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揭秘國內新能源汽車騙補內幕:汽車廠商左手倒右手

發佈時間:2016-03-24 08:24:07  來源:央廣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建鵬

  新能源汽車火了。根據“十三五”規劃,至2020年,中國新能源車年産銷量要達到500萬輛,2015年,中國新能源車年銷量為33萬輛。換言之, 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車將實現從33萬輛到500萬輛的巨大跨越,每年平均需要新增至少93萬輛新能源車銷量,這是一個資金規模達萬億元的巨大市場。

  巨大的市場前景催生了一批鑽新能源補貼空子“發橫財”的企業。過去幾年間,前所未有的高額補貼和不夠嚴格的監督機制,讓大量“騙補”行為浮出水面。

  國家地方兩級補貼 發放補貼需審核發票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政策是國家、地方兩級補貼。

  2015年4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公佈了《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援政策的通 知》,通知明確,2017-2018年的補貼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單車續航里程必須達到 100km,最高車速不低於100km/h方可獲得補貼;此外,去年續航里程在100-150km的車型,國家補貼金額為3.15萬元,而到2016年僅 為2.5萬元,下降6500元。

  近日,全國不少地方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恰逢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新能源汽車産業迎來了政策調整期。

  在已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省市中,北京、天津、西安、河北、長春、山西、哈爾濱按國家標準1:1比例補貼,瀋陽按照國家1:0.7-0.9 比例補貼,青海按國標1:0.5比例補貼。深圳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8萬元(包括購置和使用補貼),江蘇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2萬元。

  新能源補貼的發放門檻也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個部分,在國家補貼的發放上,四部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經過審核,根據企業年初上報的 本年度新能源汽車預計銷售情況向有關企業預撥補貼資金後,年底會根據核查結果進行補貼資金清算。地方政府的補貼同樣需要上傳發票到專門的系統裏等待審批。

  騙補內幕:電池沒編號 一輛車可以賣好幾次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騙補”之痛如影隨形:2015年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7.4萬輛,對應的上牌量累計僅10.8萬輛,高達7萬輛的“數據黑洞”背後,可能存在非法獲利的“騙補”行為。

  那麼這幾萬輛新能源車都去哪了?一位汽車企業人士表示,“可能拿完補貼就停在庫房了,也可能把電池拆了賣了,更可能是拆下電池重新組裝,再申請一輪補貼。”

  有些所謂的新能源車企,通過一條簡陋的組裝線就能生産出電動車,或者轉手賣給自己的租賃公司,或者獲得補貼後拆下電池重復利用迴圈申請補貼,以大量未達到安全技術標準、産品一致性差的電動車,輕易便套取上億元的新能源補貼。

  而其中相當一部分車型並未進行公開銷售和進入交通領域,只是汽車廠商在自己手中“倒手”,就可以當做騙取補貼的工具。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公開的秘密。

  “部分投機企業在造車的同時私下成立租賃公司,生産出的電動車轉手就賣給了自己的租賃公司,從左手倒到右手,補貼也能拿到。”上述人士認為,這種行為已經屬於惡意騙補。

  騙補産業鏈後半部分的二次套利,是眾多新能源車憑空“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情節最為惡劣的騙補手法。

  “租賃公司買來車後會將車返廠,車身可以回收。由於與燃油車的每一台發動機都有編號不同,電池系統並沒有可核對的標識,因此完全可以再利用。就這樣,一輛車來回賣好幾次,補貼金額也隨之迴圈領取。”

  他山之石:碳排放交易 補貼門檻高

  發達國家對新能源汽車也有補貼政策,和中國並不相同。

  美日德等國更重視補貼電動汽車産業鏈上游的研發環節,重視生産性價比高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通過稅收優惠促進市場發育。

  美國加州規定各汽車廠商在加州汽車銷售總量中“零排放”車必須達到一定比例,達不到可向其他公司購買指標,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每年得到幾億美元補貼就來自這種交易。這種交叉補貼是汽車企業之間的交易,不影響政府稅收。政府的職能是建立降低碳排放的交易平臺,並進行監管。

  在德國、法國等國家,會提高補貼的門檻,提高續駛里程數標準,從而推動真正的電池技術研發。在日本、南韓則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顧客提供高額補貼,補貼在用戶端,以提高此類汽車的銷量,刺激車企轉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