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汽車“反壟斷”引出的六大問題

發佈時間:2014-08-01 08:5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凡

  自藥品、奶粉之後,發改委反壟斷之劍終於揮向汽車行業。“自從今年年初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下稱‘價監局’)局長許昆林表示正對汽車配件壟斷進行週邊調查後,業內的‘風聲’一直比較緊,看來發改委此次真的要展示些手段。”近期,一位不願具名的車企高管對國際商報如是説。

  近期媒體的報道也印證了這位高管的話,有媒體報道,多家知名車企的亞太區負責人7月初到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接受了反壟斷調查,執法機構確認一些車企存在橫向限制、縱向限制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涉嫌壟斷行為,很快將出臺有關處罰結果。

  其實去年開始發改委委託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稱“流通協會”)進行汽車行業現狀的調研,就已開始進行了此次反壟斷調查的摸底工作。另據記者了解,在流通協會提交調研報告後,發改委又組織法律及經濟專家進行了多次“關於調研企業是否涉嫌壟斷”的認定。

  然而在罰單還未開出來的時候,有關企業在市場上已有反應。如賓士、捷豹路虎及奧迪已分別對其新車、原廠配件及服務價格進行下調,更可以預見的是,調價的企業可能還不止上述三家。

  不過發改委這一系列針對市場及企業的調研或約談等行為,在業界引起了諸多疑問。記者通過市場調查,以及採訪專家與企業,總結了六大問題。從本期起,本報將分三期與讀者分享這六大問題。本期將從“反壟斷”透明度為何如此之低?進口車降價是市場決定還是政府決定?這兩大問題談起。

  “反壟斷”透明度為何如此之低?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國際商報表示,“反壟斷”的宗旨是什麼?是更好地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而公平競爭的關鍵在於相關市場資訊的公開和充分透明。而反觀發改委價監局針對汽車行業的反壟斷調查,卻顯得鬼鬼祟祟,相關資訊更是混亂不堪。

  據公開報道顯示,價監局針對汽車行業的反壟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底,當時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副局長盧延純曾表示,要加大對汽車産業反壟斷的力度,並確定了整車銷售價格、售後服務、拒絕交易三個反壟斷的重點。不過據發改委內部知情人士透露,發改委對汽車行業似乎僅限于週邊調查,並沒有立案,而且調查都是高度機密的。哪怕是國內媒體集中對進口車“暴利”提出質疑時,發改委也在否認對進口汽車進行價格壟斷調查。這種態度的反覆讓人搞不懂發改委到底針對汽車行業的“壟斷”在做什麼?

  如果説此前發改委對汽車行業“壟斷”是否調查有所反覆,那麼從去年委託流通協會進行汽車行業現狀的調研就真的是對“壟斷”現象的摸底。流通協會一副秘書長對國際商報透露,此次發改委要開出的壟斷罰單主要參考了流通協會的調研報告,但最後推定哪家企業存在壟斷行為,還是由有關法律、經濟專家來認定的。但這是一個怎樣的過程,發改委及參加相關研討的法律專家都並未給本報以正面解釋。

  而針對價監局約談多家知名車企的亞太區負責人,進行反壟斷調查的説法,部分豪華品牌負責人卻給予否認。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倪愷説:“我沒有意識到我們在接受調查。但他們的確向我們表達了某種關切。”而另一家豪華品牌高管則稱,國家發改委約談汽車製造商是為了處理消費者的投訴。那麼到底發改委的目的何在?價監局方面也未予置評。而捷豹路虎和奧迪先後下調新車、配件價格時,又都表示是為了“回應”、“配合”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國際商報指出,種種跡象表明,發改委價監局此次的反壟斷調查存在諸多不透明之處,而這正違背了反壟斷要實現競爭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不過一個反壟斷律師對此也有自己的解釋,我國的《反壟斷法》在寬恕制度上有一些問題。即考慮到有的壟斷行為很隱秘,查處很難,為了鼓勵涉案企業主動坦白提供證據,而對坦白者減輕或者免予處罰的制度。

  相對於國外,我國寬恕制度的執法透明性很低。以此前奶粉案為例,如果是該制度完善的話,應該告訴大家,為什麼那麼多奶粉企業都受到處罰,唯獨明治,貝因美和惠氏這三家被免除處罰了?這幾個公司都是什麼時候申請的寬大,提供了哪些證據,對調查起到了哪些作用。説清楚了,大家就釋疑了。但現實中,這些發改委都沒有做到。

  發改委2011年對北奔“兩限”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在業界也引起了極大爭議。汽車流通協會稱“兩限”涉嫌壟斷,但也有專家和律師認為,“兩限”正是為了限制賓士經銷商網路的霸主利星行的壟斷,因為它依仗自己的雄厚資源和實力,正通過低價産品和服務傾銷打擊中小經銷商,迫使其退出市場或被利星行收購,所以,“兩限”適用於反壟斷法中“提高中小經營者的經營效率和競爭能力”的免責條款。但這起轟動一時且堪稱經典的案例到底結果如何成了一個謎,利益相關方的是非曲直也沒有個説法,後來就黑不提白不提了,業界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有益的經驗教訓,只是明白了一點:罰與寬恕是發改委的權力,你自己掂量著吧。

  “這裡面有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發改委掌握著案例判罰依據及如何裁量的最終解釋權,而我國的《反壟斷法》又缺乏具體的執行細則,就可能導致執法時的不公開透明。”上述反壟斷律師指出。

  進口車降價是市場決定還是政府決定?

  在此次豪華品牌降價的案例中,有一個案例讓人感覺頗為蹊蹺,那就是捷豹路虎宣佈自8月1日起,對旗下3個車係、6款型廠商指導價格進行調整,平均下調人民幣20萬元,其中包括路虎攬勝加長版5.0V8,路虎攬勝運動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係車型。

  不過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改委開出的反壟斷罰單是針對汽車配件及售後服務價格存在共謀協議價的現象,賓士與奧迪的調價也只是在該領域中,並不涉及進口車價格問題。那為什麼捷豹路虎要調整新車指導價呢?

  捷豹路虎在其官方新聞稿中表示,此次新車降價是為了“回應價監局針對汽車行業進行的反壟斷調查”。而一位接近發改委價監局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捷豹路虎中的攬勝車型在國內外價格相差懸殊,且在國內又加價銷售,這一點已被國內媒體多次,且充分放大,發改委方面早已關注。此次對外資企業高管約談中也有捷豹路虎,“如果企業不再價格方面做出調整,很可能罰單就會落在他們頭上”。

  的確在記者的市場調查中,路虎的兩款攬勝車型都存在加價銷售行為,從幾萬到十幾萬元都有。但一位捷豹路虎經銷商的市場部經理對記者表示,經銷商賣車都是遵循市場定價原則,如果説加價十幾萬元都能賣的動,説明其價格符合市場需求。“最多只能説在SUV市場火爆之時,路虎的確佔了便宜。”

  但加價就與價格壟斷有關?上述業內資深人士指出,按照《反壟斷法》定義的橫向與縱向壟斷,路虎攬勝車型都不符合。首先攬勝在同級別車型中,根本不具備《反壟斷法》認定的市場支配地位,橫向壟斷無從談起;其次廠家也並未干涉和限制經銷商的加價行為,並沒有限價,不具有縱向壟斷的特點。

  “那麼結合上述發改委有關人士的説法和捷豹路虎自身的表態,路虎攬勝下調指導價,真是政府行政干預的結果,而且是沒有充分法律依據的干預。同時市場上可能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由於經銷商進車價格下調,在市場仍接受的情況下,經銷商的加價空間更多,屆時發改委又當如何處理?反正總代理制止加價,就要涉嫌縱向壟斷。”

  而與路虎攬勝不同,捷豹的四款車型在市場上早已是降價銷售,其市場生存狀態遠不如路虎的SUV車型。對此上述資深人士指出,這同樣是市場供求關係的結果。目前豪華轎車供大於求,價格戰此伏彼起,強勢的奧迪、寶馬和賓士都降價,就更不用説弱勢的捷豹了。發改委恰在此時與企業約談進口車價格問題,捷豹路虎正好“就坡下驢”,同時其表態也給足了發改委面子。因此捷豹車型的降價實際上是市場行為,並非政府干預的結果。

  不過也有媒體對捷豹路虎的降價頗有看法,認為這是企業一種應付發改委調查的行為。但就進口車價格來講,本報已在6月13日的《進口車價格的背後到底是些什麼?》一文中提到,由於國內稅費、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成本付出及利潤要求、以及車型配置等諸多因素與國外市場大不相同,因此進口車國內外價格差異大並非不合理,不能單憑除稅費外,一款車在國內外售價差距大,而判定該車型在中國是暴利,或者該品牌是暴利。“這其實就是市場資訊不對稱造成的結果。”上述資深人士指出,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説,根本無從知曉企業産品、配件及服務的詳細價格。比如在國外消費者可以在車企官網上看到每款車型及所轄部件配置的詳細價格,甚至如寶馬在美國的官網上,還可以看到寶馬每款車型與其競品車型(如奧迪)之間的配置、服務(如運費)的價格對比數據,並且顯著標明瞭哪些價格是寶馬車型的優勢。而這些內容在車企的中國官網上卻看不到,不過特斯拉是個特例,在其中文官網上,除了標明祼車的價格外,還詳細標明瞭選配部件的價格,這也是其在中國倍受熱捧的關鍵原因之一。“只有這麼透明的數據,才能促進企業間的競爭,而督促甚至強制企業定期公佈整車及具體配置價格,這才是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做的。而且針對中國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在公佈的價格裏面,還應該涵蓋國外主要市場同款車型及配置的價格。同時售後維修領域中的原廠件價格、工時費、保養週期等服務資訊必須清晰明確,發改委或汽車流通協會應該定期公佈相關品牌售後服務價格及綜合競爭力的排行榜,以便消費者對比選擇,來達到促進競爭的目的。如果這些資訊公開後,再出現涉嫌價格壟斷的問題,政府再去調查、去罰。這才是政府應該做的,而不是一上來就揮著政策‘大棒’去打誰。這才符合中央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精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