳,蝴蝶自來”,只有做強自己,才能吸引別人。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往期精彩:

疫情加劇全球人才競爭 出國留學長期看可能遇困難|中國世界觀.019

擊碎美國無理索賠 亟需國際化法律人才支撐 | 中國世界觀.018

疫情讓中國成為國際投資首選地 中國外貿具備V形反轉實力 | 中國世界觀.017

詆毀和挑撥終將被唾棄 中歐無根本利害衝突前景可期 | 中國世界觀016

中美鬥爭是遭遇戰持久戰  需建國際和平發展統一戰線| 中國世界觀015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逆勢突圍 但要防帶貨變“帶禍” | 中國世界觀.014

全球供應鏈再配置 中國要力求從中下游升級到上游 | 中國世界觀.013

疫後經濟復蘇需更大力度 建議出臺4.88萬億所有政策丨中國世界觀.012

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尚存挑戰 跨境資金流動需加速 | 中國世界觀.011

抓糧食安全端好中國的飯碗 要有底線思維和全球視野 | 中國世界觀.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