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汽車 > 滾動新聞 > 正文

擁堵費徵收在即咱先來看看前車之鑒?

發佈時間:2016-06-18 08:0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擁堵費徵收在即 咱先來看看前車之鑒?(1)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繼限號出行、搖號購車之後,進城繳納擁堵費將成為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的又一舉措。嗨,再聯想到北京那個高高的房價,活在帝都是真的不容易

  擁堵費是怎麼來的呢,據5月31日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期,北京市環保局、交通委在北京市政協召開霧霾治理問題提案辦理協商會上表示,初步制定北京市交通擁堵收費政策方案和技術方案。這一次,不同於搖號購車這一中國特色政策,擁堵費的徵收在發達國家其實是早有先例,所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通過徵收擁堵費來緩解交通壓力這一招倒也是有先例可參照的。所以,在正式徵收擁堵費之前,我們倒不妨來看看國際上都有哪些先例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最早的案例: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個徵收交通擁堵費的國家,當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徵收擁堵費的城市。作為一個國土面積等於城市面積的國家,新加坡的擁堵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地方通過基礎建設去緩解。就好像北京堵了咱們還可以修六環、修七環,但是新加坡要是再修就得修到馬來西亞去了。

  所以在1998年,新加坡就開始實行公路電子收費系統,也就是ERP系統,按照道路實時擁堵程度對車輛進行收費。通過在繁忙的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設置收費閘門,根據擁堵路段的擁堵情況以及平均車速實時進行計費。舉個例子,當市區的平均車速低於20公里每小時,或者是高速公路的平均時速低於45公里每小時,擁堵費就會調高,速度越低擁堵費就越高。系統每半小時調整一次計費標準。而且ERP系統的計算公式會每三個月調整一次以做到盡可能的合理化收費。

  當然,這樣的效果也很明顯,ERP的使用使得新加坡市中心的車流量減少了13%,高峰時段平均車速提高20%。而且ERP系統的運用也改變了民眾的出行習慣,更多的人換乘公共交通。

  最完蛋的案例:倫敦

  腐國人民總是會創造出不一樣的驚喜,用擁堵費來治理城市擁堵問題在英國倫敦就遭遇了滑鐵盧。在2003年,倫敦開始正式徵收擁堵費,每週一到週五早七點到晚六點之間覆蓋整個倫敦金融區和商業娛樂區的電視攝像網路就會工作,將進入該區域的車輛牌照進行拍攝。被拍攝到的車主需要在當天午夜前支付完費用,經過幾年的運作,在2014年6月,倫敦的擁堵費已經上漲到每天11.5英鎊。

  但是效果呢,在前三年的確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倫敦的行車速度達到了20年來最快。不過到了2007年,倫敦的交通又回到了徵收擁堵費之前的水準。而且,由於倫敦的擁堵費收費策略採用的是不停車收費,所以在維護整個網路期間需要耗費大量的財政支出,這一套系統的運營往往是入不敷出。而擁堵費的徵收也使得倫敦的商業環境發生了變化,市民的確是不進入商業區了,但是依舊開車,只是把車停放在周邊的停車場而已。所以,眼下倫敦的擁堵費政策是否會取消,目前還正在醞釀。

  最成功的案例:瑞典斯德哥爾摩

  2006年1月開始,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決定效倣新加坡和倫敦,在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的同時試行城市中心擁堵費收取的政策。數據顯示,在試行的7個月時間裏,該市空氣中污染物排放減少了10%—14%,空氣品質提升了2%—10%,而交通流量則下降了20%左右。相比1965年,如今的斯德哥爾摩空氣品質改善了100倍。

  從2008年8月1日開始,斯德哥爾摩正式實施收取擁堵費政策。在十八個擁堵攝像點,從6:30至18:30,分時段對進城或出城的車輛收取10至20瑞典克朗/小時不等的擁堵費,每天最多不超過60瑞典克朗。晚上、週末以及節假日不收費。擁堵費的徵收也是自動完成的,在監控點公路上方裝有電子識別裝置,能夠自動識別過往車輛的車牌號,準確記錄下來,並且過濾車上乘客資訊,以避免乘客隱私暴露。繳費則是通過公路管理局,每月將帳單直接寄送給車主。由此,斯德哥爾摩也被譽為徵收擁堵費最成功的城市。

下一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