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汽車尾氣檢測設備不過關 硬體無門檻軟體造假

發佈時間:2015-06-15 07:53: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關璐

  在全社會治霾防污的共識下,本應成為監管要害環節的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卻亂象叢生,有業內人士甚至毫不客氣地批評為“基本失控”。其中,不符標準不合規範導致的檢測設備普遍不過關是重大“硬傷”。“機動車環保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高污染車,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檢測要規範、標準。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各方面監管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驅使,使得檢測設備本身就問題不少”,前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説。

  硬體無門檻軟體多造假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檢測機構“雜、亂、多”,檢測設備不靠譜,檢測程式不規範,導致目前在新車(銷售前)和在用車(銷售後)尾氣檢測兩個環節,存在大量造假行為。各地機動車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限值不統一,新車排放標準限值與在用排放標準最高相差20多倍。

  早在2011年,環保部對全國近千家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開展檢查,排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和不規範檢測問題200余項。環保部隨後發文指出,“一些地區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暴露出檢測程式不規範、檢測設備可靠性差、從業人員技術水準低等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影響了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

  現已退休的韓應健研究員當年參與了這次檢查,“當時的資料,我仍然保留著,有些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雖然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有相關技術標準,但這些標準屬於推薦標準,不具備強制性,因而使得檢測設備的市場準入形同虛設。

  “如果不能強制執行,計量設備就沒有準入門檻,相當於沒有標準。”韓應健不無憂心地説。“於是,市場大量出現不斷壓低設備售價,以最低價格爭奪市場的情況。”

  環檢機構不僅在設備等硬體方面存在問題,還有更加惡劣的軟體造假問題。由於檢測控制軟體由各個設備商自己開發,“設備商為了迎合檢測機構招攬車主的需求,隨意調試操作軟體,標準該低就低,該高就高。”經過軟體造假,車輛是否裝有尾氣凈化的催化劑,檢測數據都相差無幾;行駛3萬公里與行駛25萬公里的車,檢測結果也幾乎相同。”

  “檢測設備問題使得車輛檢測結果‘打折’,很多高排放汽車因此僥倖通過檢測。”韓應健稱,“高排放汽車數量雖然是少數,但排放污染佔的比例多,因此影響和拖累了空氣改善。更為惡劣的是,對不合格的檢測設備開綠燈,造成我國車輛尾氣檢測設備和檢測數據陷入長期造假的惡性迴圈”。

  國家標準非強制

  關鍵指標不測試

  精確的尾氣檢測設備是準確檢測車輛排污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然而,國內缺少對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的計量檢定規定和手段,表面上尾氣檢測法規標準全、監管環節多,其實法規標準雜亂無章,尤其是沒有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無法形成有效監管。

  據了解,國家對法定管理的計量器具實施製造許可證制加計量檢定制度,我國的計量法要求尾氣檢測設備必須取得製造許可證。但法定的國家《計量器具目錄》裏並未包含尾氣檢測設備,僅包括檢測設備的分析儀器。一些正規尾氣檢測設備企業認為,“這是從生産源頭就放棄了監管”。

  而地方環保部門在對環檢機構進行驗收時,主要關注場地、人員、資質材料等問題,對設備考核的內容較少,無法對檢測數據品質進行考核。北京建築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姚聖卓博士多年來一直從事機動車環保檢測方法研究。他介紹説,目前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方法主要有4種,即雙怠速法、穩態工況法、簡易工況法和瞬態工況法,其中簡易工況法最為先進。

  姚聖卓博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由於尾氣檢測設備的國家標準(GB18285-2005)《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和環保部頒發的(HJ/T290-2006)《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測量設備技術要求》都非強制執行,各地質監局唯一委託的計量檢定機構是當地的計量科學研究院,他們對檢測設備的技術考核內容普遍脫離上述標準中的技術指標要求,甚至將“污染物排放品質‘毫克/秒’(mg/s)流量測試改為稀釋氧濃度測試”,對變載荷載入滑行、響應時間、載入誤差、一致性、壓力、溫度、流量重復性等關鍵性指標完全不測試,“這使得濫竽充數、假冒偽劣的尾氣檢測設備屢屢通關,得以順利取得尾氣檢測《計量檢定證書》”。

  “全國使用簡易工況法對在用車尾氣排放進行檢測的設備約有4000套以上,但90%是拼湊的假冒偽劣技術,檢測數據誤差高達30%以上。”國家機動車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我國各地在機動車尾氣檢測方面普遍存在監管不力、檢測機構作假作弊現象,使機動車尾氣檢測流於形式。

  顏梓清向記者出示了一張關於2014年山東省183家檢測機構647條檢測線設備自查結果的表格。這份自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環檢機構的檢測設備中,除北京金鎧星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分析儀有限公司外,其他廠商的檢測設備均為拼湊而成,比例高達95%。顏梓清表示,這種拼湊設備的問題在國內環檢機構中“很普遍”。

  “三不是紅頂機構”

  壟斷計量認證市場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由機動車、工業、揚塵、生活污染防控四個領域的企業和專家組成。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的調查發現,計量認證機構串通造假是環檢設備普遍造假的癥結所在,這些機構壟斷市場,其認證造假衍生了機動車尾氣檢測生産設備、檢測報告等一系列造假行為。

  顏梓清將這些計量認證機構稱為“三不是紅頂機構”。“它們不是政府機構,不是技術研究的專業機構,不是法人性質的承擔行為責任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卻可以參與政策的制定、技術的權威評審和市場的監管控制。”

  顏梓清認為,要打破檢測認證機構的壟斷,應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讓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各環節的技術考核報告、檢測報告都應向社會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讓尾氣檢測數據真實有效。

  針對汽車尾氣檢測市場亂象,多位專家建議,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計量和環保部門需委託專業技術機構對檢測設備技術進行全面考評,對不符合國家標準和檢測數據誤差高於10%的設備要禁止其檢測。同時,有關部門要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品質的監管,生産檢測設備需要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CMC),確保檢測設備品質;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需要取得實驗室資質(CMA)以確保數據品質。

  姚聖卓建議,全國重點地區應統一尾氣檢測方法,加快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的制定、補充和修訂,研發尾氣排放檢測用和檢定用新方法、新技術和新設備。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去年印發了《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起開展環保檢驗機構專項整治,對所有檢驗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納入黑名單管理,並向社會公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