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跨境地理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4 14:50:15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跨境地理學”(Geography of Transterritories)關涉諸種跨境衝突問題。由移民流動形成的“跨境”空間的存在深刻影響著全球範圍內生産,交往及時空的組織模式。移民流動造成的跨境衝突引發的全球範圍內各生産領域的變化不免引發我們對已有地理學及地緣政治學的質疑與思考。

“跨境”空間看似短暫,卻帶來遠為持久的影響。跨境空間與跨境人群的存在挑戰著既有民族國家的地理邊界概念及其他形式的地緣政治形式劃分。無論是出於“跨境”區域管理者的故意生事還是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情形,跨境人群在一些類似“貧民窟”的特殊空間中依舊遭受著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上的壓迫與驅逐。無可否認,跨界人群開闢的這樣一種現實空間的存在為重新定義社會,經濟及政治概念思考提供了種種新的可能。在世界範圍內的當代藝術領域中,人們通過舉辦展覽,研討會及出版圖書等各種不同方式呈現著對這一“跨境想像”的觀念及現象學事實的思考。

正如“跨境人群”在遷移中産生了一種新的空間一樣,“跨境地理學”展覽中的作品同樣是在不斷置換的空間流動中創作完成。本次展覽關注的主題與舊金山藝術學院以超國家性視野思考博物館,展覽館如何建立與全球化問題的對話的整體研究計劃相一致。 “跨境地理學”延續之前 “世界工廠”展覽的研究主題,繼續探討 “新生産模式”問題。同時,“新生産模式”這一概念的提出也帶來了在全球化語境中對藝術及藝術家地位的全新理解。 “跨境地理學”以獨特視角富有創造性地伸入到對公共空間的探討,在定義當代藝術的“創造性”,“地緣政治”,“組織模式”及“全球化”問題都給予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Michael Arcega

遮蔽

作品靈感源自藝術家對移民人群在遷移過程中産生的個人安全感的體驗。《遮蔽》探討關於幻想,遷移,防禦及遮蔽問題的思考,同時關注“全球恐怖分子”,“無保障勞動力”,“穿越邊境”之類問題。最初作品由藝術家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藝術與藝術史係學生用四天時間共同完成,並將作品題目定為“為生命而設計:秘密的死亡”

Michael Arcega為洛杉磯跨學科藝術家,主要從事雕塑及裝置藝術。儘管Michael Arcega創作的都是視覺藝術作品,但是作品的靈感很多源自語言學。Michael Arcega以幽默戲劇的方式展示某些全球範圍內的灰色問題。

 

Ursula Biemann

撒哈拉編年史

《撒哈拉編年史》展出的是撒哈拉移民及控制政策的視頻錄影集合。作品由很多記錄當下撒哈拉地區人民向歐洲遷徙的錄影組成。作品將處於全球性地緣政治問題核心的政府對移民及牽制政策以及撒哈拉地區移民狀態整體呈現在觀者面前。作品並非要敘述殖民地非洲的圖景當代,而是用一種沒有宏大敘事的方式將很多零散的部分組織在一起。觀者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從看似沒有相關性的記錄中尋找某種內在的聯繫。

Ursula Biemann為從事地緣政治遷移及移民勞務問題的瑞典藝術家,理論家,策展人。在他發表的《邊界問題》(1999年),《遙遠的感覺》(2001年),《歐洲》(2003年),《牽制移民流動政策》(2004年)一系列文章中,國家邊界移動及治外法權空間為其反覆探討的核心問題。目前研究項目包括:關於裏海石油地理學的“黑海文獻展”(2005年);“撒哈拉編年史”(2006-2009年);關於巴勒斯坦難民營的視頻調查。Ursula Biemann為2003年地理學展覽及維也納格內拉裏基金會組織的“移民政策展”策展人,並出版多部藝術書籍。

Claire Fontaine

世界圖景

《世界圖景》呈現了國家旗幟的集合圖像,作品同時在不同國家的每面旗幟下都已阿拉伯文字標注國家的名字,這件由看似意義簡單的圖像構成的作品卻給人某種不安的感覺。

Claire Fontaine

競技場

《競技場》為燒制在展覽空間頂棚的圖畫裝置作品。作品為12個五角星圍成的一個圓形圖案,這樣一種圖案不免讓人聯想到歐盟的旗幟,只是煙灰一樣的顏色要比歐盟的旗幟灰暗的多。

Claire Fontaine為巴黎藝術家,2004年以現成品作品聞名。2004年開始從事新概念藝術創作。為了能夠在藝術世界中自由穿梭,Claire Fontaine沒有將自己的創作限定在任何單一藝術門類中,對霓虹燈藝術,錄影藝術,雕塑,繪畫都有所涉獵。Claire Fontaine試圖通過廣泛的藝術實踐對當下藝術的政治無能性進行探討。

Carlos Mottaa

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創作于2005-2008年,作品由400個採訪錄影組成。採訪對象為拉丁美洲十二個城市中漫步于街道上的普通行人。藝術家試圖通過這樣一種民主化的採訪方式深入對美國地區干預政策的研究。採訪內容遍及美國的外交政策,民主,領導力及治理戰術方案等問題。

《美好的生活》由十三個螢幕同時放映視頻錄影,十三個螢幕裝置分別放置在四組弧形木質的框架中。四組木架結構的設計靈感來自古希臘劇場及雅典娜會堂,在古代,這裡曾是城邦公民進行議會,討論,參與憲法制定及司法判決的空間。這些放置錄影視頻的木架結構成為古代民主空間的抽象隱喻。採用這樣一種放映視頻的方式使整個作品呈現了一種古代民主議會的形式,不同視頻放映的內容似乎能夠産生一種互動,復現以古代民主方式討論當代問題的形式。作為對視頻內容的補充,與視頻放印同時,還印發了一些小冊子,內容包括一系列與“你認為民主是什麼”有關的問題。

Carlos Motta主要從事攝影及視頻裝置藝術。作品內容涉及與社會學及文獻學相關的主題。

Société Réaliste

文化國家

《文化國家》源自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主題。巴黎世博會成為討論文化與國家關係中最為重要嘗試,本次討論範圍涉及德國納粹-蘇維埃政府及法英殖民政府間的對峙與衝突。距離巴黎世博會探討國際關係這一重要問題已經七十年過去了,《文化國家》項目旨在再次質疑在當代歐洲範圍內,政治與文化實體之間的關係問題。

以地區人類環境改造領域研究為基礎,《文化國家》聚焦空間重組的多層次原則問題的探討,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激活世界範圍內文化區域概念的形成。為組織一次基於1937年巴黎世博會模式的世界性展覽,《文化國家》對歐洲半島上很多已經消失的國家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將之重新復原出來,認為這些曾經存在但已經消失的國家一些遭到了解構的實體。然而,《文化國家》作品通過一種具有邏輯理性分析基礎的形式揭示建立在國家邏輯基礎上的文化建構的缺陷。以國家為基礎的實體建構更加注重國家領土的擴張,國家的權力維持及延伸滲透。《文化國家》的核心是以“文化”作為一種實體劃分的途徑與依據,也是對以國家為邏輯進行實體劃分的一種批判角度。

社會現實主義團體(Société Réaliste)為巴黎一傢具有合作性質的研究機構,2004年由Ferenc Gróf 和Jean-Baptiste Naudy創立。該機構研究範圍包括:地區人類環境改造,實驗經濟,政治改良及對抗策略。該機構研究範圍及方式極其廣泛與豐富,他們通過舉辦不同形式的各種展覽,與相關研究機構及個人合作性研究項目,參與文化事件,舉辦文化講座,撰寫批評文章,並參與討論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該團體現為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凡•埃克學院(Jan van Eyck Academie in Maastricht)設計部研究成員,其展覽遍及希臘,土耳其,西班牙,法國,比利時,博覽,美國,克羅埃西亞,澳大利亞,荷蘭,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及匈牙利。

1  2  


下一頁策展人侯瀚如專訪上一頁鏡頭前的私密空間: 與方璐的對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當代藝術與投資第四期
· 關於 “51平方”項目
· 限制的精緻
· 不論大小的盒子: “51平方”項目隨想
· 有種:與張元的對話
· 鏡頭前的私密空間: 與方璐的對話
· 跨境地理學
· 策展人侯瀚如專訪
· 關於新媒體的全球進程調查
· 論壇:獨立電影的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