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地鐵遮罩門和車門間無探測設備 成監控盲區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320萬,這是每年中國非正常的死亡人數。平均下來,每分鐘就有6個人意外死亡。這其中,"地鐵遮罩門和車門之間"恐怕是很多人怎麼也無法和死亡兩個字聯繫到一起的地點。
11月6號,18時57分,北京地鐵5號線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名33歲女性乘客在乘車過程中卡在遮罩門和車門之間,列車啟動後掉下了站臺,經醫院搶救無效後身亡。在最新的一次情況通報中,北京地鐵方面稱,安監部門已經介入了調查。北京地鐵新聞發言人賈鵬:
賈鵬:安監部門例行公務,所有發生任何事情,安監部門都要進行調查取證。
記者:現在地鐵方面的調查,已經是交接出去了嗎?
賈鵬:同步的,都是同步進行,按照正常程式往前推進。
"正在調查"四字凝聚了太多民眾疑惑,這其中的很多人,是以地鐵為上下班的工具。遮罩門和地鐵門之間狹窄的縫隙,成年女性是怎麼擠入的?站臺為什麼沒有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採取緊急措施?在進一步調查結果出爐之前,這些答案暫時還無從獲得。而所有問題歸根結底,最大的問號就是,為什麼列車會在車門和遮罩門中間有一個成年人的情況下,還能正常的發車?記者獨家從某地鐵公司核心人士處得知,北京的地鐵遮罩門和車門中間,沒有探測設備。
記者:遮罩門和地鐵門之間那個縫隙裏面,大家都在問這個區域之內,它是沒有異物的探測系統的嗎?
核心人士:北京地鐵現在沒有這個探測的系統。
記者隨後輾轉找到一家負責北京某地鐵線遮罩門生産、安裝企業的一線員工,面對"遮罩門和車門中間有沒有監控設備"的提問,對方明確否定。
一線員工:沒有,沒有裝,很多條線路都沒有這個設備。
狹窄的二十釐米,在遍佈攝像頭的地鐵站裏,成為最後的安全盲區。這是北京地鐵的特色還是中國地鐵的通病?王先生曾直接參與多條南方地鐵線路的施工和最終調試,這是他給出的答案。
記者:現在在廣州深圳這樣的城市,地鐵遮罩門和車門之間就是有鐳射設備的是嗎?
王先生:是有的,不是全部都有,新的是有了。
北京地鐵的遮罩門和車門間沒有監控設備,是技術問題還是經濟問題?多年從事地鐵施工監理工作的李先生告訴中國之聲,這項技術實現起來不難,也要不了多少錢。
李先生:遮罩門這個東西,是一個特等設備,據我所知,遮罩門到現在是沒有國標的。
記者:您要怎麼設置是隨意的。
李先生:就是説有的地鐵公司,它根據它現有城市的客流量,還有他現有城市易發生哪些事故,他有自己的一個評估,評估完他會要求遮罩門的施工單位,在去進行招投標的時候,包括在進行設計審查,包括在近來設計聯絡會的時候,他會提出自己的疑慮,他的設計公司會根據業主的要求去完成調查設備的一個完善,在沒有規範的前提之下,他在進行遮罩門設定的時候,包括招投標他是沒有一個標準的,他只能説是大部分依賴的是遮罩門設計單位和生産單位的,它的一個市場推廣,他跟業主單位一個答疑、解答,還有他編制標出的時候他的一些技術條款,業主根據這個來決定當地的遮罩門系統該採用什麼樣的系統。
記者:在技術上,監控遮罩門和車門中間這個20公分的空隙,有沒有可能實現?
李先生:從技術上來説的話,是可以實現監控的,他的一套監控設備,造價不是説非常高的,在這個遮罩門兩側,它是有一個機關探頭,這個技術包括這個設備對於遮罩門設計來説,是沒有太大的負擔的。
究竟是什麼讓北京地鐵的這十幾釐米成為了最後的監控盲區呢?某地鐵公司工作人員這樣解釋:
工作人員:因為北京的實際問題是人流量太大,如果你有這樣系統的話,那地鐵就關不到府了,地鐵關門之前會有警報,他都會嘀嘀響,這時候人會跟著一起上去,因為可能還有空間,乘客在這三秒鐘可能還會想往裏面上,如果您一擋住那個門了,那個門就關不上了。
在今天下午發稿之前,我們再次向北京地鐵新聞發言人賈鵬求證事故的調查進展。賈鵬表示,目前調查仍在推進,而針對遮罩門和車門間監控設備的問題,他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記者:我不知道您了不了解一個情況,就是北京的遮罩門跟車門之間都沒有探測的設備,而在南方的一些城市是有的,咱們不要這個設備的考慮是什麼呢?
賈鵬:咱們半高的安全門上是有這個無線的探測的。
記者:在安全門和車門之間呢?
賈鵬:現在不是有防夾的這個裝置。
記者:但是鐳射的探測設備是沒有的是吧。
賈鵬:這個我需要去核實一下。
此次事發的北京地鐵5號線是北京第一條安裝遮罩門的地鐵線路,也是在5號線開通的2007年10月之後,遮罩門才成為北京地鐵的標配。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在遮罩門廣泛的安裝之後,未安裝遮罩門的1號、2號、13號線和八通線至少發生9起乘客墜亡的事故。在防止墜跌事故、保障乘客的安全上,遮罩門可謂是功勞顯著。
一邊是最大程度地保證車站運作的效率,一邊是盡可能地保證每個乘客的安全,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讓所有人達成一致意見的命題。但是誰的生命不珍貴呢,無論具體原因是怎樣的,地鐵站裏的同行者都不能以生命的代價來檢驗安全隱患。(記者沈靜文 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