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設計師們總是努力創造“新”物品,使設計創造與從前相比更像是“畏途”,這當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隨著我們對新奇物品的需求越來越多,設計壓力也越來越大;同時,另外一種因素也不容忽視——即全球相互依賴的思想,或者稱作世界想要立即參與到任何設計中來的越來越強大的願望。想一想在電視和網路出現之前,藝術運動很少離開一個國家的界線。 我經常拿設計與自然史進行類比。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表達方式,例如,某種古代文化往往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為什麼自然歷史博物館總是珍藏著手工藝品和設計作品?為什麼我們今天遺忘了設計中的人類元素,包括其中的生活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設計?是什麼因素促進它發展?又是什麼因素導致它滅亡? 從人類早期階段到文化繁榮經歷了大約600年的時間,而藝術設計已大約經歷了150年的發展歷史,照此速度,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對人類創造力在未來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問題上,就認為人類必定具有能力創新呢?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未來主義的回答證明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所引進的一些分裂性的觀念,也許會引起轟動性的悲劇,或是介紹一些新的卻不為人所知的技術。無論是哪一種,都會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 目前,雖説全球多元化趨勢在任何時刻,無需任何理由,都有可能發生改變。但是,除了在建築業有顯著發展之外,在設計界尚沒有跡象表明會發生重大改變。這種現象是好是壞尚未可知。但是,因為我自身就是一名設計工作者,正從這個更大的多元化之井裏汲取影響,所以,在我看來,這口井已變得渾濁不堪。挖得更深一些,並非是讓井變清的辦法。 >>招貼畫,佛蒙特的Jager Di Paola Kemp(JDK)為美國招貼畫學會舉辦的名為Flatstock的招貼畫系列展覽而創作。 >>長野市抽象圖,插畫家Ben為《電腦藝術》雜誌創作。 隨著現代社會文化融合的加劇,文化同質現象隨之而來。這一現象促使人們思考在文化同質過程中,我們將失去什麼,打算留給子孫後代什麼?如果我們打算接受我們之前不能接受的東西,我們真正能掌控什麼?文化增長受到設計的影響,反之亦然。因此,設計師在不斷創新。但是我不禁好奇地想知道在文化如此快速消耗之際,又會出現什麼情形?我們是否正冒險失去那些值得保存的東西?作為設計師,我們有責任了解更多的關於我們從文化中汲取的影響嗎?我們應該向當代文化引進哪些東西呢?設計對文化的進步是構成威脅呢還是有促進作用? 歷史上,曾出現過排斥文化的現象,結果導致語言喪失、文物遺失的悲劇發生。當然,歷史上有些文化形態從未留下過任何記錄,因此,文化喪失這一概念還尚未確定。當然,有些文化形態也許已經存在了幾百年或者幾千年了。現在,想一想今天的情形——我們有著任意使用一切資源的偏好。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像今天這樣對思考的新模式如此快速的採納又如此之快的棄用時期。 當我們為了未來重新界定文化發展這一概念時,必須小心謹慎,明白自己所承擔的責任。以莫希幹部落為例,該部落已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中,實際上沒有人知道它的文化。但是,通過閱讀小説家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所寫的那本永存的偉大作品《最後一個莫希幹人》,他儼然變成了一位歷史學家。不需要任何努力,該書便具有了史料價值。我們對他所描述的有關莫希幹部落的文化深信不疑。然後,大眾媒體利用電影延續了這種不可磨滅的文化形象。20世紀對庫柏作品的闡釋成為全球學生心目中的莫希幹人形象——要麼是形成這種印象,要麼去康涅狄格州大賭城親自遊覽一番。我想造成今日局面,是對人類文化真相的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對於這一行為,我覺得這是人類的恥辱。如果你認為莫希幹部落是不值得擔心的,那就向前跨越若干世紀,反省自問:“未來會如何看待我們?” p64>>Vault49創意設計團隊為VH1 Soul電視臺創作的作品。 p65>>澳大利亞墨爾本建築設計師Elenberg Fraser設計的“立體之家”。像他這樣的名設計師除需要住房和度假別墅外,還需要標誌性的寫字樓和大學式的圖書館,以此來展現個性和社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