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受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影響,全球人才格局將發生什麼變化?後疫情時代,英美等國的留學政策會有哪些改變?中國學生申請出國留學、中國國際教育交流會受到什麼影響?
本期微評:短期看,世界名校的招生政策不會變化,而且可能會更容易。但從長遠來看,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留學難度可能會增加。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開放度可能會有所減弱,中國需要增強獨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後疫情時代,如何推進中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創新型學校,是各級政府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共同課題和使命。當前我們要以最快速度,盡可能主動引進國外的一流教育資源,與我國本土教育進行融合。國際化、創新型學校是培養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礎。
特約評論人:張梧華 致公黨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康橋大學中國遴選中心主任、托馬斯實驗學校理事長
本期責編:張寧銳 江虹霖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疫情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種競爭突出表現在人才的競爭上。我國對於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比以前更加迫切。
疫情之後一段時間內,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開放度可能會有所減弱,對中國學生和家長來説,曾給中國教育帶來助力的國際一流教育資源可能會有所減少。應加快世界優質教育資源與我國教育的融合,只有融合的、本土化的教育才能對中國的人才培養發揮更加根本的作用。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提前,要從孩子抓起,到了本科或研究生階段,可能已經晚了。
談到國際化人才培養問題,留學是繞不開的路徑。後疫情時代,世界名校的招生政策我認為短期內不會變化,而且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什麼原因?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第一,疫情期間,各國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抗擊疫情以及恢復經濟上,對教育的投入勢必産生影響。大學的經費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可能面臨不足,這就意味著這些世界一流大學,都需要吸引留學生,因為留學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我認為短期之內不會影響中國學生到世界一流大學去讀書,甚至錄取機會也許會更多。
第二,歐盟去英國的學生可能會減少,因為歐洲各國普遍受到疫情打擊,家庭的經濟收入會減少,學生到英國去讀一流大學,成本很高,去英國讀書的願望會下降,也就是説數量會減少。英國脫離了歐盟,那麼這批學生會變成國際學生,英國政府不再給予歐盟學生優惠,學費要大幅度上升。英國是高等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歐盟的學生減少了,空出來的名額給誰呢?會給其他國家的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所以中國學生短期之內去英國留學的機會會比較多,申請相對比疫情前要容易。
第三,從長遠來看,難度會增加。因為疫情之後,國際政治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中英關係肯定會調整,怎麼調,能不能回到以前,現在還不是很清楚,但我個人看法不太樂觀。中國學生去英國留學,包括康橋、牛津這樣的一流大學,難度也許會增加。美國對我們的留學生政策目前總的來説是收緊。其他國家在疫情之後民粹主義可能抬頭,人文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這使得留學的難度可能會增加。
當然,大學本身的招生政策,應該説有它相對穩定的內在因素。原因很簡單,大學需要經費,國際留學生能給它注入大量的經費。另外,一流大學需要挑選一流的學生,中國一向是優秀學生最大生源輸出國,所以世界著名大學的政策應該是歡迎中國留學生的,概括起來源於兩方面的需求:一個是對“財”的需求,即經費的需求;一個是對“才”的需求,即對優秀人才的需求。只是我們要應對更多新的挑戰。
當然,經歷本次疫情,中國人應該更深一層思考問題:中國需要增強獨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從這一目標出發要積極推進中國的教育教學改革,要積極鼓勵建設創新型學校。這是後疫情時代各級政府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共同課題和使命。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往期精彩:
擊碎美國無理索賠 亟需國際化法律人才支撐 | 中國世界觀.018
疫情讓中國成為國際投資首選地 中國外貿具備V形反轉實力 | 中國世界觀.017
詆毀和挑撥終將被唾棄 中歐無根本利害衝突前景可期 | 中國世界觀016
中美鬥爭是遭遇戰持久戰 需建國際和平發展統一戰線| 中國世界觀015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逆勢突圍 但要防帶貨變“帶禍” | 中國世界觀.014
全球供應鏈再配置 中國要力求從中下游升級到上游 | 中國世界觀.013
疫後經濟復蘇需更大力度 建議出臺4.88萬億所有政策丨中國世界觀.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