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提高停車費 不必迎合情緒但要聽取民意

發佈時間:2014-10-09 04:2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偉健  責任編輯:王凡

  一説漲工資,肯定都同意,不管財政和企業能否承擔得起;一説漲價,肯定都不同意,儘管對緩解擁堵有好處。公共決策如何既吸取民意,又不迎合情緒?

  雖然已經過去了百餘日,但南京市提高停車費的政策仍是市民議論的焦點。從記者採訪的情況看來,很多意見集中在“市民對決策過程參與度不高”上。

  城市管理,説到底,既是政府部門對城市的管理,也要吸納市民參與管理。按照南京市交管局提供的數據,南京市約有180萬輛汽車,相當於4人中就有一輛汽車,那麼,涉及面如此之廣的政策,公開透明、市民參與是應有之義。説它“不在江蘇省聽證目錄範圍內”,這是事實,但是,接受起來,可能就有抵觸情緒了。畢竟,城市公共政策需要得到最廣泛市民的支援和理解不是?

  南京市物價局稱,該局召開了專家論證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經營者、消費者等參加的座談會,徵求了各方面意見,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物價、公安、城管部門聯合發文出臺了《南京市停車收費管理規定》。記者採訪後了解到,消費者是由消協推薦,經營者則是經營停車場的業主。這樣的消費者代表顯然代表性不夠充足,而對於經營者來説,多收費才更符合利益訴求。因此,從這套程式看,不管是在提高停車費的決策過程中,還是在停車費的使用過程匯總,“民聲”都顯得較為微弱。

  有人也許會説,充分表達了意見,大家不同意,怎麼辦?有時候,眾人的意見未必就是理性的意見。一説漲工資,肯定都同意,不管財政和企業能否承擔得起;一説漲價,肯定都不同意,儘管對於分流車輛、緩解擁堵有好處。公共決策也不能跟著一種社會情緒走啊!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顧慮。其實,這是對“群眾參與”的誤解。群眾參與,不是不要“政府主導”了。參與,其實也是一種持續地宣傳、説明和動員。廣泛的討論,既可以吸取群眾的智慧,採納合理的意見,完善決策、彌補疏漏,也可以説服群眾、減少阻力。在協商和討論中,建設共識,爭取支援。這樣的管理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效果也會更好。尤其在老百姓有參與和表達訴求的當下,某種意義上説,參與就是黏合,不讓參與就意味著疏離。

  這,也許就是現代治理能力的要求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