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北京文博會面臨七年之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03 10:38:25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這個被稱之為“國內最高級別的創意産業盛會”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屆。但眼下,它似乎正在面臨“七年之癢”。

11月6日,由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北京首都劇場拉開帷幕。為期5天的第八屆文博會,以“促進文化貿易,加快經濟升級”為主題,舉行了展覽會、推介交易、論壇峰會、創意活動等100多場文化活動,人來人往的盛況著實不負它“國內最高級別的創意産業盛會”。可惜在資訊多元化的今天,一味唱讚歌的情形早已不存在。北京文博會也因它的“樹大招風”而引發了諸多評論。那麼,文博會上有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創意,又有哪些讓人扼腕嘆息的不足之處。記者廣泛採訪了文博會的各界人士,為您深度剖析北京文博會面臨的7年之癢。

項目和資金如何實現“對對碰”?中小企業融資難,好的項目找不到資金,更多的資金卻也尋找不到適合的項目,市場資訊嚴重不對稱……藝術文化市場一直存在的問題在今年體現得非常明顯。 “近些年,政府對文化産業的支援力度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要用100億元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投資文化創意産業,可是無米下鍋啊,缺乏好項目來用好這筆資金。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有很多文創企業有項目但是缺資金,這個矛盾是目前制約文創企業發展的瓶頸。”知名藝術品經紀人藺道軍説。藺道軍分析,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資訊資源的不對等。很多時候政府的政策發佈了,但是缺乏有力的宣傳,一些本可以得到資金或政策幫助的企業因為不了解而錯過。其次,一些企業缺乏明確的效果分析和成熟的運作模式,空有良好的創意,也無法得到投資方的認可。” “我曾經遇到好幾位拿著專業項目來找投資的朋友,和他們交談會發現,雖然他們有滿腔熱血,想找投資把項目做起來,或者希望通過融資把項目做大,但是,拿到了錢具體該怎麼用卻很模糊。”藺道軍分析,對於這樣的項目方,政府或者投資人當然會再三考慮他們的申請。“企業需要注重實踐,知道如何把技術和想法變成實際效果,擁有完善細緻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如果可以做到這些,項目和資金的對接才能順利。” “此次文博會其實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在文化貿易政策與項目推介專場 上,超過300億元的簽約就可以説明這個市場目前的潛力。會上,政策解讀、案例分享等內容,對文化貿易企業用好政策、發現商機、促成合作起了關鍵性的指導作用。讓投資機構獲得好項目,也幫助一些成長中的項目真正成熟起來。”藺道軍認為,文博會這樣的平臺正是目前市場所缺乏的,以後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這次文博會給企業提供了一個溝通資訊的橋梁,是供、需雙方交流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能讓企業們找到彼此所需,實現項目和資金的對對碰。我也希望多舉辦類似的活動,為企業和融資方搭建資訊交流的平臺”。同時,藺道軍也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政府相關部門應改善服務方式,建立相關機構,設置固定場所和資訊發佈平臺,定期為企業無償收集資金需求資訊,並及時發佈在資訊平臺,供資金方和企業方自行選擇對接。二是組建以企業經營者為主導的中小企業協會,定期將企業的訴求反映給政府和相關機構,併為企業提供市場、金融、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指導。文博會同質化現象氾濫最近一段時間,各種文博會開幕的消息不絕於耳。從地域上看,不僅各大省會城市有文博會,一些三四線城市也有;從內容上看,不僅有傳統的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還有酒文化、婚慶文化、動漫遊戲等文博會。如此盛況,主辦方不累,觀眾也累了。 “同質化現象嚴重,必然會導致一些低水準的文博會濫竽充數,紊亂市場。”藺道軍説。“一個好的文博會,是可以讓人感受到主流文化的導向,觸摸到市場動態趨勢,給予市場參與者啟示,但現在這些目標顯然沒有完成,甚至很多文博會只是一個擴大版的小商品交易市場而已。”藺道軍直言。

“有一種擔心,文化創意博覽會離工藝品展銷會還有多遠。如果費勁週折的一個展覽,成了一個一對一的買賣場所,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並沒有舉起創意的大旗,更沒有展現出産業的力量。”祥平上智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程顥認為,從北京文博會的耗資、規模可以看得出主辦者試圖彰顯創意産業力量的雄心。可在各個展區裏,創意卻是最缺乏的東西。在這裡,不僅看不到代表中國的創意力量,更沒有放眼國際的創意視角。

“我們可以看看國外那些展覽,比如紐倫堡玩具展、杜塞爾多夫印刷包裝展等,在市場細分和高度專業的推動下,展會成為了行業的‘風向標’。這是很值得我們國內展會學習的。”藺道軍説。

文博會切莫成了“政績工程” “我很欣賞前三屆文博會,那種真誠令人肅然起敬。但是現在,文博會更多了些官本位思想的特點。”程顥指出,國內的展區佈置非常雷同:幾乎清一色都是大段的文字描述,更像是給領導彙報工作,而不是讓觀眾去欣賞。 “相比之下,我們在像領導展示工藝,別人在向受眾展示創意,所以我們在厚重地展示,別人在有趣地體驗。我們在拼命地像領導表達如何好,別人在傾力演示和受眾、市場的關係。”程顥分析,因為文博會大多由地方政府主辦,所以“政績”作用似乎大於促進産業發展的功能。程顥認為,那些巨大的成交金額,也不是市場的真實反映,不過是政績的需要。“所謂的成交幾百億,簽約多少家,只是意向性的,和政府招商引資一樣。一個意向性協議不具有市場參考的價值,因為具體是否成交不知道,成交額多少也不清楚。只是政績需要這麼一個‘意向簽約’來自我炫耀。”

主流文化何以展現在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文博會這樣的平臺顯然是市場需要的。但是怎樣的文博會才能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呢?北京工藝懋隆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左安利認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追溯文化傳統,深挖民族特色,弘揚主流文化和中國特色,形成社會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的文博會才能生存下來。 “跟我們懋隆發展一樣,文博會也需要挖掘核心競爭力,根據市場發展及時調整、升級甚至轉型。”左安利介紹,50歲以上的北京人,很少有不知道懋隆的。像買中藥到同仁堂、買帽子去盛錫福、買布鞋到內聯升、買絲綢去瑞蚨祥一樣,懋隆的高檔工藝品也是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 “‘來北京三件事——登長城,吃烤鴨,參觀購物三間房。’這句話出自於美國前總統老布希之口。他所説的‘三間房’指的是中華老字號“懋隆”公司。”左安利介紹,“懋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它是由一位法國人出資,由金琢雲先生在東交民巷開創的。‘懋隆’二字取自馬可•波羅的首尾諧音,又寓意懋盛昌隆。當年,從懋隆出來的字畫,只要看準了綾子和卷軸,就沒必要再問真偽。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美關係解凍,大批西方客人來到北京,中國工藝品成為那時外國人購物的首選。那真是懋隆的‘黃金時期’:各國使館人員都是這裡的常客,也是中國外交部饋贈國禮的‘第一店’,還是北京市的名片。” “此次參加文博會,我們希望打造全國最有影響力的高端工藝精品系列展,包括中國日用陶瓷創新設計展、中國玉雕‘天工獎’獲獎作品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等多種創意産業展覽活動。以後,懋隆園區會形成三大功能區:一是展示功能,把中國高端傳統工藝品的展覽展示作為亮點,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品殿堂;二是創意研發功能,把中國輕工工藝品創意研發作為動力,並以中國高端日用陶瓷為主,打造國內最具實力的創意研發孵化平臺;三是兼顧銷售功能,促進中國輕工工藝品的民族品牌及龍頭企業的産品及服務的銷售。”左安利介紹。與懋隆相似,很多企業也將文博會作為一個企業深化發展的契機,而非單純地參與一次展覽。這種後文博會效應的追求也許是此次文博會最大的特色。 “目前來講,文博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平臺。對我們西城區來説,我們更注重後文博會效應,也就是説文博會只是我們一個展示的機會,是很多活動的源起,文博會結束後我們還會有更多後續的文化活動。文博會只是全年的文化創意産業活動的一個節點。”北京市西城區文創辦專職副主任孟盼介紹,“如何能與時俱進地辦好文博會,每年都能有新的特點吸引關注,也許是文博會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

(文李晶)

下一頁簡介上一頁當代水墨寫生探索的“南北對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期
· 首輪秋拍未達預期 市場調整進入“深水區”
· 清末民初上海書畫市場探微
· 拍賣場目睹之現怪狀
· 夢裏花落——中國的美術館理想
· 另眼觀察秋拍行情 拍品增值亮點不少
· 海岩談紅木傢具收藏
· 張大千作品還能“火”多久?
· 當代藝術的“回暖”假像
· 當代藝術吹響市場復蘇號角
· 當代水墨寫生探索的“南北對話”
· 北京文博會面臨七年之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