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沃爾沃集團總裁:智慧城市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特別考慮經濟可行性
“智慧城市需要考慮可持續性的三個方面,不光是環境也包括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性,還有特別考慮經濟上的可行性,只有這樣全盤考慮,才能夠在大規模的層面上實施這些解決方案”,3月21日,沃爾沃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歐羅夫·佩森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創新驅動的新型城鎮化”分會場做上述表示。
為了促進可持續性的交通體系的創新,我們特別有必要讓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激勵産業界、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協同和聯繫,歐羅夫·佩森説。
以下為歐羅夫·佩森發言實錄:
歐羅夫·佩森:非常感謝!沃爾沃集團是世界上卡車、建築設備、國際海運交通工具最大的製造者之一,我們有10萬員工在190多個國家有生産基地和銷售基地,有19個國家有生産基地。我們公司的願景是要實現世界上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的領袖。同時我們核心價值包括了從1972年的時候開始的關愛或者是關心環境這樣的價值理念。我們在全球方面也有相當多的經驗來實現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在中國,我們是建築設備的最大的生産方,在今年1月是這樣的,我們和東風汽車廠合資,擁有它45%的股份。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全球城鎮人口正在快速地增長,而且城市又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引擎,那麼城市現在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正如大家所説的,所以我們很好地利用了這些有限的資源。有一些挑戰事實上直接或者是間接地與基礎設施或者是交通兩個領域相關,包括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城鎮化以及自然資源的短缺和原材料的短缺。為了滿足或者是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要利用現有的交通系統而且以更高效的方式來使用這樣的系統。移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對經濟增長和人民的福祉非常地重要,對人民和城市而言,如果我們沒有移動性的解決方案是沒有辦法運作的。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當然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快,但也是有高昂的代價的,就是對環境的破壞。
比如説我們看到中國的機動車。目前中國的機動車滲透率要比發達國家還是要低的,這其實給中國提供了獨特的機會,讓中國城市能利用這樣一個空白打造出更加高效、綠色的和更加符合經濟效益的交通解決方案。沃爾沃集團也率先地開發解決方案,而且是針對剛才所提到的挑戰在開發解決方案。比如説我們已經啟動了一個非常先進的巴士的服務,是在瑞典的一個城市,城市是完全電氣化的,有巴士車隊,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99%,人員消耗減少了80%,而且是完全沒有噪音的。正因此如此我們用新的方式來進行城市巴士運輸服務的提供。購物中心我們甚至可以提供市內的巴士服務,可以把電器化的巴士上面也裝上智慧的解決系統,可以提供車載的資訊娛樂服務。
還有另外一個我們非常關注的領域是所謂的大規模的快速公交體系,也就是説我們在設計非常具體的路線和走廊來專門用於巴士交通,大巴交通,我們也覺得這些可以説是公交領域革命性的變化,可以提供給城市同樣的運輸能力,讓它的效率和地鐵是一樣的地高,但成本只有地鐵的5%。還有另外一個領域在世界各地也在迅速地推進,也就是ITS,就是智慧交通體系,就是使用和利用現代的通訊技術來讓駕駛更加安全和智慧,更加迅捷更加便利。這方面的嘗試包括了智慧交管以及交通資訊,以及自動收費等等,這些舉措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更好地提升機動車和車隊的使用的效率。根據我們的經驗,路網也是相當重要的,通過在路網上使用這些解決方案可以創造很多的結余。還有另外一個領域,沃爾沃集團也是在大力推進,就是資訊系統也就是基於技術的系統。因為其實每一個機動車都可以是通過無線的連結實現聯網,這樣這些車輛在我們的城市運作的時候,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動態,能夠降低這些機動車的運作維護的成本。
還有另外一個在城市的領域並列車隊隊列的模式,其實它就相當於是把每個車輛作為一個車廂,大家相互連在一起列隊行駛,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運營的成本,意味著效率得以大大地提升,機動車的性能也大大地提升,我們的研究表明採用這種列隊行駛的方式,考慮到空氣流體動力學,能夠降低10%到20%的成本。所有這些技術沃爾沃集團也在試圖嘗試,我們結合在一起形成智慧交通體系。我們也是積極和城市交通規劃者和政策制定者進行交流,向他們推薦這樣的解決方案。有的時候是混合的解決方案,比如説包括混合燃料的車輛等等,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城市能加入到這個陣營中,通過協同和努力能夠減少整個系統的負擔,尤其是城市的大巴運營的負擔。這有助於我們實現環境的效益,也能夠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而且這樣做的話具有成本效益,我們也需要關注這些産品的全生命週期的環境影響。 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援,讓這些新的技術解決方案能得以推行和實施。
最後我對智慧城市想提一個建議,我們需要考慮可持續性的三個方面,不光是環境也包括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性,還有特別考慮經濟上的可行性,這也是一個關鍵的考量因素,只有這樣的話全盤考慮才能夠在大規模的層面上實施這些解決方案。為了促進可持續性的交通體系的創新,我們特別有必要讓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激勵産業界、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協同和聯繫,我們也向這次論壇提供了書面的文件,在其中列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模式,中國或許可以參考,我們也非常樂意和中國分享我們在可持續交通建設方面的經驗與中國和世界各利益相關方進行分享。
謝謝!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確認)
(編輯:lv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