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徐震:創作模式需要被刷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9 15:57:54 | 出版社: 《東方藝術·大家》

 

 
《理論與實際越是矛盾的群眾運動,就越是熱衷把自己的信仰加諸別人。》裝置 蠟、軍帽 300 800 300cm
 

Q:藝術是集體發聲還是各自表述?

A:都是有可能。並且可行的。

Q:藝術模式的變化是的藝術家的身份發生什麼變化?

 A:藝術家的身份本來就是模糊的,況且藝術的創作模式也是經常需要被刷新的。

Q: “沒頂”公司這種新模式出現的條件?

A:似乎不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Q:藝術家個體的消解,是為了更好地傳達一種集體的經驗嗎? 比如 “不要把信仰挂在墻上”重點推出的十幾件“真象”系列作品展覽,都是對一些與社會聯繫緊密的文化概念的表達。

 A: 個體的消解不代表就是一種集體的經驗,完全可以沒關係。

Q:集體運作與個人創作的區別?

A:一個是為了公司,一個是為了自己。

Q:新的生産模式的優點和弊端分別有何表現?

A:優點是對於達到目的的手段可以更多,更不同。弊端目前還沒有。

 
《團結化是一個減損的過程多於增益的過程,“忠誠信徒”永遠不會覺得完整,永遠不會覺得安全。》系列作品3 布面丙烯 150 252cm
 

 

下一頁張洹:藝術創作不是生産上一頁隋建國:藝術不光是巧妙的問題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東方藝術大家2010年6月
· “藝術”現場
· 該如何面對藝術大生産時代的創作
· 洪浩:“我們”使“我”快樂著
· 皮力:觀念和製作過程可以分離
· 隋建國:藝術不光是巧妙的問題
· 徐震:創作模式需要被刷新
· 張洹:藝術創作不是生産
· 鄭國谷:藝術在“擴張”
· 奧利瓦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起點
· 穿越意識形態的迷霧——孟祿丁談30年來的中國藝術
· 本土資源的視覺再造——徐冰“鳳凰”項目美術界學術座談
· 當歷史穿過攝影重歸繪畫——繪畫的再現與攝影的再現
· 走向澄明:關於馮大中的近作
· 馮大中:筆墨的寓言
· 攝影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