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將給網約車“合法的出路”,引發各方關注。
近日,記者經過採訪獲悉,南昌目前主要有滴滴、神州、易到3家網約車平臺。雖然獲得了絕大部分市民的歡迎,但受到的哥普遍反對,加上處於行業監管空白區,網約車處境仍十分尷尬。
因此,給網約車“合法的出路”何時變成現實,成了市民、行業從業者和管理者等共同關注的焦點。
市民: 網約車方便出行
省城市民小何是網約車的堅定“粉絲”。家住廣場北路的她,在紅谷灘新區萬達廣場一家公司上班。她告訴記者,為了節省時間,她經常選擇打車回家。但大部分計程車司機要求拼客,而且上下班高峰期必定堵車,有些計程車乾脆拒載,不願意過江。自從有了網約車,就再不用擔心寒冬酷暑還要站在戶外,眼巴巴地等計程車。剛剛開始使用打車軟體時,有不少補貼,從省府大院到紅谷灘萬達廣場只要3元。“乘坐計程車的話,至少要20多元,那時我幾乎天天乘坐專車上下班”。小何説。
無獨有偶,市民楊女士每天出行也習慣用網約車了,而且基本上都有良好的體驗。她告訴記者,網約車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眾出行,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點點手機,車就來了。但是,當得知政府將給網約車一條“合法的出路”後,楊女士內心更關心的是,加強管理後,老百姓網約車會不會受影響?有沒有現在這樣方便?
的哥:壓力大 收入減半
“網約車出行,已成為一個涉及老百姓出行的重要民生問題,它有效盤活了社會閒置運力,給老百姓出行帶來巨大便利,受到老百姓的歡迎。但對於我們來説,網約車就是競爭對手,它搶了我們的飯碗,我肯定反對給網約車‘合法的出路’。”省城計程車司機戴先生向記者吐槽。
戴先生説,有了網約車之後,他們的競爭壓力更大,每月收入少很多,幾乎減半了。如果網約車合法化了,他估計更沒法幹了。“網約車平臺吸引社會資本給乘客及司機補貼,存在不公平市場競爭,能取締網約車就更好了。”戴先生説,現在看來,網約車取締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站在統籌的角度,平衡新老業態。
網約車運營商:期待政策早落地
網約車等新業態的興起確實給乘客帶來了新體驗,同時也導致新舊矛盾交織,利益關係碰撞。為此,有網約車運營商表示,期待政府給網約車“合法的出路”的政策能早點落地。採訪中,滴滴專車品牌公關部周長新告訴記者,作為一項新生事物,網約車目前的處境非常尷尬。
“此前,在我們的對外呼籲中,我們就提到,希望不要沿用過去管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辦法來管理專車,也提到,由於城市交通的複雜性,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鼓勵和允許各地結合實際,在車輛性質、平臺、人員和車輛管理等方面,因地制宜,發揮先行先試的靈活性,做差別化探索和各種有益嘗試。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部門聽到並且考慮了企業的聲音。”周長新説,作為網際網路新業態和共用經濟平臺,網約車的未來是不可阻擋的。因此,希望針對網約車的監管政策能早點落地。
客管處:暫無監管措施
“作為理論上的監管單位,我們也希望國家針對網約車的政策能夠早日出臺。”昨日上午,南昌市客運管理處一名不願具名的人士表示,理論上講,網約車確實屬於南昌市客運管理處監管,但由於網約車很多都是私家車,而且滴滴、神州、易到等3家網約車平臺,只是一個“共用經濟”的平臺,在南昌沒有成立有形的公司。不是運輸實體,就沒資格申請經營許可證。因此,目前南昌的網約車,都沒有到南昌市客運管理處報備,導致該管理處連南昌的網約車數量都無法掌握。
南昌網約車暫無地方性監管措施,與網約車的定位模糊有關。該人士告訴記者,交通運輸部對網約車的定位是“城市綜合運輸的一部分”,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如果是城市綜合運輸的一部分,那就和地鐵、公交是一樣的定位,應該享受公共交通政策的保護,例如,獲得政府的補貼或投資,然後通過便宜的票價來讓利百姓。如果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那就等於確認它是市場化的産物,也意味著應該絕對放開。”這些矛盾,都導致監管難。因此,如何監管網約車還需等待“頂層設計”,也就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