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8月9日上午,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隆重開幕。4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美學家與600多位國內學者將在未來五天裏,在“美學的多樣性”主題下,圍繞美學、哲學、藝術、教育等廣泛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是世界美學大會舉辦以來參加人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會。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利民、中華美學學會會長汝信、國際美學協會現任主席穆爾、國際美學協會候任主席卡特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主任葉朗教授主持開幕式。
系列訪談
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劉悅笛:中國美學經過萌動的春天將進入盛夏
國際美學協會主席柯蒂斯•卡特:全球化與城市化給藝術家創作帶來障礙
國際美學學會秘書長高建平:對東方美學的關注是這屆大會的特點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中國學者應為世界美學的發展作出貢獻
官方觀點
袁貴仁:美育在人格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古以來,中國就十分重視美育。孔子提倡詩教、樂教,詩教、樂教就是美育。在他看來,美育在整個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周其鳳:北京大學和中國美學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至1927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大力提倡美育和藝術教育,並親自開設美學課程。蔡元培先生的理論和實踐對北京大學的影響十分深遠。
劉利民:審美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
中國古代思想家歷來提倡把美的創造與欣賞與人生的修養聯繫在一起,在愉悅的氛圍當中增進自己的知識技能,實現道德的完善。
大會背景
創建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學派是否可能
8月9日至13日,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將在中國北京召開。3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美學家與400多位國內學者齊聚北京大學,參會人數在歷屆大會當中是最高的,這説明國際學界已經越來越重視中國美學的獨有價值和創新的潛力。中國美學在新世紀裏是否能夠有新的創造,是否能夠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學派,也成為學者們關注的話題。
中國美學的獨特品格
中國美學關注的重點是“人”而不是“物”,是在人賦予物的意義的層面上討論“美”。這個“美”,是世界對人呈現出的豐富的意義。物理世界的月亮只有一個,也無所謂美,而不同的文學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萬般面目,卻是多樣的、豐富的、具有創造性的。
中國美學的特色
中國現代美學從奠定到發展的過程呈現出了獨特的面貌:始於美學領域的討論,往往“越界”而至於文學的、歷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會的、政治的領域。在今天看來,這不一定是學術上“不成熟”的表現,而恰恰反映了中國傳統美學、美育思想的獨特之處。
中國美學的特點與北京大學的血緣關係
北京大學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但他並沒有把美育與宗教簡單地對立起來,反而極力強調美育在精神信仰方面的價值。這使得北京大學的美學與美育傳統在起點上即站在精神信仰的高度上,以民族文化的核心關懷為著眼點,這是一個極高的起點。
大會成果
美國美學協會主席Noël Carroll:愛亦是一種美
何謂美?關於美或者美學這個永恒的話題,人們的回答可謂異彩紛呈,“美學的多樣性”自是本次世界美學大會的主題。而本次大會上的一對外賓夫婦,我發現他們的行動其實在詮釋著一種特殊的美,那就是生死相伴,不離不棄的愛情。
國外學者看“美學的多樣性”
卡羅爾半開玩笑地把本屆美學大會稱之為“美學界的奧林匹克”。除了指這次大會的盛況和交流主題相似于奧運會之外,卡羅爾還特別強調美學家之間的“競爭精神”,希望每一個學者都能最大程度地進行思想創造,並相互展開嚴肅、真誠的批評反思。
中國藝術,先把自己説清楚
中國學者負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將中國藝術的最有特點的部分用當代的語言來説清楚。潘教授説,我們現在最需要建構中國當代藝術學的概念體系,用當代人容易接受的語言來解釋中國藝術傳統當中那些最有價值的地方。
日常生活,怎麼美?
英國社會學家費瑟斯通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思潮正在逐漸消泯日常生活與藝術作品之間的界限,美學家的目光應該從藝術館拓展到更大的社會生活領域。在本屆世界美學大會上,學者們也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討論了這一問題。
中國當代藝術:創新、堅守與交流
在中國藝術品引起關注的同時,其背後的文化精神是否同樣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呢?在11日的世界美學大會上,三個中國學者用純熟的英語向中外學者介紹了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的不同,並且倡導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和交流。
生態美學:重建我們賴以棲居的家園
人類無限制地“改造”活動産生的並不一定是美好。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曾繁仁教授認為:自然之所以是“美”的,並不是因為它符合人的物質的特定的需要,而是人在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當中體驗到的家園之美,人性之美。
更多>>
現場圖片