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隋建國:藝術不光是巧妙的問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30 10:28:41 | 出版社: 《東方藝術·大家》

 
時間的形狀 材料:漆 2006年至今
 

對於這種生産模式本身,我持中立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它是中國藝術家對中國具體的,或者説特殊條件的一種比較聰明的利用。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市場,因為勞動力便宜,所以整個藝術加工産業比較發達,而且這些加工廠家基本上什麼困難都能克服,藝術家只要提出想法,它基本都能幫你實施,這或許跟中國整個勞動生産標準不夠嚴格有關係。在國外做一些加工有標準限制,如果達不到標準根本不讓出廠,但在中國就沒有這些條條框框,而且大部分是密集勞動,技術含量比較低,所以即使做得差一點工廠也不怕我們拿,這都是讓這種工廠具有生産力的一些現實條件。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由於生産力過剩,所以工廠之間也形成了一些惡性競爭,一個比一個價格出得低,跟對外加工産業一樣,當然這是針對中國藝術家進行的加工,但其實已經有相當多外國藝術家在中國加工産品。他們也是看重低廉的勞動力和材料。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藝術家利用它其實是聰明的做法。當然國外藝術界對這個事有些持批評的態度,但是我覺得要是國外的藝術家有這種條件,他一定也會利用的。這就是社會背景,你在這個社會裏生活,當它有這種生産力,沒有不用的。反應快的藝術家一定會善於利用這些東西,而且我覺得越著名的藝術家似乎運用的越多,這對於藝術家來説也是一種勞動力的解放。

西方也有過這麼一個階段,比方説極少主義雕塑,那些雕塑大都是體量很大的幾何形,99%的藝術家是畫一個草圖找工廠加工,這成為這種藝術的一個特色,我覺得跟中國現在情況差不多,不過因為中國有寫實主義的傳統,藝術家用它來做寫實雕塑的多,不像極少主義做的是幾何形的東西,中國藝術家就用它來做寫實的形象,動物、人物,各種其他東西,這也是中國的特色吧。

 
中國製造 玻璃鋼噴漆 310cm 1999年
 

但是問題就在於當這個東西多了之後,一定會産生相反的潮流,一定會有一些藝術家會堅持自己的體力勞動、手工勞動,這種勞動的價值會重新凸顯出來,這個就是互相制衡吧。就是説藝術家會有自己的態度,有人會去大規模利用工廠生産,也有人會堅持自己的身體參與,至於説社會怎麼選擇,或者市場怎麼選擇,我覺得那也是一個制衡。

我覺得藝術家同時會有一種需要,就是自己身體的勞動。有些東西必須藝術家親自來做的,不光需要找加工廠加工。當代藝術過分強調觀念是有害的,因為藝術跟身體的關係其實很密切。畫家要自己動手繪畫,他繪畫的筆觸要通過身體留在畫面上,像書法,或者中國的寫意畫,在創作當中有藝術家的情緒在裏面,而且有身體的體驗。如果只考慮作品的題材是不是重大題材,會不會特別吸引人,是不是很有説頭,這些東西其實是用不著身體參與的。但藝術當中説不清楚的那些東西,可能多數還真是跟身體有關的,因為所有能説的東西,或者依附於觀念的東西,是偏重文學性的,跟身體的參與完全不同。關鍵看評判藝術的標準,要看題材,如果是關心社會這些東西,那文學性就會佔上風,藝術家的身體就必須參與其中。有時遇到巨大的空間,需要大尺度挑戰的時候,還得依靠助手和加工廠家,但這個時候你也必須要親自體驗,那些加工廠家和助手的參與其實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藝術家跟設計師、建築師不同,他們的不同其實不是在於更關心社會、關心政治題材的不同,我認為根本的不同在於身體的參與。甚至我覺得設計師要想有原創性,他的身體不參與都不行,要不然就只能抄來抄去,好多藝術家強調所謂的“觀念”,但很多東西其實不見得是自己的體會,電腦時代、網路時代的資訊流通太快,大家互相啟發太多,然而聰明的人永遠有巧妙的點子,東西出來也會讓大家都叫好,有的藝術家不善於獲取這些巧妙的東西,而是把身體和作品緊密結合在一起,你雖然説不出這個東西到底好在哪兒,但是你確實被感動了。我還是覺得感動更重要,其實藝術的根本在這裡,它不是只靠聰明來完成的,藝術也不光是一個巧妙的問題,它要通過身體的感受來打動人。雖然藝術需要很多技巧,但到了一定程度,最原始的東西會起作用。

下一頁徐震:創作模式需要被刷新上一頁皮力:觀念和製作過程可以分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東方藝術大家2010年6月
· “藝術”現場
· 該如何面對藝術大生産時代的創作
· 洪浩:“我們”使“我”快樂著
· 皮力:觀念和製作過程可以分離
· 隋建國:藝術不光是巧妙的問題
· 徐震:創作模式需要被刷新
· 張洹:藝術創作不是生産
· 鄭國谷:藝術在“擴張”
· 奧利瓦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起點
· 穿越意識形態的迷霧——孟祿丁談30年來的中國藝術
· 本土資源的視覺再造——徐冰“鳳凰”項目美術界學術座談
· 當歷史穿過攝影重歸繪畫——繪畫的再現與攝影的再現
· 走向澄明:關於馮大中的近作
· 馮大中:筆墨的寓言
· 攝影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