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整車廠家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有時比男女之間的愛情更複雜。
儘管有些汽車廠家標榜“客戶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但目前能做到與經銷商平等相處的廠家已寥寥無幾,普遍視經銷商為蓄水池,向經銷商壓貨,以實現生産環節的銷售並獲得利潤。
面對日漸複雜的廠商關係,盛傳于2015年1月面世的新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下稱《辦法》)未如期而至,如何為廠商之間修訂一份更平等、更合理的契約被業界認為並非易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2月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各方達成統一意見需要時間。新《辦法》將開啟售後服務領域多元化與開放式經營模式。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中國車市增速放緩,汽車經銷商出現庫存高企、經濟效益下滑以及大面積虧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佈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今年1月庫存預警指數為56.3%,比上月上升了0.8%,處於50%的警戒線以上。
“由於多重原因,汽車産業開放比較晚,管理部門又多,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如家電等行業,現行的汽車産銷體制明顯是不合理的,但也在發生變化,去年工商總局取消品牌授權制度就已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沈進軍説道。
而面對鉅額虧損、生死存亡時刻,不少汽車品牌經銷商紛紛採取行動來維護自身利益。寶馬、奧迪、一汽豐田、雷諾等汽車經銷商集體向廠家爭取補貼。僵持之後,寶馬最終同意給經銷商支付51億返點補貼,奧迪、賓士廠家也紛紛主動補貼經銷商,一汽豐田上月初表示,在2014年已經支付經銷商銷售折讓和獎勵33億元。
在汽車行業,經銷商完成月度或季度銷量任務即可獲得廠家給予的年終返點和補貼,即使售前不賺錢,經銷商也“虧得起”。
不過,與寶馬、賓士等豪華車相比,品牌力比較弱的雷諾的經銷商庫存壓力甚至更大。一家廣州市雷諾經銷商反映,雖然經銷商大幅讓利吸引消費者,但在車市放緩情況下依然難以提升銷量,庫存壓力加大,經銷商大批貨款不能回籠。
在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雷諾近日也終於對經銷商有所讓步。有外媒報道稱,和大眾、寶馬等汽車與經銷商在中國達成協定一樣,雷諾將答應給中國經銷商加大財政支援以及降低銷售目標。
沈進軍4日接受採訪時談到,廠家補貼金額只是權宜之計,並非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做到廠商平等共贏,至少要完成三方面轉變:一是汽車廠家由原先按自身擴張計劃生産轉變成按市場需求來生産;二是廠家的定價機制由原先參考其他競品的價格來定價,改成按買方需求來定價,應從消費者所能給出的真實價格來定價;三是廠家要調整商務政策,由之前以“多銷”作為經銷商的主要考核轉變為以“消費者滿意度”為主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