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東方“文藝復興”(上)

丁方 顧亞奇

丁方一直以意象油畫和構建東方式的油畫表現語言作為創作的主線。他的最新個展《神聖山水》以中國大山大水為表現主體,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和精神為潛在脈絡,在當下回望傳統,開闢了一條復興東方”文藝復興“的道路。

展望東方“文藝復興”(下)

丁方 顧亞奇

丁方一直以意象油畫和構建東方式的油畫表現語言作為創作的主線。他的最新個展《神聖山水》以中國大山大水為表現主體,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和精神為潛在脈絡,在當下回望傳統,開闢了一條復興東方”文藝復興“的道路。

同行者,在路上

袁佐 孫遜

    “同行者”展出了11位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藝術家的作品,雖然他們曾經國內或國外的經歷不盡相同,但卻在繪畫上有著相似的追求。他們都在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新,在對國際視野下作出判斷,對藝術進行大膽而自信的探索,而這也正是當下中國藝術家藝術自覺的表現。

孫原、彭禹解讀“不在圖像中行動”(下)

孫原 彭禹

  2014年12月中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佩斯北京和常青畫廊同時推出了展覽《不在圖像中行動》,該展覽脫離了過去我們常見的展覽形式,拒絕圖像性作品的出現,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引發業界眾多質疑。1月28日下午,策展人孫原&彭禹做客藝術中國演播室,對展覽進行了解讀。

孫原、彭禹解讀“不在圖像中行動”(上)

孫原 彭禹

  2014年12月中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佩斯北京和常青畫廊同時推出了展覽《不在圖像中行動》,該展覽脫離了過去我們常見的展覽形式,拒絕圖像性作品的出現,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引發業界眾多質疑。1月28日下午,策展人孫原&彭禹做客藝術中國演播室,對展覽進行了解讀。

畫所未見——紐西蘭藝術之旅

高思樺 皋翱

    2014年10月-11月,一群年輕藝術家踏上赴紐西蘭寫生的旅程。地球上最後一塊處女地,被譽為“上帝後花園”的紐西蘭,不僅帶給他們從未有過的自然體驗,同時也開啟了他們藝術創作上的新靈感。請聽年輕藝術家高思樺、皋翱談紐西蘭藝術之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及筆下的新創作。

畫所未見——藝術家眼中的紐西蘭

包林、古棕

    純凈的天空,湛藍的湖水,遼闊的長白雲之鄉……是紐西蘭給我們的第一印象,藝術家眼中的紐西蘭風景與我們有何不同?“畫所未見”不僅指用畫筆表現異國他鄉我們不曾諳的風景,更是畫出隱藏在風景背後的情愫與心境。藝術家包林、古棕講述他們在紐西蘭寫生之中的所觀、所感與所得。

透過藝術獎,看中國當代藝術(上)

賈方舟 宋冬 劉栗溧

    中國當代藝術獎設立的17年中,中國當代藝術發生了很多變化。在今天何為國際性?傳統與當代進行著怎樣的對流與交融? 在今天中國當代藝術環境中,價值與價格、學術與市場又是怎樣的一種對應關係?請走進本期由藝術獎總監、藝術家、批評家三位坐客的藝術沙龍。

透過藝術獎,看中國當代藝術(下)

賈方舟 宋冬 劉栗溧

    中國當代藝術獎設立的17年中,中國當代藝術發生了很多變化。在今天何為國際性?傳統與當代進行著怎樣的對流與交融? 在今天中國當代藝術環境中,價值與價格、學術與市場又是怎樣的一種對應關係?請走進本期由藝術獎總監、藝術家、批評家三位坐客的藝術沙龍。

現代的語言,不變的逸趣(上)

郭泰來 劉傳銘

    鮮艷的色彩、誇張的造型、兒童的稚趣……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郭泰來繪畫帶給人的第一感覺,他顛覆了觀眾對中國畫的傳統印象——中國畫還可以這樣畫?他的畫作進行了回答。今天的藝術家如何面對藝術傳統?如何處理自己與時代的關係?藝術家郭泰來、理論家劉傳銘共同與您探討。

現代的語言,不變的逸趣(下)

郭泰來 劉傳銘

    鮮艷的色彩、誇張的造型、兒童的稚趣……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郭泰來繪畫帶給人的第一感覺,他顛覆了觀眾對中國畫的傳統印象——中國畫還可以這樣畫?他的畫作進行了回答。今天的藝術家如何面對藝術傳統?如何處理自己與時代的關係?藝術家郭泰來、理論家劉傳銘共同與您探討。

出走——精神的遠尋,觀念的實驗

石煜 劉商英

    出走,不僅是身體的遠足,更是精神的遠行和尋找。藝術家石煜和劉商英以“出走”為題的聯展正在798橋藝術中心展出,他們一位遠赴印度和美國66號洲際公路,一位遠赴西藏,因這些陌生景色與心靈的碰撞,創作出令人心旌搖動的畫作。“出走”又具有另一層含義:對語言習慣的挑戰和觀念的實驗。

“尺寸”:藝術中被忽視的標準

馬樹青 倪軍

    尺寸,是一個物理的長度概念,但又可指心理的"度"。在戲曲界,如果一位角兒唱得好,往往被人誇"尺寸好,兜得住"。尺寸在這裡指對藝術感知的把握和對藝術技巧的控制。今天的畫作尺幅越來越大,一味追求視覺衝擊,合適的"尺寸"是否被人忽視?本期沙龍邀請藝術家馬樹青、倪軍就此展開談話。

書道——故宮書家的筆墨情懷(上)

岳潔瓊、董正賀、安遠遠

  書法,一直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它記錄和書寫著千年來的大國文明,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則用筆墨書寫著文人的胸襟與情懷。故宮的牌匾楹聯作為我國宮殿文化的一部分似乎被人們淡忘許久,而追隨故宮書家董正賀先生的足跡,它的魅力將再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書道——故宮書家的筆墨情懷(下)

岳潔瓊、董正賀、安遠遠

  書法,一直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它記錄和書寫著千年來的大國文明,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則用筆墨書寫著文人的胸襟與情懷。故宮的牌匾楹聯作為我國宮殿文化的一部分似乎被人們淡忘許久,而追隨故宮書家董正賀先生的足跡,它的魅力將再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傳統精神的當代轉化:關於“無常之常”的對話(下)

梁克剛、邵譯農、張帆

  由策展人梁克剛策劃的“無常之常”展覽日前在德國榮獲大獎,參展的30余位藝術家們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為出發點,向西方觀眾貢獻出一場具有東方特色的藝術展覽。策展人梁克剛、參展藝術家邵譯農和張帆一起做客此次的藝術沙龍,分享他們此次展覽的策劃歷程以及藝術創作感悟。

傳統精神的當代轉化:關於“無常之常”的對話(上)

梁克剛、邵譯農、張帆

  由策展人梁克剛策劃的“無常之常”展覽日前在德國榮獲大獎,參展的30余位藝術家們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為出發點,向西方觀眾貢獻出一場具有東方特色的藝術展覽。策展人梁克剛、參展藝術家邵譯農和張帆一起做客此次的藝術沙龍,分享他們此次展覽的策劃歷程以及藝術創作感悟。

如何解讀藝術作品中的觀念?(下)

李睦 陳岸瑛

    觀念與作品本身,在當代藝術中似乎是一對不可分割又相互矛盾的關係,藝術中的觀念是指什麼?如何解讀當代藝術中的觀念?觀念與作品孰輕孰重?藝術家該如何處理這個關係?請走進本期藝術沙龍,聆聽一位藝術理論學者與一位藝術家的解讀。

如何解讀藝術作品中的觀念?(上)

李睦 陳岸瑛

    觀念與作品本身,在當代藝術中似乎是一對不可分割又相互矛盾的關係,藝術中的觀念是指什麼?如何解讀當代藝術中的觀念?觀念與作品孰輕孰重?藝術家該如何處理這個關係?請走進本期藝術沙龍,聆聽一位藝術理論學者與一位藝術家的解讀。

年輕藝術家,“堅持”還是“放棄”?(上)

彭瑋、許宏翔

    剛走出學校校門的藝術家往往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的抉擇,是堅持藝術,還是選擇現實?他們充滿藝術理想卻並不知如何開始藝術征程。這個特殊群體的生存狀況到底如何?青年藝術100負責人與青年藝術家做客聊一聊青年藝術家成長的那些事。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