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廣州國際車展開幕在即,作為國內第三大車展,各大汽車品牌又將集體發力,希望借今年最後一次汽車盛典唱好年底壓軸大戲,紛紛推出新車亮相。其中,沃爾沃全新S60L全球首秀格外有看頭。作為繼賓士、寶馬、奧迪國産化後第四個國産化的豪華品牌,S60L是沃爾沃成都工廠生産的第一款産品。對於豪華品牌國産化,大家一直以來對品質存有質疑,那麼沃爾沃全新S60L 是否可以給國産化正名,品質能否像進口車型一樣靠譜?
合作模式或是影響品質根本因素
似乎每家汽車廠商在成立合資公司的時候,都喊著相似的口號——國産後的産品擁有全球一致的品質。但還是有人提出質疑,例如:工廠建設要求、生産設備、配套設施是否與海外保持一致?産品的製造標準是否中外有別?零部件品質是否存在差異?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國産後的産品品質。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疑問被提出呢?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中外汽車廠商的合資模式。
1985年,為了保護和扶持中國汽車工業,50:50的合資比例列入《中國汽車産業政策》被制定下來。此後,在中國成立的所有合資汽車公司都不得不遵循這一政策,自然也包括了那些已經成了合資公司的豪華汽車品牌,而這也為中外雙方在日後合作中發生利益博弈時,埋下了導火索。
僅以股比來看,雙方都沒有絕對的領導權,這勢必造成了雙方對話語權的爭奪,奪得話語權的一方,自然會在不得不做出犧牲的時刻,選擇對自己有力的決定。例如,當雙方擁有不同製造標準的時候(製造標準影響投入成本),擁有話語權的一方將決定産品的最終品質。目前已經成立合資公司的幾大豪華汽車品牌,到底是由誰來主導呢,可以從各自合資夥伴的身份中略知一二。
其實,這種博弈也十分正常,畢竟是兩家不同的公司,都要為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一個笑話可以很形象的説明問題,問:板子打在那只手上不會痛;答:打在別人手上。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兩隻手都是自己的,打在哪只上都會痛。
“自家人”合資模式 確保中外雙方目標一致
剛剛成立合資公司的沃爾沃汽車自然也不能例外,那麼中外雙方是否也會發生利益博弈呢?讓我們從沃爾沃汽車的發展歷程中尋找一下答案。
2010年,李書福收購了沃爾沃100%的股權,成為中國人第一個真正擁有的世界豪華汽車品牌。雖然沃爾沃汽車已經屬於中方了,但是李書福展現了對瑞方的信任,將沃爾沃汽車的管理權交給了瑞方,實行兩個品牌獨立運營的策略。因此,吉利沃爾沃成立的合資公司從本質上是不同於其他豪華汽車品牌的。在這種“自家人”合資的模式下,“家裏人”的利益訴求和目標可以保持完全一致。可以想像,真正做到國內生産,全球品質,是雙方一致的目標。
遵循全球統一製造標準 超出國內行業標準
據了解,沃爾沃成都工廠的建設標準,區域佈局,以及設備和技術都是與瑞典、比利時的整車製造基地完全一致。由於建造時間的不同,沃爾沃成都工廠的一些設備更要優於歐洲工廠,譬如涂裝車間使用的就是最先進的的設備。
生産運營中,也完全採用沃爾沃全球統一的VCMS生産製造系統。供應商體系和標準同樣共用沃爾沃全球統一資源。所有零部件只有一個號,供應中國的零部件同樣可以供應瑞典和比利時。
前不久剛剛發生在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上的瀝青門事件,讓公眾對車內環保材料的使用也日益關注。沃爾沃成都工廠是國內首個以水溶性隔音材料代替車內瀝青阻尼貼片的工廠。這不僅有效避免了內飾材料因高溫而在車內散發有害氣體,保障高品質的車內空氣品質,也使得工廠對環境的影響進一步降低。
為了確保産品的品質,沃爾沃成都工廠選擇了比多數國産豪華品牌更深的加工模式,車輛的重要部件只從供應商處完成採購,而後自行組裝,而非由第三方組裝後整體輸出至工廠。這使得整車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得到更高保障。
再好的機械設備,也需要人員的操作,那沃爾沃成都工廠對員工培訓又是怎樣呢?據悉,在員工培訓上,沃爾沃也是極為用心的。除了在工廠中固定工作的 30多名外籍專家,沃爾沃瑞典總部每年還會派遣近100名經驗豐富者到成都工廠做手把手的支援培訓。同時,在資訊分享上也毫無保留,中瑞雙方員工擁有一樣的資訊訪問許可權,可以搜尋任何他們想要了解的資訊,這在其他品牌是難以想像的(又是因為合資模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最後,借鑒沃爾沃汽車瑞典總部的説法,“在中國的整車基地都完全按照新沃爾沃全球同一標準建設,所以沃爾沃在中國生産的車型跟瑞典産在品質上無任何差異。” 成都工廠生産的沃爾沃S60L有著其他品牌無法超越的優勢,更像是生在中國的洋孩子。這次選擇在廣州車展首次亮相,顯然底氣十足,或將讓其他豪華車品牌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