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書法的價格由哪些因素決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8 13:37:38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堯小鋒

書法作為藝術品,它有與其他藝術品相同的價格決定因素,也有一些特殊性。不少人參加拍賣會或到古玩市場觀賞書法時,經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麼難看的字,還這麼貴?一些人也會碰到不少寫得很漂亮或很有功力、特色的書法卻並沒有市場?出現類似情況,説怪也不怪,因為市場對書法的價格判斷有它自己的標準。那麼決定書法的價格的因素有哪些呢?作品的藝術價值

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漢字藝術,好壞自然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作品的技法是否成熟。主要表現在繼承古人上,是否有紮實的功夫,這是作品耐以存在的基礎;其二,是是否有獨特的面貌。創新是藝術的靈魂,因此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置身古今能否有獨特的面貌也是關鍵因素;其三,作品風格不斷有新突破。人是發展的,藝術自然也是境界日新,這方面反映一個書法家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如果作品面貌總是一成不變,其藝術品質斷然是不高的。名氣

名氣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包括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地位、個人魅力以及社會對其的認可度等等。靠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而支撐、積累起來的名氣,這類藝術家的作品是依靠藝術創造性而獲得的,往往市場具有較為長遠的持久性。但書法中也有不少是靠地位或名人效應而達到的名氣,例如各行各業的名人、官員、演藝界明星或是在專業協會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他(她)們中可能因個人愛好喜愛書法,但書法水準並不太好,甚至很差。依然能在一段時期獲得市場認可,那是因為人們買他們的書法是看是他(她)們的名氣或手中的權利。一旦他(她)們退休或是地位下降、名氣削弱後,其書法作品便一落千丈甚至無人問津了。收藏投資者對此應警惕!年代性

歷史久遠是藝術品價值的重要衡量標準。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可能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書法,但今人誰要擁有一片,那價值也不菲。三國時期陸機因著有《文賦》而在古代文學上有一席之地,其一封信件《平復帖》係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名人墨跡。之前也有墨跡流傳下來,例如寫在竹簡、木簡、帛等上面的墨跡,大多是記事之用,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同時也體現了書法一步步發展的軌跡。經常在市面上的唐人寫經就為民間所書,因其年代性和史料等價值,根據他們的重要性和尺幅,市場價格都在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當然如果是名家所作,價值更是驚人。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曾鞏的《局事帖》不足一平尺,在2009年秋季拍賣中,拍出了 1.09億元的天價。創出了當時書法作品的世界最高紀錄。當然不是説年代久的作品一定比之後的作品更值錢,還要參考其他因素。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在藝術品市場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中,同等名氣、同等年代的藝術家,作品相對稀缺,其價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書法作品流傳甚多,因此其價格最高不過百萬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黃道周,因其書法作品流傳相對較少,最高價已過千萬元。當代書法作品價格為何一直不高,人們擔心書法家的創作量太大有很大關係。不少書法家成名或獲獎後,頻頻走穴,以儘量低價格出售作品。初期,為了鋪墊市場還可以,時間長了,必然會嚴重影響作品價格的逐步增長,也會令收藏投資者望而卻步。對當代書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於書法家本身。另一方面還需要經紀機構的參與和運作。並不是稀缺就值錢,還取決於藝術家的名氣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作品的時代性

書法作品的時代性是指書法作品的風格在一定時期符合主流的推崇,獲得大多數的認可,成為當時書風的引領者。每個朝代甚至一個時期都有其主流書風,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時期,“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動全國上下以學習“二王”書法為時尚,不僅當朝蒐羅他們的墨跡,大量刻製在石碑上,也獲得了後世歷代認可,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影響至今。被尊為行書之祖的《唐集王聖教序》便是懷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碑帖中,選集而成的。在當時可謂無人不學“二王”,一些學習上有所建樹併發展的書法家都獲得認可,並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權、薛稷等等,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堪稱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時期,康熙愛董(董其昌),乾隆好趙(趙孟頫),董趙書風風靡天下。董、趙的書法受到皇帝的喜愛,他們的書體被衍生成為了清代科舉考試的規範體例,一時全國學習他的書法成風,不僅成為獲取功名的敲門磚,也是市場中的香餑餑,洛陽紙貴。學習他們的書法的佼佼者,也流傳於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陳奕禧等。作品的來源

藝術品的價格高了,自然就有贗品出現,自古以來,對作品來源考究都很注重。那些來源清晰、流傳有緒的作品往往都能拍出高價。對於古代、近現代書法而言,人們對作品來源的依據有:自古以來的流傳有緒;知名鑒定家的印章、題跋;名人的題跋;著名鑒賞書籍、畫冊的收錄和納入名人的收藏;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當然這些依據也不能保證作品100%的準確。所以歷來鑒定工作都是一項艱難地事情,例如誕生於乾隆年間的《石渠寶笈》書中收錄的均為清朝宮廷所藏之書畫作品。經過初編、續編和三編,收錄藏品計有數萬件之多。經過後世鑒定大家的認真考證,也有一些被認定為贗品。但這也沒影響這部書的重要性,目前拍賣市場的不少高價作品,均出自於該書收錄的作品。知名鑒定家的印章、題跋和名人的題跋也是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我們在博物館和拍賣會等地方看到的歷代不少名家的作品都能看到一路流傳下來所鈐上的名人收藏印章和一些名家的題跋。知名人士的收藏也是作品受到追捧的又一個重要參考。這從目前各拍賣公司設立的以收藏名人名字、書齋名而命名的專場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專場中的作品與同類作品相比,不僅成交價格高,而且成交率也很高,甚至達到100%。2010年秋季,北京匡時為成立5週年推出的墨林精舍藏近現代書畫專場,73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價4,724.8萬元。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拍賣公司在這類專場中,塞些粗製濫造的作品,讀者不可不細查。還有一些不法者,會印製一些過去的畫冊,收錄贗品,進而蒙蔽收藏投資者。鑒定近現代書法作品,通過請書法家的後輩、親屬確認,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當代書法中,也有不少造假行為,但與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當代書法的鑒定相對難度小些。對於當代書法的作品來源,依據主要包括:藝術家的合影和確認;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畫冊;與知名畫廊畫店的交易;知名人士的收藏、題跋;與藝術家交往的當事人和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通過這些途徑的綜合判斷,基本能辨認作品的真偽。為了免除鑒定的煩惱,許多人迷信于藝術家所作作品與藝術家本人的合影,這個也需要謹慎看待。一些通過電腦製作也能達到很逼真的狀態。那些經過市場多年曆練的個人和品牌較好的畫廊等機構也能在作品的來源上也有一定的話語權。當然,對於作品來源的研究很重要,但對作品本身的研究同樣重要。因為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最終還體現在作品本身和你對它的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認可程度。作品本身的品相和材質

品相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完好程度。材質是書法作品的載體如紙、墨、印章等。書法發展也伴隨著材質的發展。書法最早是刻在甲骨、木片、竹片上的,之後有了帛、絹,再後來有了宣紙。墨也如是,從硃砂、松煙墨到後來各種特色的制墨,對書法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印章的發展歷程也是波瀾壯闊,鈐印對書法作品的好壞也至關重要。同等條件下,品相越好、材質越高的作品越值錢,反之就要打折扣。皇帝的書法、聖旨在目前市場是價格頗高,除書法本身之外,還在於大家追慕皇帝的貴氣和聖旨所承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書寫的材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對收藏投資來説,對藝術品的保存和保管和材質的鑒別是也需要下工夫,否則也會嚴重影響你手中作品的價值。

以上是決定書法價格的主要因素,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買家對一些書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對於書法作品的價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時也要從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收藏的方面來衡量。週全考慮,不打無準備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資到自己喜愛的書法的作品。

下一頁《收藏投資導刊》上一頁2013年書畫作品價格之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二期
· 2013年度拍賣公司盤點
· 2013年收藏市場的各路英雄
· 一紙《功甫貼》,再引藝術品“偽作”熱潮
· “美麗道”事件:再書資本擴張失敗案例
· 2013年拍賣中的負能量
· “漢雅軒丟畫”不只因為傲慢那麼簡單
· 佛教藝術品市場逆勢升溫 前景廣闊
· 2013年的畫廊生存經
· 韶華春盡情滿襟
· 2013年書畫作品價格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