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天

上汽集團自主業務前三季度虧損39億

發佈時間:2014-12-05 08:46:37  來源:蓋世汽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凡

  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今年轉虧為盈的願望再次落空,不僅無法達到年初盈利1億的預期,並將在虧損的泥沼裏繼續深陷。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在11月份的一篇報道中披露:上汽集團(SAIC Motor)表示其自有品牌業務在今年前9個月虧損39億元人民幣(合6.4億美元)。若這一情況屬實,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將持續第八年的虧損。

  上汽自主機板塊連續第八年虧損

  10月底,上汽集團公佈了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685.47億元,同比增長11.72%,前三季度凈利潤204.09億元,同比增長13.40%。2013年上汽集團全年的營業收入為5658億元,凈利潤355.8億元。

  針對FT報道中 “上汽自主品牌虧損39億”這一數字,《汽車公社》記者翻遍三季度報告,也沒能得出虧損39億的結果來。

  11月中旬,就“上汽集團自主品牌前9個月是否虧損了39億元”這個疑問,《汽車公社》記者致電上汽集團。上汽集團向《汽車公社》確認,之所以媒體曝出 “上汽自有品牌業務虧損39億元”的消息,可能是媒體把上汽集團母公司報表等同於自主品牌報表的誤讀。實際上,母公司報表中除了上汽乘用車的運營損益外, 還包括集團總部的運營費用、新能源的研發等非乘用車版本的支出部分。

  上汽集團的自主機板塊業務啟動較早,但是一直未能實現盈利。在今年6月份一場股東分紅大會上,有投資者對此質疑陳虹。而陳虹坦陳,雖然上汽自主品牌在8年間 鋪開了各個細分市場,但品牌影響力較弱,至今仍未現盈利。主要原因是榮威550、750等中高端車型沒有實現規模效益。此外,合資品牌不斷下探,也進一步 加劇了自主品牌的下滑趨勢。

  根據平安證券3月份對上汽集團2013年財報的分析顯示,2013年上汽集團自主業務虧損一度擴大至65億元,平安證券分析認為,造成虧損額大幅增加的可 能是由於當年自主研發投入當期費用化比例較高所致。對於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今年前9個月虧損39億元的情況,知名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認為,這部分的虧損可 能還包括了其他的運營費用,類似研發的投入或者人力成本的支出。

  2014年是上汽集團自主品牌扭虧為盈的攻堅年。為此,剛履新的上汽掌門人陳虹動作頻頻。不僅拔擢此前上汽乘用車前任總經理王曉秋任集團副總裁,並同時擔 任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還計劃在矽谷設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以作為捕捉國外先進技術動態的“窗口”,進一步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的實力。此外,上汽集團 還大張旗鼓地進入車聯網。

  此前,新任上汽集團總裁陳志鑫曾提出,“2015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總體銷售目標為50萬輛”,而2013年上汽只完成了23萬輛,這也是上汽乘用車 的盈虧平衡點。至於2014年,陳志鑫再次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極富懸念的任務——“銷售26萬輛,盈利1億元”,剛好約為2015年銷量目標的一半。

  但2014年自主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十二連降”,嚴峻的市場環境並沒有給陳志鑫轉虧為盈的機會。根據搜狐汽車數據庫顯示,2014年1-10月份,上 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榮威和MG的總體銷量為14.35萬輛,同比下滑18.92%,距離26萬輛的年度目標相距甚遠。如果要實現盈利或者不虧損,在未來2個 月內,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榮威和MG的銷量必須超過8萬輛。這對上汽乘用車來説,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2014年成自主品牌重創年

  隨著越來越多城市施行限購、合資品牌不斷下探,從2013年9月份起,中國自主品牌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十二連降”的殘酷局面。為此,于10月份以來,已經陸續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都有點“難看”。

  隸屬於一汽集團的自主品牌一汽夏利成了“虧損王”,虧損近7億元,同比下滑600%。而係屬同門的一汽轎車雖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5.76%,但凈利潤還是同比下滑了68.37%。同樣出現赤字的還有江淮汽車,這也是江淮汽車五年來的首虧。

  而在新能源車經營地風生水起的比亞迪同樣面臨利潤下滑的尷尬。有自主品牌盈利“常青樹”之稱的長城也出現了利潤消褪了,第三季度的凈利潤下滑了9.49%。在眾多自主品牌出現利潤下滑的情況下,唯獨長安汽車逆勢飄紅,凈利潤同比增長155.23%。

  穩坐國內汽車市場頭把交椅的上汽集團,其自主品牌連年虧損,讓投資者們非常不滿。在今年6月份一場股東分紅的大會上,一位投資者便向剛履新的“雙陳”頻頻發難:“作為國內汽車領先製造商,如果自主品牌做不大,銷量再大又有多大意思?”

  FT中文網的報道中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它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大眾(Volkswagen)的合資公司都經營得非常成功,合計為其帶來223億元人民幣的産權收入,這讓伯恩斯坦 (BernsteinResearch)分析師Robin Zhu禁不住問:“上汽集團為什麼不能乾脆只生産大眾和雪佛蘭(Chevy)呢?”

  根據搜狐汽車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份,上海大眾的總體銷量為126.22萬輛,在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三,而上海通用的總體銷量為137.69萬, 在所有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國內三大車企之一的一汽集團的合資公司業務同樣賺得盆滿缽益,一汽-大眾的總體銷量108.06萬輛,在所有企業中排名第四。

  作為中國最早在汽車製造領域探索經營的汽車企業,如一汽集團、上汽集團以及東風集團,其自主品牌業務不僅拖集團利潤的後腿,其銷售體量更是不如民營車企等後起之秀。在自主品牌板塊領域,佔據國內汽車市場前三位的三大國有車企都要倒挂著,末位排隊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